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假體檢、假報告、假醫生:資本狂歡的背後,體檢行業有多少黑幕?

假體檢、假報告、假醫生:資本狂歡的背後,體檢行業有多少黑幕?

對醫療大健康行業而言,2018年註定是個多災多難的年頭。

在激怒全國人民的長生生物疫苗造假案之後,緊跟著民營體檢巨頭美年健康被爆冒用假醫生等負面事件,如今眼看著2018年進入倒計時,行業內再次爆出大新聞。

這次站出來的是愛康國賓董事長兼CEO張黎剛,作為與美年健康齊名的另一民營體檢巨頭的創始人,這位行業大佬自曝家醜:連體檢都有真體檢、假體檢,真的是刷新了吃瓜群眾的認知能力。

張黎剛曝光假體檢醜聞

12月2日,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愛康國賓(股票代碼:KANG)董事長兼CEO張黎剛爆料體檢行業醜聞:行業裡面也有真體檢、假體檢!

張黎剛表示,很多企業在給員工選擇體檢中心時,只看中價格便宜,而不注重質量。

某些體檢機構做的都是假體檢,用護士冒充醫生看超聲,更有甚者抽了血不做檢查就扔掉,直接出結果,因為真正得癌症的比例僅有3‰。

圖片來源:中國企業領袖年會

作為體檢行業大佬級別的人物,張黎剛自曝家醜可信度蠻高的,他的爆料讓整個體檢行業都跟著顫抖起來,也再次點燃了全民大健康話題。

健康無小事!某些體檢機構之所以膽子大到抽了血不做檢查就扔掉,直接出結果,是因為真正得癌症的比例僅有3‰,錯誤率最高也不過3‰,因此懷著僥倖心理。

單看3‰的患癌概率似乎並不高,但是乘以中國近14億的人口總數後,你會發現最終得數大得嚇人。

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報告《2017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高達429萬例,佔全球新發病例的20%,死亡281萬例。

換句話說,全國每天約有1萬人確診癌症。注意看是每天!1天就有1萬人確診癌症,你說可怕不可怕?

具體來看,大多數人在40歲之後癌症發病率快速提升,80歲達到高峰;肺癌為發病率、死亡率雙率第一;甲狀腺癌快速上升;死亡率排前的癌症主要是肺癌和消化系統癌症。

圖片來源:嘉興人網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高,老百姓的日子富裕起來,健康意識也同步提高,通過健康體檢預防疾病的做法日益普及,目的就是早診斷、早治療。

這麼看來,某些無良體檢機構的做法,不僅不能達到防微杜漸的效果,反而還會給出錯誤結果,延誤最佳治療時間,這和草菅人命有什麼區別?

美年健康負面事件大曝光

今年7月底,一篇網文刷屏網路,作者自稱是美年健康(股票代碼:002004)前員工,曾在廣州美年福海門診部工作4年,文中爆料了美年健康大量醜聞。

文章質疑美年健康對外坑客戶,對內坑員工:對外冒用已去世的醫生身份,違規簽發醫檢報告,不擇手段賺客戶的錢;對內逼員工刷信用卡以取得現金流周轉,將經營風險轉嫁給員工。

圖片來源:觀點

文章提到,2018年1月中旬,該員工得知一位客人體檢後報告沒事,但卻在醫院被診斷為癌症晚期並全身擴散,化療放療都不能做了,體檢4天後直接入院治療。

美年健康立即發布聲明,稱遭遇有組織的黑公關,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並稱文章提到的「患癌客戶」在醫院確診為「十二指腸壺腹周圍癌」,但美年健康的體檢套餐中沒有能夠診斷篩查腸癌的檢查項目。

美年健康「甩鍋」能力一流,但這並非公司第一次被爆出類似負面。2018年6月,有媒體爆料稱,美年健康體檢中心多地分院存在僱傭無證醫護人員,體檢過程隨意、核對身份環節缺漏,誤診、錯診不斷。

以上一系列負面,均是美年健康瘋狂擴張的後遺症。2015年10月份,美年健康借殼江蘇三友登陸中小板上市,成為了A股民營體檢第一股,此後便開始了頻繁的併購之旅。

圖片來源:IPO早知道

通過大舉併購,美年健康的門店數量從2016年的不足300家,發展到2017年的超過400家。美年健康趁機喊出口號「未來兩年每年新增100家門店」,宣布2018年要達到600家門店的目標。

