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1980年12月8日,紐約。

所有人都以為,這將又是個普通的星期一。

在達科塔公寓,約翰·列儂與妻子小野洋子一起為《滾石》雜誌拍攝封面。

儘管攝影師直言不諱地表示:「沒有人想在封面上看到小野。」

列儂卻不顧勸阻,依舊堅持一定要跟妻子共同出現在封面上。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照片的拍攝者安妮·萊博維茨被稱為「攝影師中的左拉,黛米·摩爾那張全裸的懷孕照片也是出自她手

下午5點,一位歌迷靠近外出的列儂索要簽名,這是一位來自夏威夷的25歲保安,他從上午就開始在達科塔公寓附近徘徊。

列儂對於歌迷的態度一向友善,他爽快地簽了名,並詢問道:

「這是你全部的要求嗎?」

歌迷微笑著點了點頭,沒再糾纏列儂,一旁的攝影師抓拍下二人的合照。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索要簽名的歌迷入鏡範圍很小,攝影師也同樣是列儂的粉絲

隨後,約翰·列儂在錄音室工作了幾個小時。

保羅·麥卡特尼當年發行的"Coming Up"讓列儂燃起了久違的鬥志。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Coming Up"收錄在專輯「McCartney II」,登上當年美國Billboard排行榜第一的位置,並獲得了美國唱片業協會的金牌認證,銷量超過100萬

約摸在晚上10點50分,約翰·列儂臨時決定先趕回達科塔公寓跟小兒子肖恩互道晚安,隨後再外出就餐。

此時,公寓樓下依然有零星粉絲在等候列儂。

列儂好像也認出其中一位粉絲似的,匆匆看了他一眼。

幾秒鐘後,這位粉絲,瞄準列儂背後,近距離連續射出5發子彈。

看著踉蹌倒在地上的列儂,有人向槍手喊道:「你知道你剛剛做了什麼嗎?」

這位來自夏威夷的25歲保安異常平靜地回答:

「我剛剛槍擊了約翰·列儂(I just shot John Lennon)。」

這距離他下午得到列儂簽名,還不滿6個小時。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槍手馬克·大衛·查普曼被捕後的照片



38年前的今天,這場刺殺終結了一個時代。

而在38年間,約翰·列儂也從未被以任何形式遺忘。

除了披頭士的另外三名成員,埃爾頓·約翰、皇后樂隊、大衛·鮑伊、鮑勃·迪倫紛紛或作曲,或翻唱以紀念列儂。

人們以約翰·列儂命名街道,機場,甚至隕石坑。

電影人也在銀幕上探究著謀殺背後的故事,並不斷為列儂拍攝傳記。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萊托少爺也曾在[第27章]出演殺手馬克·大衛·查普曼,但即便他發揮橡皮人功力,也拯救不了影片的質量

據不完全統計,與列儂相關的紀錄片就有近30部。

其中,[約翰·列儂的理想世界]作為幾十部紀錄片里的佼佼者不但評分最高,而且極為特殊:

它主要由列儂一生中拍攝的近240小時的膠片和錄像帶展開,還包含一些列儂生前從未公開的影像。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列儂其它的紀錄片有些聚焦面過於狹窄,或者帶有主創過於強烈的個人傾向以至評分略遜於[約翰·列儂的理想世界]

因而[約翰·列儂的理想世界]總給人一種他自己面對熒幕,將人生娓娓道來的親近之感。

影片從列儂缺乏關愛的童年說起。

4歲時,列儂的父母正式分開,從此他開始跟隨姨媽生活。

雖然青春期後,列儂恢復了跟母親的來往,還從母親那裡得到了第一把吉他。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年幼的列儂與母親

可母親在列儂17歲那年的意外離世,讓他到底沒能享受到完整的母愛。

母愛的缺失,也讓不少人把列儂日後最出名的幾段戀情概括為「找媽模式」。

1957年,列儂結識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位稱得上搭檔的男人——保羅·麥卡特尼

第一次見到麥卡特尼後,列儂隨即向他發出邀約:

「你想加入樂隊嗎?」

兩人一拍即合,隨後麥卡特尼還帶來了喬治·哈里森。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從左至右依次為,喬治·哈里森,約翰·列儂,保羅·麥卡特尼,披頭士早期的一位鼓手始終不配有姓名

