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翼王率部脫離天京誰之過?看看石達開內心的權欲世界

翼王率部脫離天京誰之過?看看石達開內心的權欲世界

原標題:翼王率部脫離天京誰之過?看看石達開內心的權欲世界


石達開作為太平天國領導核心中一位頗具影響力的人物。多年來,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分歧很大,尤其是翼殿的天京出走事件對太平天國革命的影響相當大,甚至有學者認為石這一舉動是叛變了革命,給太平天國革命造成重大損失,認為他是分裂者;而對他在大渡河的情況更認為是「早就同敵人進行一樁黑暗交易,按官授職」。有的學者則認為石出走天京是被迫的,主導者在洪而非石而認為洪應對天京出走事件負主要責任。


在前幾天我們發布的一篇名為《殺入南京太平軍有60萬,為何北伐只出動2萬?原因很簡單》的文章中,該文儘管沒有涉及到石達開天京出走一事的詳細內容,但我們注意到一位網名為「歷史真相的搬運工」的讀者的獨特評論。該讀者洋洋洒洒1000餘字中講述了翼王出走之事及其出走後軍事行為(流動作戰問題)和翼王遠征與紅軍長征之對比三個問題。觀其言論,史學基礎功底紮實,分析在理,長時段對比研究分析的視角也是令人讚賞。



筆者總結了一下該讀者關於石達開「出走天京」的留言評論內容,大意如下:石達開出走天京實為洪所迫,否則其下場將是第二個韋昌輝、第三個楊秀清,對石而言出走是上策。理由一是天京事變後洪教主疑心加重,深恐石掌握大權對其不利,故有鉗制甚或時有加害翼王之意和舉動;二是石坐鎮天京半年行為正義(保護韋昌輝之家屬),運籌帷幄,政績顯著;啟用年輕將領,在東、南、西等各線戰場攻守兼具,戰守有效;石坐鎮天京半年就使天國事業蒸蒸日上,石達開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出走(「不到萬不得已誰願意出走」),即石是被迫出走的,並不是主動的。


縱橫國史一貫感謝讀者的厚愛和積極主動留言交流。就該讀者留言中的三個問題,今天我們就其第一個評論問題作一回應。實際上,筆者此前曾寫過一篇名為《石達開帶10萬精銳單飛,太平天國受到重創,這責任誰來承擔?》的文章,已然指出了石達開出走天京是洪逼迫所致,主要責任仍在洪而非石,我們主要是從洪在整個天京事變和事變後主導朝政的所作所為得出的結論,並運用了馬克思關於主次矛盾的理論作了具體分析,指出回朝主持朝局的石達開面對洪的咄咄逼人,只有三條路可行,而出走是其必然選擇。


然而,隨著筆者對該事件的進一步了解,似乎又有不同的看法。我們主要有下列疑問:一是為何石殿會支持洪、韋、秦等聯合誅殺東王楊秀清?其目的何在?二是洪秀全同時向韋、石、秦三人發密詔,為何石殿遲遲不肯回京?卻在得知韋誅滅楊後又匆忙趕赴天京?三是石達開真的是被逼負氣出走?還是另有原因或圖謀?為何他回京後又匆匆逃出天京並召集部隊要求洪天王交出韋頭顱,否則率師攻滅天京?拋開石達開在天京事變中所處立場的正義與否的價值判斷,從他在天京事變前後對權力追求的行動舉止的角度透視他的內心權力欲世界,重新審視所謂「負氣出走天京」事件,或許更能刻畫出更符合歷史史實的翼王石達開。



第一個疑問:為何石達開會支持洪、韋、秦聯合誅殺東王楊秀清?其目的何在?


