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超級詳細的:脾胃病辯證取穴一覽表

超級詳細的:脾胃病辯證取穴一覽表




中醫學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水谷精微化生之所,人體的五臟六腑都靠它提供營養物質。但凡脾胃功能不佳的人,常常表現為面黃肌瘦、五臟不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這些令人頭疼的癥狀,都可能出現。若脾胃出現病變,身體健康便會受到影響。治療脾胃病,針灸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針灸哪些穴位呀!別著急,小編這就分享一篇針灸治療脾胃病選穴的文章!


針灸治療脾胃疾病,療效確切,特別是脾胃為主的慢性病,如慢性腹瀉、消化不良等,多可取得好的效果。現在把常見的適應證,從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脹滿、泄瀉、便秘、嘔吐等方面,辨證歸納於下:




一、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古稱「不嗜食」,多由脾胃虛弱、火不生土、肝氣犯胃等引起,辯證取穴於下:

 


1.脾胃虛弱


胃經:梁門、關門、天樞、不容、承滿、氣戶、乳根、足三里、豐隆、下巨虛、沖陽、內庭。



脾經:隱白、太白、公孫、周榮。


大腸經:二間、下廉、天鼎。

 


2.火不生土


心經:神門。


腎經:靈墟。


膀胱經:脾俞、胃俞、膽俞、魂門、三焦俞、陽綱、意舍、膈俞、胃倉、承山。


心包絡:勞宮、內關。


督脈:脊中。

 


3.肝木克脾、肝氣犯脾


肝經:曲泉、章門、期門。


任脈:中庭、紫宮、上脘、中脘、下脘。



二、消化不良,傷食


由於飲食不節或脾虛不運,發生胸脘痞悶、噯氣腐臭、厭食、噁心、泄瀉等。茲從脾胃虛弱、肝鬱角度分別歸納於下:


 


1.脾胃虛弱


大腸經:手三里。


胃經:天樞、足三里、沖陽、上巨虛。



脾經:太白、商丘。


膀胱經:脾俞、膀胱俞、三焦俞、魂門、胃俞、胃倉、承山。

 


2.肝鬱


肝經:章門。


任脈:中脘、下脘、上脘、璇璣。


督脈:脊中。




三、腹脹滿


腹部脹滿,有虛實之分。《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說:「病者腹滿,按之不痛者為虛,痛者為實。」現辨證歸納如下:

 


1.脾胃虛弱


胃經:不容、承滿、關門、大巨、水道、氣沖、天樞、厲兌、內庭、陷谷、沖陽、解溪、上巨虛、足三里。


脾經:隱白、大都、太白、商丘、三陰交、漏谷、地機、陰陵泉。



任脈:水分。


膀胱經:脾俞、胃俞、大腸俞。


腎經:大鐘、太溪。

 


2.肝鬱


肝經:曲泉、行間。


膽經:懸鐘、外丘。


膀胱經:膽俞。




四、腹瀉


腹瀉是常見胃腸疾病,有的是脾胃虛弱,有的由腎陽不振或肝鬱所致。

 


1.脾胃虛弱


胃經:內庭、足三里、承滿、梁門、天樞、關門。


脾經:隱白、大都、太白、三陰交、陰陵泉、大橫。





任脈:關元、石門、水分、神闕、中脘、氣海。

 


2.腎陽不振


腎經:湧泉、然谷、交信。


膀胱經:大腸俞、三焦俞。


督脈:懸樞、脊中。

 


3.肝鬱


肝經:曲泉、章門。







五、便秘


便秘是臨床常見病。實證多因脾胃實熱、少陽相火所引起;虛證則常見於脾腎陰虛,歸納如下:

 


1.脾胃實熱


胃經:足三里、豐隆。


脾經:太白、大都。

 


2.少陽相火


心包絡:大陵。


三焦經:中渚、支溝、外關。


膽經:光明、陽陵泉。





肝經:章門、大敦、太沖。


督脈:長強。

 


