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果有他日,我肯定不進宮

如果有他日,我肯定不進宮




《修心七要》讀書會


025















每個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追求幸福,佛教徒也不例外。


 


我們因佛陀的教導而了解生老病死,學習從痛苦中出離,並行持最有意義的人生。有時我們也很討厭自己身上的貪嗔痴,這讓我們愁眉不展、自我評價很低——本是人見人愛小蘿莉,誰料卻漸漸成了苦大仇深厭世臉。


 


其實我們不願如此,誰不想內心敞亮、笑容可掬?但業力來了卻也無可奈何,情緒帶給我們負能量,讓我們也有很多的挫敗感。

 


這時,當我們陷入情緒的漩渦中輾轉騰挪都無濟於事,這時該怎麼辦呢?


 


如果我們能通過修行,進行自我訓練,這時可以逐漸釋懷的。比如,有時我們可以想一下——這個世界上我會嫉妒哪些人?不會嫉妒哪些人?會隨喜什麼人,但不會隨喜的又是哪些人?


 


如果我們對這個人,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發自內心的「隨喜」,究其原因,到底為何?我們要非常仔細地去掃描自己內心的各種旮旯——我為什麼要去嫉妒他?有沒有必要?這對我真的有用嗎?


 


當情緒不好時,一定要抓住這種感受,去問問自己——




自己人生要去的終點究竟在哪裡?主線是什麼?


這樣的計較對我的目標是否有意義?


令你煩惱不堪的這件事,會影響你成佛度、眾生嗎?


如果這件事,對你的進步是有利的,你為什麼不放下?


 


如果你沒有受到影響,當然沒事,如果因此而生起了煩惱,就一定要用各種方法去對治。我們還是初學者,上師與佛法對我們現階段的利益非常大。多年前師父也曾說——




每個修行人,都要拿得起、放得下。


 


有人問:「我們臨終時如果什麼都放下了,唯獨放不下上師這樣對嗎?對上師的執著會不會影響往生?」其實對任何事物都應放下,如果那時候阿彌陀佛來接你來了,但你卻想著「等一下,上師的課我還要去聽了再說」那就不行。但凡有形的法就會束縛我們的心。


 


如果今天可以在上師身旁固然高興,但明天要跟上師分別也應該高興,因為有時離別是為了另一種重逢,暫時的放棄是為了長久的擁有。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對於強者,苦難是蓮花的淤泥,但對於弱者,淤泥就是淤泥 。





也許很多人都曾遭遇過愛情的背叛,有的喪幾天、睡睡覺就好了,但有的人卻鬱鬱寡歡,多年愁腸寸斷,最後得了抑鬱症。


 


想想從前後院深宮,佳麗三千,皇帝哪裡找不到愛情?整個江山都是他的,今天喜歡你,明天就能喜歡她。榮華富貴?君莫忘「人生猶如西山日,富貴終如瓦上霜」,什麼逃得開無常?




《甄嬛傳》、《羋月傳》、《如懿傳》,誰不是前一年我還蒙受恩寵,誰知下一年就進了冷宮?看到這些爭鬥時,內心還是常生起一種悲憫來,很同情那些後宮寂寞的紅顏。她們何嘗不想像一個正常女人那樣,願歲月靜好?





一旦入了宮,慢慢被宮牆之內的習氣所熏染,變得工於心計。內心被貪、嗔、痴、慢、疑填得滿滿當當,造下許多惡業,今生自不必說,來世又當如何?所以宮斗劇有個教育意義就是——千萬不要為了榮華富貴去後宮啊,也許你付出的比收穫的要多得多得多。




我們會覺得進入佛教圈就萬事大吉,把一切都想像得過於美好,缺乏自我保護與鑒別能力,有時候,信仰的圈子可能比起世間關係還更為複雜,如果說從宮斗劇中看佛教圈,有時候也有不一樣的感受。


 


對佛教徒而言,世間的很多東西也許吸引力已經不是特別大,但對法和上師卻比其他人更執著,還要注意盡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不滿與嫉妒。比如我們可以理解能跟師父一張桌子上吃飯的心情,試想換了任何人,比起被榮幸接待,站在一旁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但我們就有必要去爭取嗎?




