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銀河系飛快自轉卻為何未撕裂,研究:宇宙存在95%負質量暗流體

銀河系飛快自轉卻為何未撕裂,研究:宇宙存在95%負質量暗流體

我們最好的理論模型只能解釋5%的宇宙。剩下的95%幾乎完全由不可見的、未知的物質組成,這些物質被稱為暗能量和暗物質。所以即使在可觀測的宇宙中有數億億顆恆星,它們實際上也是屬於宇宙中的少數派。這個事實確實讓人尷尬,但是天體物理學家首先對此表示承認。

這可能會讓人感到驚訝,我們並不真正知道構成我們整個宇宙的究竟是什麼。但是不要慌張。牛津大學的一位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該理論可能解開了宇宙中最大的謎團之一。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相信宇宙在膨脹,但最終將會減速。當哈勃望遠鏡出現並開始向外太空觀測時,它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東西。宇宙並沒有減速,而是在加速膨脹。天體物理學家也無法解釋。

科學家們提出了一些理論,它們並不完全相容甚至排斥,但基本上已經確定了這一點:宇宙的95%是由暗物質和暗能量構成的,這兩種東西我們看不見,但科學家們推斷它們存在,因為它們對我們所能看到的事物產生了影響。

暗物質和暗能量被認為是分開單獨的現象,但牛津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傑米?法恩斯認為,暗物質和暗能量可能在一起作為「負質量的暗流體」存在。這樣的流體擁有負引力,不是把物體拉向它們,而是把它們推開。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概念,但並不是一個新概念。

法恩斯的理論發表在科學雜誌《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上,用來解釋宇宙的一些奇異特性。首先星系自轉如此之快,以至於它們應該把自己撕裂,但似乎「暗物質暈」阻止了這種破壞。研究表明,以太陽系繞銀河系的速度計算,銀河系自轉速度是每秒250公里,它是如此之快,幸好人類還好好活著。新的理論認為「負質量的黑暗流體」可能導致這些暈的形成。

不過負物質帶來了一個問題,因為它表明暗能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不那麼密集,而觀察結果表明事實並非如此,暗能量保持相對恆定。因此,法恩斯運用了「物質創造」理論,即越來越多的物質不斷地爆發出來,補充消失的負物質。

他的論文中模型構建使用了一個巧妙的構想闡述:時空是空的,但「表現得就像爆米花,不斷出現更多的負質量」。「暗流體」理論就是這樣,一個基於計算機模擬和數學的理論。法恩斯自己也警告說,這可能是錯誤的。無疑科學家保持懷疑的態度很值得稱讚。

科學家可以為各種事物寫下方程式,但它們是否在物理上實現,我們在真正能夠走出去對宇宙進行測試前並不知道。這意味著還有許多工作可以做。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等機構也正在對暗物質暗能量進行研究,可以檢驗與法恩斯提出的類似負質量的存在。另外還有一個項目,平方公里陣列(Square Kilometre Array),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也可以幫助科學家驗證他們的理論,確認關於宇宙組成的終極奧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馬星球視野 的精彩文章:

NASA飛船歷時兩年太空「追敢」,今天終於抵達小行星本努
現在的人類都是親戚,科學家:我們都是20萬年前一對夫婦的後代

TAG:茶馬星球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