3.脾腎陰虛


腎經:湧泉、肓俞、照海、太溪、大鐘、交信、石關、陰都。


膀胱經:承筋、承山、大腸俞、膀胱俞、小腸俞、秩邊、中髎、下髎、肓門。


任脈:石門。




六、嘔吐


嘔吐有因外邪引起的,有濕邪痰濁引起的,有肝氣犯胃引起的等。現從外邪犯胃、食滯痰濁、肝氣犯胃、脾胃虛實等,歸納於下:

 


1.外邪犯胃


肺經:少商、魚際、經渠、尺澤、中府。


大腸經:陽溪。





脾經:公孫、大都、商丘。


膀胱經:肺俞、心俞、膈俞、膽俞、胃俞、腎俞、脾俞、魄戶、魂門、承光、玉枕、厥陰俞、三焦俞、委中、意舍。

 


2.食滯,痰濕


胃經:足三里、人迎、不容、天樞、滑肉門、頭維。


脾經:隱白、大都、商丘、公孫。


心包絡:勞宮、大陵、間使、曲澤。





三焦經:支溝、顱息。

 


3.肝氣犯胃


肝經:行間、太沖、章門、期門、大敦。


膽經:陽陵泉、懸鐘、輒筋、本神、率谷。

 


4.脾胃虛寒


心經:少海、極泉、神門。


小腸經:天容、支正。


腎經:太溪、大鐘、陰都、通谷、幽門、步廊、神封、靈墟、神藏、彧中、俞府、石關。





任脈:下脘、中脘、上脘、巨闕、中庭、玉堂、紫宮、石門。


督脈:大椎。




七、流涎


涎為脾液,脾胃虛寒,則冷涎上涌,不能收攝。本病又與腦病有關。

 


1.脾胃虛寒


胃經:地倉、頰車。





大腸經:下廉、溫溜。


三焦經:絲竹空。


任脈:廉泉。

 


2.腦病


腎經:然谷、太溪、陰谷、幽門、彧中。


膀胱經:膈關、心俞。





督脈:水溝、神庭。




八、痰


痰病主在肺脾,臨床上由於病因不同,有風痰、痰火、寒痰、頑痰等區分。現歸納於下:

 


1.風痰、寒痰


腫經:中府、天府、尺澤、列缺。


胃經:屋翳、豐隆。



 


2.痰火


膽經:風池、浮白。





督脈:上星。

 


3.頑痰


腎經:然谷、復溜、陰谷。


膀胱經:脾俞、膏肓俞、膈關、膈俞。


任脈:上脘、巨闕。




九、脾胃其他疾病

 


1.溏瀉


大腸經:偏歷。


肺經:太淵。





脾經:地機、三陰交、陰陵泉。


肝經:太沖。


任脈:神闕。

 


2.餐瀉、食瀉


大腸經:下廉、上廉。


胃經:上巨虛。


脾經:陰陵泉、三陰交。


膀胱經:肝俞、會陽。





肝經:太沖。

 


3.暴瀉、洞瀉


大腸經:三間。


脾經:大都、太白、隱白、陰陵泉。


膀胱經:腎俞。


腎經:然谷。


肝經:章門。


督脈:長強。




 


4.噎膈


肺經:中府。


胃經:乳根。


膀胱經:神堂、意舍。


任脈:膻中、陰交。

 


5.脫肛


胃經:氣街。


膀胱經:大腸俞。


腎經:橫骨。


任脈:神闕、鳩尾。


督脈:百會、長強、脊中。


內容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往下看更精彩↓ 


今年

最熱門

最實用

公眾號名單出爐啦!











提示:

 點擊播放按鈕 

,即可免費查看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養生秘訣 的精彩文章:

排毒必吃的三道菜,現在吃起來還不晚!
中醫為何不主張輸液?

TAG:中醫養生秘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