不過直到1962年林戈·斯塔爾的加入,披頭士四人團才正式定型。

披頭士的成功從他們發行第一張專輯「Please Please Me」就已經打響。

在英國,這張專輯連續30周榮登唱片零售商唱片排行榜榜首,這對於當時的流行專輯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成就。

披頭士引起的轟動可遠不止在英國本土。

1964年2月7日,伴隨著4500餘名粉絲在機場集體揮手送別後,披頭士在美國在紐約約翰·肯尼迪機場降落時,又迎來了3000人的接機隊伍。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1964年2月7日,披頭士在紐約約翰·肯尼迪機場受到了熱烈歡迎

這火爆程度,當今流量都比不得。

兩天後,他們在Ed Sullivan秀上進行了第一次美國電視直播表演,超過2300萬家庭的約7300萬觀眾觀看了表演,佔美國人口的34%。

披頭士訪美,一掃1963年約翰·肯尼迪遇刺帶來的陰霾,也正是英國入侵的開端。

在樂隊所到之處無不掀起「披頭士狂熱」(Beatlemania,這是一個為他們引發的現象而造的詞)時,列儂的第一任妻子辛西婭,始終默默跟隨在他身後。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辛西婭(中)與披頭士在一起

忍受了隱婚、獨自產子,被曝光的辛西婭還遭受著歌迷的惡意。

她像是亂入進列儂與披頭士的世界,還總趕不上丈夫的步伐。

不過很快,就有人替她承擔這一切了。

很多人都把披頭士的分崩離析,尤其是列儂與麥卡特尼關係的惡化歸咎到小野洋子身上。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二人為「Two Virgins」拍攝的封面

當然,列儂一直拒絕承認這一點。

不過,1967年「第五個披頭士」經紀人布萊恩·愛普斯坦的突然離世,或許就標誌著披頭士的解散。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布萊恩·愛普斯坦與披頭士成員,沒有他的經營,也就沒有這麼成功的披頭士

離開披頭士的個人時期,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熱衷於反戰活動,他的歌曲「Imagine」就成了著名的反戰聖歌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1969年,列儂與小野洋子進行的7天「床上和平運動」

在期間,列儂與披頭士,特別是保羅·麥卡特尼的關係,大概是所有樂迷最關心的。畢竟他們還盼著披頭士有機會複合。

可列儂卻跟麥卡特尼用歌曲打起了口水戰。

[約翰·列儂的理想世界]並沒有試圖將列儂單純塑造成一個音樂天才,又或是反戰鬥士,對於列儂沉溺毒品,及「迷失的周末」,片中也沒有迴避。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列儂經常喝得醉醺醺的跟朋友胡鬧,期間他跟小野暫時分開,身邊是另外一位情人龐鳳儀

兒子肖恩的出生改變了列儂。

35歲第二次為人父,列儂對這個計劃中的小兒子充滿了偏愛,這是大兒子朱利安不曾獲得的。

成熟終於讓他學會了做父親。

列儂甚至為了肖恩中斷5年音樂事業,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家庭上。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小兒子肖恩在片中談到自己對父親的印象

時間來到1980年11月17日,暌違樂壇5年的列儂終於發行了專輯,「Double Fantasy」。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這張專輯是列儂與小野洋子合作的,發行之初反響平平

這也即將成為他生前發行的最後一張專輯。



小野洋子在[約翰·列儂的理想世界]里談到列儂遇刺事件時,不斷從以往的對話、情緒中,尋找噩運來臨前的預兆,像很多痛失所愛的普通人一樣。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小野洋子曾勸說過列儂回百慕大生活,但被列儂拒絕

所幸紀錄片沒有嘗試還原列儂遇刺時的真實場景。

緩慢墜落的眼鏡,列儂各時期的照片回閃,新聞報道的背景聲......