翼王石達開曾經的部下李秀成在《自述》中回憶天京事變時說「韋昌輝與石達開、秦日綱是大齊一心,在家計議起首共事之人,後東王威逼太過,此三人積怒於心……北翼二人同心,一怒於東……翼與北王密議,殺東一人,殺其兄三人、原清、輔清而已,除此以外,皆不得多殺」。李受石一手提拔,對石敬仰不已,斷不會污衊石殿,故李之言語至少反映三點信息:一是石與楊有矛盾,二是石早有誅楊之意,三是石確參與誅楊預謀,並指明限殺三人。同時,該信息也可認為是石願意參與誅楊行動的原因之一(石與楊有矛盾),但石殿誅楊殿目的何在?是如常人所說的為了還政於天王嗎?恐怕不是。在對權力追求的慾望驅使下,剛烈如火的洪秀全與威風張揚的楊秀清有何區別呢?石殿如果沒有對權力追求的慾望,他有膽量向敢於當眾杖責天王的東殿權威挑戰?而我們通常所知的石與楊的矛盾表現為楊借天父附體打壓石殿之老丈人黃玉昆,但該事件不足以構成石誅楊之充分理由。因此,我們認為,石同意洪、韋、秦聯合誅楊,即使他沒有取洪而代之的意思(天京事變後石之謀士張遂謀曾建議石取洪而代之被其嚴正拒絕),至少也有對楊被誅後留下的權力空間的追求,畢竟首義五王中,僅剩下韋和石兩人,而韋則是個有勇無謀之人,想必難以與有勇有謀、深得民心的石殿所比擬。


第二個疑問:洪秀全同時向韋、石、秦三人發密詔,為何石達開遲遲不肯回京?當得知韋誅滅楊後又匆忙趕赴天京?


據說,洪天王因楊秀清咄咄逼人,曾向石、韋、秦三人同時發出密詔,召集他們回京勤王誅楊,但三人中,立即回京者並無翼殿。為何石達開遲遲不肯回京?當得知韋誅滅楊後又匆忙趕赴天京?此前有學者認為石當時路途遙遠,尚沒動身即接天京事變消息。然則我們不能忽視一細節:當時韋督師江西,石坐鎮湖北洪山,距離天京僅比韋略遠1/4路程,倘若洪之信使速度一般,則韋抵天京時韋應在回京路上,但事實並非如此。李秀成在《自述》中說時「翼王在湖北洪山,知道京城殺害許多之人……同曾錦兼、張遂謀狼狽趕回京都,計及免殺之事」。這話說明翼殿接到洪天王密詔並未立即回京勤王,而是在得知誅楊成功後才匆忙回京,故所謂路途遙遠、軍務繁忙之理由似不足成立,反倒說明石既有誅楊之心,卻無實際行動,更不願承擔誅楊所帶來的後果。而石殿能夠在天京事變後隻身隨帶2名謀士而得以出入被將士重兵圍得鐵桶似的天京數次之多,一方面說明石肯定在京城有相當大的軍事勢力,一方面還說明他不像韋那樣愚蠢帶重兵回京(帶重兵回京必定又會有一次火併,不管是石與韋還是與其他人,甚至重蹈韋之滅亡的覆轍),而是意在觀察天京局勢,審時度勢。翼殿的這些行為,不能不引人無限遐想。



第三個疑問:石達開真的是被逼負氣出走?還是另有原因或圖謀?為何他回京後又匆匆逃出天京並召集部隊要求洪天王交出韋頭顱,否則率師攻滅天京?

韋昌輝殺死楊秀清後,繼續殘殺東王餘黨勢力,石達開匆忙回京阻止其濫殺行徑,並站在楊氏餘黨面前為他們據理力爭,甚至拒絕交出楊輔清。此時只帶2個謀士回京的翼殿為何膽敢違背天王和手握重兵的北殿清除楊氏餘黨勢力?前文已經言及,韋、石、秦三人本就密謀要除掉楊秀清、楊輔清等三人,而此時石卻站在洪、韋對立面,並嚴詞指責洪、韋諸人:「其下何罪?何得盡戮?無乃自戮手足」。此舉是否是收買人心,沽名釣譽?石此時是否已有自己的考慮?而韋「頓起他心」和洪之不悅或已能說明一些問題。石與洪、韋此時應不再同心同德,而韋更是殺紅了雙眼,把石殿一家趕盡殺絕,石不得不逃出天京。但逃出天京的石殿卻在回到安慶軍中後即發出討伐韋殿之號召,並上奏洪天王要韋之頭顱,否則班師回朝 「攻滅天京」,並集兵於安徽徑縣(涇縣),準備攻取天京。