隨著門店數量一起增加的,還有美年健康的員工數量。2015年,公司員工總數1.39萬人;2016年,該數據為1.84萬人;2017年,該數據大幅提升至3.08萬人。與此同時,工作人員資質跟不上公司擴張速度的現象日益明顯。

曾經的民營體檢行業是愛康國賓、慈銘體檢、美年健康三足鼎立,後來日益壯大的美年健康把慈銘體檢收入囊中,相對平衡的三足鼎立局面被打破,升級為更為嚴酷的兩虎相爭。

愛康國賓「毒丸計劃」擊退美年健康

一下子升級為民營體檢行業龍頭的美年健康並不滿足,又將併購觸角伸到了行業第二愛康國賓的身上。

不同於美年健康借殼上市登陸A股,愛康國賓走得是另一條資本路線。愛康國賓由愛康網和國賓健檢合併而成,始建於2000年9月,2014年4月9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圖片來源:網路

2015年8月,張黎剛及相關私募股權基金主動發起私有化要約,要約價格為17.8美元/ADS,對應市值為11.65億美元。

消息一出,剛剛登陸A股的美年健康立馬聞風而動。2015年11月,美年健康拉上中國平安、紅杉資本等擬組建買方團,溢價37%向愛康國賓伸出橄欖枝。

但是,愛康國賓並不接受,並且反抗激烈,甚至不惜祭出「毒丸計劃」進行反擊。風頭正盛的美年健康似乎志在必得,此後又加價兩次,並提出以全現金方式進行收購。

無奈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愛康國賓壓根兒就看不上美年健康,還拉來阿里巴巴、中國人壽等6名新成員加入私有化財團,且不再對外公布要約收購價格。

張黎剛與俞熔 圖片來源:一財網

面對美年健康的窮追不捨,愛康國賓使出了殺手鐧,官司纏身的美年健康不得不主動放棄收購:

2016年2月,愛康國賓指責美年健康及員工竊取其業務數據,以侵犯商業秘密為由將美年健康告上法庭;

2016年3月,愛康國賓向商務部實名舉報,美年健康及其實控人俞熔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矛頭直指慈銘體檢收購案;

2016年5月,愛康國賓再補一刀,起訴美年健康聘用愛康國賓前員工開發體檢管理軟體,侵害其著作權。

2017年5月,商務部認定,在收購慈銘體檢的過程中,美年健康涉嫌構成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的經營者集中,但不具有排除、限制競爭的效果,對其罰款30萬元。

阿里系收購愛康國賓上演拉鋸戰

此後,美年健康收購愛康國賓告一段落,阿里系正式登上舞台,只是誰都沒有想到,阿里系收購愛康國賓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

2016年6月,愛康國賓宣布收到阿里巴巴旗下雲鋒基金私有化要約建議信,其擬以每股20美元至25美元收購愛康國賓發行在外的全部股份,張黎剛妥協,退出私有化要約。

然而,2016年8月,愛康國賓宣布,阿里系對愛康國賓發起的私有化合併協議的前提條件不再滿足,原因是該協議共計收到18.33%的股東反對。

原來,愛康國賓股東美國Heng Ren Investments(恆仁投資公司)此前曾明確要求愛康國賓的收購價不得低於每股37美元,阿里系給出的價格明顯不達標。

但阿里系並不打算放手,愛康國賓也配合著將合併協議的終止日期作出延長。即便郎有情,妾有意,這場私有化要約還是一下子拖了近3年。

關於愛康國賓私有化的最新消息顯示,今年3月26日,愛康國賓宣布接受阿里系的私有化要約,要約價格為20.6美元/ADS。

在近3年的私有化拉鋸戰期間,愛康國賓錯過了快速擴張的黃金期,後來居上的美年健康逐漸超越愛康國賓,二者差距越來越大。

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愛康國賓的年銷售收入從1.34億美元增加至4.36億美元,增長3.25倍,平均複合增長率34.3%;同期美年健康的年銷售收入從9.78億人民幣大幅提升至62.33億人民幣,增長6.37倍,平均複合增長率高達58.86%。

