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崇明鄉聚田園2018·稻垛集市——陳遠、俞昌斌和他們的朋友們

崇明鄉聚田園2018·稻垛集市——陳遠、俞昌斌和他們的朋友們

▲ 點擊藍字

「新微設計」

,關注第一設計微刊




編者按:上海易亞源境景觀設計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首席景觀師俞昌斌先生也是鄉聚公社的聯合創始人。他在得知鄉聚田園項目在今年11月22日獲得英國皇家風景園林學會的「傑出貢獻獎」之後,興奮地說道:「我相信這是中國鄉村振興事業的一個小小的里程碑。它說明了英國學術界對中國鄉村的興趣和認可,特別是公眾參與鄉村振興方面的研究是世界性的課題。我在此感謝易亞源境合伙人孫迪、畢宏超的大力支持,以及易亞源境的志願者們在今年11月10日稻垛集市活動當天的辛苦工作。還要感謝同濟大學94景園班老同學們的大力支持。感謝許許多多支持鄉聚公社和鄉聚田園活動的朋友們!」







  全文導讀  




- 引言 - 


什麼是鄉聚公社?


一年一度的「鄉聚田園活動」


- 理念 -


鄉村振興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影響深遠,也任重道遠;


透過「鄉聚田園」,探討人與土地的關係;


公眾參與與城鄉互動;


臨時性稻田場所的多功能使用;

產學研一體化的鄉村振興新模式;


探尋有價值和意義的中國鄉村振興方案。


- 設計營造 -


從靈感到落地

設計過程中的幾點總結


- 鄉聚田園 -


稻垛山兒童樂園,稻垛集市,稻垛婚禮,稻垛樂隊,稻垛童畫,鄉村美食……


- 寄語 -


攤主寄語,嘉賓寄語,活動回顧


- 施工日誌 -



01

 

引言




鄉聚公社是2016年由陳遠、俞昌斌在上海崇明建設村創立的公益性機構,致力於鄉村振興的發展事業。在三年的發展中,鄉聚公社陸續吸引了楊曉青、郁家俊、金笑輝等志趣相投、熱愛鄉村又各具特長的專業人士加入。鄉聚公社已經連續3年組織、策劃、設計、實施了一系列「鄉聚田園」的活動。


鄉聚公社的理念是:「有審美的鄉村,有溫度的歡聚」。



▲點擊觀看崇明鄉聚2018-稻垛集市視頻





2018年崇明鄉聚田園·稻垛集市鳥瞰對比


2016年、2017年鄉聚公社的設計、施工及活動策劃團隊,聯合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景觀學系董楠楠副教授、楊晨博士等師生團隊,以臨時性場地構造結合稻田收割季,形成多樣化的活動場所,旨在推動城鄉兒童與家庭之間的交流互動,為當地鄉村發展導入更多的社會資源與發展機會。


在2018年11月22日英國皇家風景園林學會在倫敦布萊維中心(The Brewery)的年度頒獎典禮上,一舉獲得首屆國際項目獎單元(Dame Syluia Crowe Award)的「傑出貢獻獎」(Highiy Commended)。評委的評價為:「該項目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提供了一個服務不同社群的會面場所,在豐富了項目內涵的同時,也為當地社區成員和專業人群都創造了學習的機會」。(An admirable aspect of project was that it provided a meeting place for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thereby enriching the project and creating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members of the local community and for professionals.)


2018年11月10日,鄉聚公社的團隊第三次主辦了一年一度的「鄉聚田園」豐收節活動,本次活動的主題為「稻垛集市」。






02

 

理念




●  俞昌斌寫的《體驗設計喚醒鄉土中國——莫干山鄉村民宿實踐範本》一書(2017年中國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提出了

鄉村振興的三步走:喚醒、重塑與復興

。鄉村之美為中國之大美,鄉村振興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影響深遠,也任重道遠。


●  崇明鄉聚田園活動的本質是

探討「人與土地」的關係

。這種土地不是一般性的綠地,而是生產性土地。鄉聚田園通過兒童的玩耍、光繪、童畫、大人的愛情、稻垛婚禮、稻田野食等一系列人的活動,表達了對人的「成長」的隱喻,也表達了人對鄉村與土地的互相依存關係,這是風景園林學科的關注點,也是在設計元素上的突破。


●  

公眾參與與城鄉互動

。正如英國皇家風景園林學會的獲獎評價所述,鄉聚公社提供了一個服務不同社群的聚會與交流的場所,也為城市和鄉村的各種不同人群都創造了社交的機會。如設計與施工期間,城市設計師、高校師生與鄉村居民、施工阿姨、材料商、周邊農戶、稻田種植者的交流;活動期間,城市家庭(特別是小朋友們)、高校師生、志願者與鄉村家庭、鄉村集市攤主等交流等等活動。城市人的參與給鄉村帶來了活力,也帶來了經濟收益。總之,風景園林的專業人士與當地群眾參與當地社區的共建,參與融合、互動,參與度與場所意識的提升。


