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敦煌藝術中的「大雪」:戴上風帽,何懼冰雪

敦煌藝術中的「大雪」:戴上風帽,何懼冰雪


今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大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於大雪的直觀描述。看看莫高窟與敦煌藝術中的大雪。

這一天,或有漫天飛雪翩然落下,裝扮出童話里的冰雪世界。這一天,豐富而溫暖,人間的熱烈抵擋得住萬山凋敝的肅殺。這一天,古人們一邊抵禦寒冷,一邊創造出應時的快樂。

莫高窟雪景

冬季進入大雪時節,出門的程序要因母親的嘮叨增加不少,於是帽子、圍巾、手套、口罩……必須全副武裝起來。

古代男性禦寒會用到風帽,其形狀看上去頗有些類似於我們所見到的飛行員皮帽。

莫高窟第46窟這尊塑像中的男子眉目低垂舒展,唇間笑意溫柔,看到的人也能感受到這一頂風帽的厚實與溫暖了。

莫高窟第46窟 風帽 盛唐

大雪節氣,河湖封凍,也迎來捕魚好時節。對於南方、北方都是如此。

先說最南。俗語說「小雪小到,大雪大到」,講的便是節氣與烏魚群的關係。這是台灣海峽一年中捕撈烏魚最好的時候,它們沿水溫線向南迴流,彙集成龐大的烏魚群。尤其台灣西部沿海,大量烏魚在此聚集,漁網入水,便是肥碩的烏魚上岸。

再到最北。待湖面結冰,人們走上堅實的冰面,冬季捕魚熱熱鬧鬧地開始了。

祭湖神,冰鑹子鑿冰,下大網,一聲「起網了!」數匹高頭大馬拉動絞盤,鋼絲繩轉起來,大網出冰,無數條魚歡騰蹦跳,場面煞是壯觀,圍觀的人們蜂擁而至,搶冬魚!

莫高窟第296窟 撒網捕魚 北周

敦煌自古畜牧業發達,乳品自然深受當地人喜愛。為增強人體禦寒能力,冬天多多補充蛋白質顯得更為必要。

關於食用各種乳製品的歷史,敦煌文獻中有大量文字記載,壁畫上亦有體現。剛剛擠出的新鮮牛乳,倒入大鍋中煮至沸騰,奶香四溢,是冬日裡的上佳熱飲。

聯想到今天備受各地人們喜愛的甘肅美食——牛奶雞蛋醪糟,在燒開的牛奶醪糟中打入蛋花,撒入葡萄乾、花生、枸杞、白糖等,肆意招惹人們的口水,想必也與西北地區古老的飲乳傳統脫不開干係。

莫高窟第61窟 村女獻乳 五代

伴著紛飛大雪泡個溫泉,不是只有現代人才有的享受。

一千多年前,古人就已修建溫室浴池,引水、排水設施都已完善。一落小院,三五親朋,沐浴湯中,渾身舒展放鬆,豈不悠哉。

莫高窟第302窟 湯水浴 隋

但有所不同的是,那時候提供溫室湯浴,並非全然奔著盈利去的,也是一種廣種福田的功德。修建浴池的人還會在浴池周圍種上果樹,也就應了「福田經」中所說的第二種福田——「植果園,修浴池」。

冬日泡了溫泉,整個人都亮堂了,換上乾淨衣服,照照鏡子,裡面的人皮膚白潤,臉上還泛著紅暈,怕也算得上是大雪天氣的「小確幸」。

古人照鏡還有一層意蘊——反觀自照。

鏡中觀照自己,也是發現、反省、頓悟的過程。不只關注鏡中的「盛世美顏」,而是更關注眼神、容貌所隱藏的信息,對鏡體悟這一年來的經歷和心情、思想變化。

與自己展開一場對話,是年末常設事項之一。

莫高窟第85窟 曲花式鏡 晚唐

除了「自審」,靜慮也是古人反觀自己、甚至思考世界的方式。

敦煌壁畫中就有這樣的記錄,山間禪坐,來一場歲末「靈魂大清洗」。

莫高窟第61窟 靜慮修禪 五代

三危山雪景

漫天飛雪時,古人的樂趣比往日更多。他們一邊跟隨自然的節奏,享受一番冬日裡的快樂,一邊藉此機會,展開一番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的對話。

彼時應該也有怕冷的懶漢,更願意躲在被窩中縮成一團消磨光陰。

但若發現生活還有諸多樂子可以找,諸多營養可以吸收,且有不少人正享受其中,怕是也會掀開被子,裹緊大衣、戴上風帽,出門去了。

(本文素材來自敦煌研究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黑客訪問萬豪資料庫四年:5億人信息泄露
任天堂Switch 6.2.0慘遭破解 老任要哭了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