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演一場音樂劇收入僅千元!《聲入人心》能否讓高雅走心又入心?

演一場音樂劇收入僅千元!《聲入人心》能否讓高雅走心又入心?

納蘭驚夢/文

「像阿雲嘎這樣成熟而且優秀的音樂劇演員,演出一場音樂劇的收入也就八百一千塊!」這是《聲入人心》的出品人之一,也是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廖昌永在媒體看片會上爆出的「猛料」。當他說出這個數字時,站在一旁的阿雲嘎神情凝重,而現場爆滿的觀眾里爆發出的是一片驚訝之聲。

這種驚訝來自於強烈的反差,因為在被稱之為「神仙打架」的《聲入人心》里,成員們都堪稱學霸級的音樂高材生,一場演出一千塊酬勞的產出比,實在是低的不可思議。相較於年收入超6億英鎊的倫敦西區,超收入超過10億的美國百老匯,國內音樂劇演員的生存現狀遠比想像的還要艱難。

音樂劇演員生存現狀的不樂觀,其實也在主打「原創新形態聲樂演唱」《聲入人心》里得到了體現。這檔節目由舞台公演和真人秀兩部分組成,36位演唱成員在「首席」和「替補」兩個角色間輪換。在僅有6個首席之位的激烈競爭下,成員精彩紛呈的聲樂表演徹底打破了觀眾對於聲樂的「傲慢與偏見」。

節目自開播一個月以來,在以嚴苛打分著稱的豆瓣上得到了驚人的9.1分。如此優異的成績,除了本身的品相和差異化的題材以外,節目聚集起的一批當前聲樂領域的年輕翹楚更是重要原因。這些專業素養出眾的成員,如阿雲嘎、鄭雲龍、蔡程昱等依託自身紮實的專業功底,在節目製作的精心編排下最大程度發揮出了個人和聲樂藝術的魅力。在流行音樂節目資源匱乏的大背景下,《聲入人心》能夠坐擁如此豐富的優質選手資源,既是件幸福的事,其實客觀上也反映出音樂劇演員的出路狹窄。

說起跟聲樂有關的電視節目,在《聲入人心》之前最有知名度的莫過於「青歌賽」。這檔每兩年才舉辦一次的電視大獎賽,最終在舉辦了十五屆後壽終正寢。深究其因,相對單一的節目模式,始終沒有改變聲樂在觀眾心目中「曲高和寡」的刻板印象。難以提振觀眾的興趣,在注意力經濟的時代被淘汰出局自然也就毫不意外。

即便是在青歌賽停辦後的很長時間裡,即便是在音樂綜藝如火如荼,模式與玩法不斷翻新的那幾年裡,也始終未在其中見到聲樂節目的身影。即便是再大膽激進的製作人,似乎也默認聲樂節目是不可觸碰的禁區——高雅藝術與大眾娛樂需求之間的平衡掌控,宛如遊走在喜馬拉雅山巔間的鋼索一樣困難。所以當《聲入人心》橫空出世之時,恐怕就連製作人都是異常的忐忑。

所幸到目前為止,觀眾對於《聲入人心》的反饋都是異常積極的。在上海參加《聲入人心》媒體看片會,活動現場觀眾熱烈的氣氛堪比偶像養成節目的粉絲應援,甚至還有粉絲專程從北京追到上海,只為能夠近距離接觸自己喜愛的成員。如此「瘋狂」的行徑,也不由得讓人感慨:一檔聲樂節目做出如此人氣,也是值了!

實際上,為了照顧電視大眾的整體審美層次,《聲入人心》在重唱歌曲的選擇上還是大量選用了流行歌曲,更加符合節目自旨,更加能夠展現聲樂之美的經典音樂劇選段用的非常少。廖昌永也表示,自己周邊的朋友,以及微博評論私信里都是許多觀眾希望能夠在選曲上「不要那麼流行」的意見和建議。在《聲入人心》剛剛打開普通觀眾通往認知聲樂之美這扇大門的時候,如何更加智慧的平衡「流行」與「高雅」,將會是個不那麼輕鬆的考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納蘭驚夢 的精彩文章:

《蒙面唱將》要「猜不到」更要「想不到」,回歸音樂初心方是真諦

TAG:納蘭驚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