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大雪之後雖陰漸極天氣冷,但人仍需三分寒!

大雪之後雖陰漸極天氣冷,但人仍需三分寒!

如果讀者熟悉道教歷史,會發現道教基本上活動在中國中原地區以及北方,南方的道教聖地基本上只有羅浮山這麼一塊地方,再南則是近代興起了。這固然有道教作為華夏文化的信仰,其傳播伴隨華夏文明傳播,故先中原而後南方,但也有古代養生學的看法。

古人認為南方地區不利於男性生存,如《史記》就稱「江南卑濕,丈夫早夭。」其《屈賈列傳》中更將賈誼壽命不長歸結於貶為長沙王太傅,因長沙郡卑濕故早夭。《三國志·魏書·郭嘉傳》中引《傅子》其中有曹操給荀彧的信,其中有「人多畏病,南方有疾,常言吾往南方,則不生還。」

從唐宋開始,江南多病的情況也慢慢被一代代漢人移民改變,其卑濕的氣候也在我們祖先一代代的耕耘下變化巨大,使得南方適合漢人居住。但南方不利於養生修行則一直在道教思想中保存,所以歷史上道教在南方少有洞天福地。

如從養生學角度看,南方之所以不利於養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沒有冬天!在沒有冷的刺激下人的腎氣不歸藏,這點尤為不利養腎。當然大家今天也可以關注一下中國最喜歡養腎的地方,其方位必然是由北到南增加,寒冷固然難受,但受過寒冷後人的腎氣歸藏,對養腎有極大好處。

道家還有澡雪之說,澡雪出自《莊子·知北游》。為「孔子問於老聃曰:「今日晏閑,敢問至道。」老聃曰:「汝齊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擊而知。」孔子聽說老子今天狀態非常好又閑暇,就找老子問道。老子則言你先做好準備我才能給你說,這準備是一得有齋戒之態,二得清梳己心,三你要如用雪洗澡一樣有精神,然後放下自己的成見。

其中澡雪是一個極佳的比喻,熱天人容易昏昏沉沉,但在寒冷中人是非常有精神,當然太冷人就會在特別有精神後也開始昏昏沉沉。不知是否來源於此,此後傳統養生學一直提倡要留三分饑寒,切不可飽暖太過。

但挨凍也也規矩,有些地方可以凍,有些地方不能凍。不能凍的地方有:後腦勺、膝蓋、肚子、後腰、腳踝等關節上肉少的地方。可以凍的地方有臉,胳膊和軀幹。讀者在調節冷熱程度上應多從這幾處下手。

其實冬天不宜學習傳統養生學中的挨餓,但讀者如果感興趣不妨試試,如堅持不了可在明年夏季嘗試,那時會更容易堅持。

在挨餓上古代的達官貴人曾走過邪路,認為餓孩子是對孩子好。溥儀小時候就經常挨餓,但他們都偶認為這是養孩子的最好方法!這裡提醒大家,身體還沒長成的人如沒肥胖症最好別學挨餓,但對於成年人來說還是要學學。

大家每次吃飯吃到不覺得餓的時候就可以停下了,不要吃到自己覺得飽。然不吃飽在下一餐前肯定會餓,中間如果覺得餓得不行可少量進食,多堅持幾日就有少吃的習慣了。

當然可能有些地方有在大雪等節氣進補的習俗,但這些習俗都是因為以前沒得吃有的,並不是有啥特殊的養生功效!如要養生還是需帶兩分寒,三分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真道士梁興揚 的精彩文章:

冬季養生以養陽護陽為主!
農曆十月二十五-天蓬下降

TAG:全真道士梁興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