這些穿插在一起已經足夠具有殺傷力。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1980年12月14日,世界各地數百萬人默哀10分鐘紀念列儂。其中,3萬人聚集在列儂的家鄉英國利物浦,超過22萬人聚集在槍擊案發現場的公園。

在這10分鐘里,紐約市的每一家電台都停播了。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聚集起來紀念列儂的人們,在列儂遇刺後,至少有三名粉絲自殺身亡

見證陪伴自己長大的偶像壯年早逝,這種打擊無以言表;而與傳奇生活的年代失之交臂,也足以令人惋惜。

對於披頭士,及約翰·列儂經年不衰的影響力,即便是生活在異國的80、90後,想必也深有體會。

截止到2009年,披頭士樂隊全球累積銷量超過6億,是當之無愧的史上最暢銷樂隊

列儂本人的商業戰績也不容小覷,他的單飛生涯美國專輯銷量至少為1400萬。

至於入選搖滾名人堂,無論對披頭士,亦或是列儂本人都絕對是順理成章的榮譽。

從音樂的角度,披頭士的影響說得再大也不為過,他們「使聲音、風格、對流行音樂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為英國搖滾藝術家的浪潮開闢了道路」(評價來自音樂史學家)。

至於列儂本人,更為很多樂隊視作英雄。

無論是他在美國進行的反戰運動,抑或是歌曲中描述人類處境、面向人類處境的自我剖析,都是他至今仍被人敬仰的原因。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在列儂遇刺38年後,或許很難再出現像他一樣既能引領音樂潮流,同時卻也行走在政治前線的人物。

然而這些都是我們這個時代偶像特質所不具備的特質。

當代偶像即便人氣再高漲,也很難稱得上絕對的大眾化。他們總要一邊接受簇擁,一邊面臨群嘲。

能引起萬人空巷,甚至受到頂禮膜拜,被視為精神指引的偶像,很多年沒有了。

放到國內樂壇的話,列儂大概就是崔健+羅大佑的合體。

不過,這種對比也不夠準確,因為我們實在無法找到相應的參照人物。

我們擁有很多在華語屆、全球華人中影響深遠的歌手,卻從沒有出現過一位像列儂,像披頭士這樣足以跨越語言壁壘,得到世界性認可的音樂傳奇。

實際上,列儂不是1980年唯一以非自然方式離去的搖滾明星。

同年2月,據稱出門買白粉兒的AC/DC主唱邦·斯科特,被發現死於急性酒精中毒;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Highway to Hell就是這位邦·斯科特演唱的

5月,Joy Division主唱伊恩·柯蒂斯在看完赫爾佐格的[史楚錫流浪記]不久,把自己吊在了廚房;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伊恩柯蒂斯其實當年4月就嘗試過自殺

到了9月,齊柏林飛艇的鼓手約翰·博納姆喝大了之後,因嘔吐物堵塞造成窒息而死。


38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傳奇

《滾石》雜誌把約翰·博納姆列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0名鼓手」中的第一名。

他們的離去是80年代混亂與瘋狂中的一隅,同樣也帶著那個時代漸漸退場。

逝去的或許不僅僅是傳奇,還有當年那些看披頭士演出時,被警察用高壓水槍控制的狂熱歌迷。

列儂之死帶來的震蕩及「披頭士熱」也許在國內很多青年樂迷看來有些難以理解,畢竟對他們而言,或許邁克爾·傑克遜才是自己的歐美音樂啟蒙。

同為撼動世界樂壇,對後世的巨星傳奇,列儂的確以曲風、年代原因,在今天的中國顯得影響力略遜一籌。

雖然也不乏從形象、風格上模仿披頭士的樂隊,但終歸是小眾團體,很少惹人關注。

不過在80年代,中國搖滾誕生伊始,披頭士可是搖滾樂隊爭相效仿的偶像。

崔健也坦言受到過列儂和披頭士的影響:


在他的作品裡面你仍然能找到,甚至自己願意(覺得)他寫的音樂就是你的,就是在為你寫的。所以我覺得當你每次聽到披頭士,聽到這些經典的作品的時候,它就是你旁邊的人在唱,根本不是什麼,就像我剛才說的,根本就不是高不可攀或者不可接近的情感,你會發現你昨天的情感通過這首歌都能表達出來。

即便在素材方面頗具遺憾(缺少對披頭士另外成員的採訪),但[約翰·列儂的理想世界]還是稱得上。

非列儂/披頭士迷可以全面而深入地了解這位傳奇的天才性與脆弱面,而列儂迷又怎麼會抗拒這樣一部紀錄片呢?

畢竟自它上映30年來,還沒有一部講述約翰·列儂的紀錄片能夠超越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周刊 的精彩文章:

昆汀結婚?好了,你可以親吻新娘的腳了
今天我憨豆就要你笑不出來

TAG:看電影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