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香港電台怎麼總是播放周星馳?折射了香港的大問題……

香港電台怎麼總是播放周星馳?折射了香港的大問題……

?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註:魯曉芙看歐洲。合作請聯繫微信:Xiaofu_Lu

?我想很多香港人應該有這樣的經驗:每逢周末在家中閑來無事的時候,便想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打發時光,但是一打開電視,可能會有重複了十幾年的納悶:「怎麼又是播周星馳……」

周星馳所拍的戲當然好看,《國產凌凌漆》、《食神》、《逃學威龍》等等,全部都是香港經典,但是這些電影,大多數都是2000年之前拍的。

懷舊成為潮流,追憶成為常態,這個現象真的好嗎?

周星馳(中)的電影《鹿鼎記》

記憶停留在輝煌的九十年代

大家只要細心想一下,便發現,不只是電影出現這種現象,即使流行歌曲,也存在這個現象。九十年代流行的是四大天王,四位風靡全亞洲,當年究竟有多少人會唱《對你愛不完》,多得我也不太清楚。

然後步入21世紀以後呢?然後就是沒有然後了,先是來了個F4偶像團體,接著,就是周杰倫主導了整個華語樂壇,成為了經典,而近五年左右,就是韓風主導了。

回到電影方面,即使近十幾年,偶爾有《無間道》這些傑作,但是也比不上九十年代的輝煌。

所以我們會認為,九十年代就是香港最好的時代,這個時期,便是我們判斷其他時期好不好的標準。

因此,我們便不知不覺地,把香港放在的「坐標幾何」的中心,放在九十年代,而這便是幾何坐標中x軸與y軸的「零點」,超過了便是進步,低過了便是退步。

這個年頭,很多人都想把香港「冷藏」在九十年代,即使不進步,也不想看見香港現在一直退步下去。我們一直想回到那個美好時代,也擺脫不了這個坐標。舉個例子,對於這幾年的電影風潮,我們還是會以九十年代的喜劇來作比較;想起男演員,也會說,沒有出現比張國榮更有味道的演員。

九十年代,真的是香港最「完美」的狀態嗎?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我們以九十年代作為參照,那究竟九十年代對於我們而言是什麼?是不是金融業發達?法治與言論自由完美展現?還是香港流行文化風靡亞洲?

我經常聽別人說香港能夠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九十年代的金融城市,已經算很好了。真的是這樣嗎?這個九十年代參照坐標是否已是「完美」的香港模式呢?

如果歷史是指一連串事件的發生,那每一個事件都有差異,都有不同。如果往後的事件,都不斷重複地借舊的標準來理解,那就意味著,往後香港不會有新一套的發展標準,只能單純地重複用九十年代,來理解往後的所有事情。

我們都把未來放在「我們回不了的九十年代」,就像一個人不斷以舊伴侶的標準,來理解日後所有的伴侶,當中只有單純的重複,無意義的比較。對於這個人而言,沒有任何新的東西創造出來,也看不到任何希望。

這種懷舊和追憶,不只是在經濟領域和文化領域,而是蔓延到了整個社會,香港人已經持有的慣性思考模式。問題不僅僅是世界發生了什麼,而是這種思考模式,令香港人難以向前邁出一步。

如果香港這艘船要再遠行,我們要重新質疑這個九十年代,因為它明顯不是個完美的標準;我們要做的,就是先把這個錨收起,才能夠再冒險。

香港需要面向未來,而不是活在過去80年代、90年代的輝煌中,固步自封,無法前進。

編輯:Flora 格式:黃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