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柳葉刀》「流感大暴發100周年」重點流感相關論文回顧

《柳葉刀》「流感大暴發100周年」重點流感相關論文回顧

長按並識別二維碼進入【「流感大暴發100周年」《柳葉刀》重點流感相關論文回顧主題頁面

漸已入冬,流感不可避免的成為一個熱議話題。

今年是「1918 - 1919年全球性流感大暴發」100周年。當年的流感感染5億人,奪去了5000多萬人的生命。直至今天,流感仍然是全球性威脅。

在近日舉行的「亞太流感防控學術大會暨1918大流感百年紀念大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主任高福院士與其他國際頂尖流感專家倡議,將每年的11月1日設立為「世界流感日」,呼籲全球「狙擊」流感。

與其他全球衛生運動不同,「世界流感日」的推動力量主要來自正在奮力攻克流感難題的科學家們。

《柳葉刀》微信公眾號特別專訪「世界流感日」的主要發起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主任高福院士,就流感防治及科研方面的進展發表觀點。

高福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

Q:能否談談您攜手國際頂尖流感專家發起「世界流感日」的初衷?

高福院士:設立「世界流感日」有四個目的。

第一,紀念1918年至1919年流感大暴發一百周年。當年有五千多萬人死於流感,這是一件大事,在人類歷史上再沒有比流感致死人數更多的疾病了,所以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視。第二,加強公眾對流感的認識,提醒他們注意防護,及時接種流感疫苗。第三,推進科學創新和基礎研究,以應對流感帶來的挑戰,特別是推進流感疫苗的研發工作。第四,推動全球政治力量繼續支持流感防控,這需要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的共同努力。

Q:自「1918-1919流感大暴發」以來,人類一直在與這種疾病抗爭。您能否列舉一下,百年來在人類抗擊流感的歷史上有哪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高福院士:「1918-1919流感大暴發」近百年以來,發生的大事很多。比如,1931年,人類第一次從豬身上分離出流感病毒,這種流感病毒在特徵上屬於1918年流感病毒的變體。1933年,人類第一次從人身上分離出A型流感病毒。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人類已經可以製造流感病毒。到了2014年,人類不僅找到了導致1918年流感大暴發的病毒基因,還可以在實驗室里培育出這種病毒。

Q:您認為,如今人類對流感這一疾病是否已經具備了完全的掌控能力?現階段對於流感防治還應該做哪些工作?

高福院士:人類對流感病毒的認識其實非常膚淺。之前,人類一直以為A型流感病毒的基因只能編碼10種蛋白;一直到2012年才發現,A型流感基因組可以編碼10-14種蛋白質。

防控流感還是要找到通用疫苗,開發新的藥物。針對流感病毒膜蛋白M2的金剛烷胺(Amantadine),是最早用於抑制流感病毒的藥物;針對神經氨酸酶(NA)的達菲和瑞樂沙(Relenza)是第二代抑制流感病毒的代表藥物;現在,第三代抑制流感病毒的藥物已經陸續出現。

我們一定要繼續加強對流感病毒的認識,尤其是科學家要繼續推進對流感病毒的研究工作。

Q:對普通民眾如何預防流感您有哪些建議?

高福院士:普通民眾要做好流感預防工作。第一,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手段,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第二,平時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感染流感後要在家好好休息,不要到處走把自己變為「傳染源」。第三,如果經醫生確診已經感染流感病毒,要使用以達菲為代表的藥物控制病情。

Q:對於明年的「世界流感日」您有什麼計劃?

高福院士:明年我希望能發動全國的疾控中心在11月1日紀念「世界流感日」,並且也能在其他國家召開大型的流感學術研討會,呼籲公眾、科研工作者及社會各界關注「流感防治」這一話題。

長按並識別二維碼閱讀www.thelancet.com對「世界流感日」的報道

《柳葉刀》一直刊載流感方面最好的科研論文,過去100年間在國際「流感暴發」研究領域處於核心位置。為了紀念「1918-1919全球性流感大暴發」100周年,我們重磅推出「流感大暴發100周年」重點流感相關論文回顧,將一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流感相關論文和被引次數最多的文章呈獻給大家(長按並識別以下二維碼閱讀全文)。

1889年 俄羅斯流感(Russian Catarrh)

第一次被詳細記錄的流感暴發是發生在1889年-1893年的俄羅斯流感。

這篇文章記錄了聖彼得堡疫情發生第一周的情況,描述了三種主要疾病的癥狀,其中就包括卡他性癥狀(catarrhal form)。到當年12月份,已有由卡他性肺炎導致的死亡病例產生,這種流行病從此有了新名字「俄羅斯流感」(Russian catarrh)。

1918年 西班牙流感

該文作者——劍橋大學醫學博士、(英國)皇家內科醫師學會會員E. Rivaz Hunt 總結了法國一家基地醫院收治的流感患者的主要診斷特徵。這些患者感染的是一種新型流感病毒,當時暫時被稱為「西班牙流感」。屍檢結果幫助確診了30例流感病例。

1957年 亞洲流感

這是《柳葉刀》發布的第一份關於「亞洲流感」的報告。此次流感疫情於當年4月在香港和新加坡暴發,之後蔓延到台灣、菲律賓、中國大陸和夏威夷。從此次疫情中分離出來的病毒,雖然毒性較輕,截至當年10月份僅有14例死亡報告,但似乎「與先前發現的病毒存在明顯的抗原差異」。

1968年 香港流感

這是香港自1957年以來暴發的最大規模的流感疫情。關於該疫情的一份重要報告提供了香港流感A2變體的生物學特徵和抗原特徵。同樣,香港流感病毒與先前發現的流感病毒也並不相同,它們共同呈現出「整個甲型流感病毒家族抗原變異的連續譜系」。

1998年 H5N1病毒

這篇文章發表於距上次流感暴發近30年後,它詳細描述了甲型流感病毒H5N1(一般被稱為「禽流感」)導致的第一例人類死亡病例。H5N1是「一種從未在人類身上檢測到的病毒亞型」。對病毒進行培養證實的最初12個病例其臨床表現和病毒學研究報告也印證了這一點。

2009年 豬流感

2009年4月,由新型流感病毒H1N1引發的流感大暴發開始了。第二個死亡病例是美國的一位孕婦。孕婦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在此次流感大暴發期間,《柳葉刀》被引次數最多的文章展現了2009年4月至5月間34名疑似感染H1N1流感病毒的孕婦的病徵。

2012年 流感死亡率

2009年流感大暴發首年約有201,200人死於呼吸道感染,83,300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死亡數量比實驗室估計的高出15倍。

更多文章信息,請長按並識別二維碼進入 「流感大暴發100周年」《柳葉刀》重點流感相關論文回顧主題頁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精誠 的精彩文章:

梅毒「陽性」莫驚慌,細看指標就定心!
張旭教授再次應邀赴歐洲演示後腹腔鏡腎癌手術

TAG:大醫精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