一頓飯的幸福感受真的對解脫有用嗎?假如師父今天沒有接見你,而是見了別人,你就希望對方倒霉嗎?

對於一個正信弟子而言,執著上師和法無可厚非,但我們最終還是必須將一切都放下。




佛陀說,我給你的,越渡苦海的舟楫,你不能到岸還負舟前行,那只是愚者的行為,就像給一個人指著天上的月,但他不去看天上,而只是特別專註地盯著手指頭一樣。




我們也許可以慢慢放下一點享受、名利,放下喜歡的衣服、傢具,但放下法和上師一定比這些還要難,但這也是我們的功課,如若不然,可能對你解脫的影響更大,虛名多一點,慘烈也多一點!


 


 


為什麼佛教團隊里會有人出去以後卻專門搞破壞呢?因為他在過程中跟別人產生了矛盾,所以一有機會就暗地裡搞破壞,因為他曾經了解更多的情況,所以就能破壞得更加精準,混淆視聽。




其實也就是因為嫉妒,當新人代替了自己,自己的意見沒有得到採納,或覺得上師偏心、對自己不夠重視,所以沒有得到加持,這時原來忠心耿耿的弟子就開始動搖了——另外一個上師更重視我我就去那裡了,不跟你們玩兒。









或者說,既然上師重視你們,那我走好了。如果我們無法意識到這份執著與苦,甚至到了有破壞金剛上師或道場的邪念,必將導致無窮無盡的痛苦,假如我們一天不能從這種陰霾中解脫出來,就會多一天受苦。


 


如果你是一個內部圈層的人,那麼要懂得將來如何去處理這些關係。很多時候我們將對某件事情的知情權都當成一種資源,覺得擁有才能證明自己的關係很硬,這和世間的套路又有何區別?所以我們不要認為皇帝的嬪妃多可憐,如果我們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捲入世間法的習氣中,那麼佛教內部的鬥爭跟宮斗也沒有任何區別。


 


我們要如何自我保護呢?那就是讓自己永遠都不要進入皇宮——在美麗的村莊里舂米、喂狗,遠遠就能聽到你笑,內心沒有攀比、嫉妒,不與至親生離死別,過著這樣的小幸福難道不好嗎?




真正的幸福不靠外界,真正的解脫也不靠你離上師有多近。


 




有時候上師顯現上生氣了,說「我不要你這樣的弟子了!」反正臉皮厚——您不要就算了,反正您從來沒有離開我,也從來不在我的心之外。這麼說了,內心也確實是這樣想的。




其實如果我們真的意識到,所謂的上師,就是讓我們不斷回歸本心,找到內在上師的所指時,也就沒什麼可以嚇到你的了。


 


也有某些上師的親近弟子,一開始就跟隨上師學佛,從被寵愛到不行、被大家嫉妒到不行,到後來四面楚歌慘到不行,喜憂參半,但總歸是好的,一切都是經歷,這漫漫長路上漸漸放下過去的執著,反而擁有更多。




很多佛教徒一開始確實很執著能不能待在上師身邊,但弟子眾多,上師只有一個,我們依止上師依的是上師傳及的法,但確實很多人就把重點搞錯了,內心不平衡,但又不可能嫉妒上師,就只能嫉妒那些比較受重視的人。但我們必須要反省這樣的心態——嫉妒對解脫有用嗎?對解決煩惱有用嗎?對增上智慧有用嗎?這些是很重要的。


 


更有甚者,團隊中會內定由誰獻哈達,由誰開車——不能亂了規矩。佛教圈也是圈,無論我們進入怎樣的 團隊,都不能自認為萬事大吉,需要打好預防針。明白是非很重要,否則很多時候會不由自主被卷進去。



 


那些表面光鮮的妃嬪,幼年時,她們也一樣聰敏好學,閑來採花撲蝶。縱然沒有綾羅綢緞、錦衣玉食,也不至於「一入深宮裡,無由得進出」,至少能常見到媽媽,承歡膝下,將來找一個普通人,過平常日子,何必去參加後宮的選秀,讓這一生徒增了許多不幸?




不知將幸福寄予他人,終歸守不住。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怡苑?心靈樂園 的精彩文章:

丘比特之箭射中了你,可那不一定就是愛情——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第37課
吃素的人,都不正常嗎?

TAG:靜怡苑?心靈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