石殿如此咄咄逼人之奏章及舉動,無論是對洪對韋均是嚴峻考驗,洪、韋是先火拚還是聯手對付石殿?與此同時,值得人們注意的太平天國外患情況是:太平天國轄境下的皖南寧國府和重鎮鎮江被清軍圍困頗急,而石殿自身坐鎮的洪山和就近的武昌有其在場則當保無虞。但結果令人震驚:石殿採取援寧國府而棄戰略地位比它更重要的鎮江(天京東門戶),同時選擇長江南岸進軍討伐韋(討韋路線有二:走江北可穩江北戰局,但阻力大;走江南阻力小,可保自身實力)。石走江南保存自身實力之舉動最終導致武昌淪陷,而棄武昌鎮江援寧國無疑取魚舍熊掌,但可掩耳盜鈴,書寫其愛國光輝一頁,同時也可認為是石殿隔岸觀火的良苦用心,因為他明知天京內韋是實際統治者,而洪無兵無權,問洪要韋頭,顯然是讓韋防洪,最終結果有三種:韋滅洪,洪、韋聯盟,洪誅韋。石殿援寧國府就是留時間給洪、韋兩人內訌,防止洪韋聯盟。


石殿大概小看了無兵無權的洪天王,他等到的是韋頭,打著靖王、清君側旗號的石殿進退維谷,繼續進兵等於自我暴露,接受洪及滿朝文武盛情回京輔政則危機四伏——洪曾藉助燕王秦日綱、佐天候陳承瑢勢力剪除東王勢力卻安然無恙,難保洪不會再次藉助兩人勢力對付石殿。因此,石達開還要求洪天王除掉直接參与天京事變的秦、陳兩人。麥高文和布列治門均指出,洪迫於石殿強大壓力也把秦、陳兩人處死,以定石殿「討滅天京」之心。但回京輔政的石殿當下已然成為天國唯一倖存元勛,無以倫比的戰功、威望,咄咄逼人的索要韋頭的詞鋒,處決秦、陳的強硬態度,以及集民心、軍政權力於一身的他無疑如當初東殿一般:雄才大略,身挾震主之威,這對洪天王不可謂不是一種相當強大的震懾,只要石殿在身側,寢食難安、坐卧均會顫慄不已。



因此,我們通常看到的石殿回京後洪天王多方鉗制舉動和石多方訴屈的舉動,均是洪、石矛盾不可調和的表現罷了。而石殿所謂率眾出走天京,也不過是洪、石矛盾的結果和天京事變爭權內訌的延續罷了。之所以洪、石不會再次爆發如天京事變一般的暴力事件,是因為天京內訌的惡劣影響使得雙方均不敢再次挑起火併。而張遂某等謀士獻計石殿廢天王南面稱制之事雖遭其拒絕,但石殿出走時以利誘拉攏官員、將士帶走數萬人,出京後又到處張貼告示拉攏人心「標元勛」、藐視洪送「義王金牌」和文武「求援表章」而不顧天京存亡,以及對太平天國官制禮文有較多更改的舉動,均表明石殿的內心世界是有對權力追求的慾望的。



當然,縱橫國史拋開石達開在天京事變中所處立場的正義與否的價值判斷,從他在天京事變前後對權力追求的行為舉止的角度透視他的內心權利慾世界,重新審視所謂「負氣出走天京」事件,只是希望透析出一個更符合歷史史實的翼王石達開。而描述他在爭奪太平天國權力的爭鬥舉止,也並不能抹殺我們所熟知的哪個極具軍事政治才能的天才少年形象及其對太平天國革命的貢獻,相反,他在爭奪天國權力的過程中時而小心謹慎,時而觀望,時而積极參与,清醒理智而立於不敗之地,更豐富了他作為一個富家子弟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文化素養和農民軍首領的個性。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漲知識,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太平天國神權崩潰之觴: 蕭朝貴跌落權力神壇, 楊秀清崛起
太平天國神權崩潰之觴:蕭朝貴跌落權力神壇,楊秀清崛起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