與此同時,愛康國賓的股價也從最高峰時的22.58美元一路下滑至11.70美元,累計跌幅達到41.99%,市值蒸發掉7.6億美元。

在愛康國賓忙於私有化要約收購期間,其他體檢機構並沒有閑著,連2002年成立的慈瑞醫療(股票代碼:01526)也在2016年10月赴港上市了,競爭對手都對市場份額虎視眈眈。

身價大幅縮水的愛康國賓,在「白衣騎士」阿里系的馳援下,未來能否實現逆襲,目前來看還是未知數。

長生生物強制退市敲醒警鐘

近年來,醫療大健康行業監管日趨嚴格,即將面臨強制退市的*ST長生(股票代碼:002680)就是最典型的反面教材。

今年7月15日,國家葯監局一則「長春長生狂犬疫苗生產記錄造假」的通告,在資本市場炸開了鍋,也激怒了全國人民。

圖片來源:葯監局官網

國家葯監局要求吉林省局收回長春長生《藥品GMP證書》,責令其停止狂犬疫苗生產。此外,吉林葯監局對長生生物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這並非長春長生第一次出現疫苗事故。2017年11月,長春長生就曾因百白破疫苗不合格,被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點名批評,但它顯然沒有吸取經驗教訓。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狂犬病的死亡率幾乎達到100%,但狂犬病是真的,疫苗卻是假的,這與蓄意謀殺有何區別?

疫苗造假曝光後,資本市場開始用腳投票。7月16日開盤,長生生物一字跌停,此後便開啟了漫漫跌停路,直至停牌退市。公司市值從7月13日的239億元,跌到現在的15.9億元,還不及當初的一個零頭。

疫苗造假不斷發酵,長生生物董事長高俊芳被捕入獄,這位昔日高高在上的「疫苗女王」已經淪為千夫所指的「階下囚」,她蘸著人血饅頭建立起來的疫苗帝國也一夜崩坍,經過近40個跌停後,面臨強制退市的結局。

圖片來源:網路

雖然疫苗與體檢內容不同,但均屬醫療大健康領域,長生生物的悲劇,已經為全行業敲響了警鐘。

回到體檢的話題,2016年我國體檢市場容量已經超過1200 億元,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500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以及體檢人次的增加,我國健康體檢市場前景巨大。

人民日報發文痛批假體檢

12月7日,人民日報發文《給體檢機構來一次「體檢」》,以張黎剛曝光的假體檢為切入點,痛批黑心體檢機構的「三宗罪」:

一是誘檢,全憑薄利多銷的噱頭吸引人,「等魚咬鉤了」再狠「宰」一刀;

二是錯檢,明顯的隱患卻檢查不出來,延誤了病症的最佳治療時間;

三是過檢,動不動就把基因檢測、CT斷層掃描、腫瘤標記物檢測等高端項目搬出來,「殺雞用牛刀」不說,還對身體有輻射傷害。

實際上,早在2009年,衛生部頒發《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要求「至少具有2名內科或外科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執業醫師,每個臨床檢查科室至少具有1名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執業醫師;至少具有10名註冊護士」。

反觀現實卻相當打臉,最主要原因是對違規者的處罰力度不夠。對於出具虛假體檢結果的行為,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警告,對造成危害後果的處以1000元以下的罰款。

對比動輒上千元的體檢費用,違規罰款更像是「隔靴搔癢」,根本起不到真正的威懾作用。違規成本太低,或許正是黑心體檢機構鋌而走險的原因所在。

面對體檢行業的種種亂象,監管呼聲越來越高。就現狀而言,提高行業准入門檻,建立統一服務規範,已經變得迫在眉睫。

同時,加大監管與懲戒力度,涉嫌作假者必須付出承重代價,達到以儆效尤的目的,才能從根本上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最後,筆者奉勸各位讀者,想體檢一定要去正規機構,看價格更要看質量,並且祝您身體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MBA商學院 的精彩文章:

稱《普通的DISCO》被擅播,紅星文化訴愛奇藝侵權
ofo窮途末路,共享經濟之殤!

TAG:EMBA商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