●  

臨時性稻田場所的多功能使用

。今年鄉聚公社在稻田中設計了一個特殊的場所「集市」。這個「稻垛集市」既有對中國傳統鄉村集市的延續,又吸收了歐、美、澳等國家當代城市臨時集市的特色。崇明鄉聚田園是一個計劃10年的持續性鄉村振興的活動,現已連續策劃和組織了三年(2016-2018),由於每年的豐收季把稻田收割之後搞活動,在活動結束之後將所有的構架及設施拆除,場地進行恢復平整,保養土壤,使之第二年又可以繼續耕種水稻。這種臨時性的景觀與長期(計劃10年)的鄉村振興活動之間的關係,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


●  

產學研一體化的鄉村振興新模式

。首先,鄉聚公社作為一個公益性的機構,組織、策劃、設計、實施鄉村振興的各種活動。今年的活動也積極邀請各個高校不同的院系師生的參與,如東南大學建築學院韓曉峰副教授及學生團隊、同濟大學經管學院邱燦華副教授及研究生團隊、同濟大學創意學院蔣靜璇本科在讀學生、浙江工商大學公共藝術研究生萬甜等等。同時,鄉聚公社還邀請崇明各界有識之士和特色農產品種植戶、手工藝人來稻垛集市上擺攤,探討鄉村集市的發展模式及需求分析。


  具有在中國廣大鄉村推廣的價值和意義

。由於崇明鄉聚公社的農田就是中國鄉村最常見的農田景觀,不像莫干山鄉村那樣有著獨一無二的風景旅遊資源,所以這也使得鄉聚公社的鄉村振興實踐更具有推廣的價值和意義,可以供中國廣大的鄉村借鑒和學習。也對中國風景園林學科的內涵有新的拓展,對風景園林學科有新的價值。




03

 

鄉聚田園




稻垛山兒童樂園










稻垛山兒童樂園一共由三部分組成:稻垛山主體、滑滑梯及稻山木谷(木構建築)。


稻垛山位於稻田的中心位置,用腳手架和鐵夾板作為內部支撐結構,外表面用稻垛堆砌起來,形成獨具特色的山形景觀。在稻垛山的正南部位用藍色的簡易彩鋼板設立一條長約12米的滑滑梯,這成為了兒童遊樂的天堂。兒童絡繹不斷地排隊從稻垛山頂往下滑,甚至許多大人也樂此不疲。










在稻垛山的西側位置,東南大學建築學院韓曉峰副教授巧妙地插入一個木構建築體塊,形成了很有意思的兒童活動裝置,這也是本次活動的亮點之一。兒童可以在其中鑽來鑽去,爬樓梯,上二層的平台瞭望,還能繼續登上稻垛山。韓曉峰副教授親切地稱之為「稻山木谷」,他在《崇明鄉聚田園2018 · 稻垛集市中的「稻山木谷」木建築裝置營造記》一文中寫道:


「稻山木谷」的概念來自對此次木構建築體驗的轉譯和提煉,木構建築物在本次裝置創作中最重要的功能是與稻垛山形成了一個運動流線的閉合環路,遊客可以在木裝置內部樓梯爬上裝置平台,然後從平台沿稻垛山體上的台階走到地面,再次進入木裝置內。這條環路的長度不過十幾米,但是因為路徑中人工景觀、自然景觀的步移景異,使其變成一種無盡的循環空間體驗,時間與空間被放大且延伸。這個路徑與自然山體的遊覽體驗有體驗性的相似。這是「稻山木谷」一名的來由。


核心的問題在於這個不長的循環路徑中如何實現了步移景異呢?現場體驗過的朋友一定會心領神會,我想主要的景觀來自稻垛、木構裝置體的木材構築方式、天空和遠方稻田等之間形成了極具變化的連續場景轉換。這使得遊客尤其是孩子們樂此不疲地在環路中一遍一遍地走。陽光透過木格柵牆體和地板在稻垛上投下光影的韻律。這些是鄉村景觀里蘊藏的密碼。


韓老師的這篇文章一共分為「鄉土材料、稻山木谷、鄉村裡的可愛居民、後續利用和結語」等五個部分,讀者可詳細閱讀該文。韓老師總結了他作為一名建築師參與2018崇明鄉聚田園活動的體會,他說:

「鄉村建築師不同於傳統建築師,他們不僅僅關注物質空間營造,還關注鄉村文化、鄉村經濟,以及在地性空間環境營造,實現了多重身份的轉變。」




稻垛集市















本次的稻垛集市共有17個攤位,吸引了一大批極具崇明特色的攤主,他們賣崇明大米、雞鴨鵝、蔬菜瓜果、崇明特色的白山羊肉、崇明糕等優質新鮮的食材,還有崇明土布的非遺傳人及獲獎服裝工藝設計師也來擺攤。


邱燦華,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專註於旅遊及休閑產業研究。他提出了本次崇明鄉聚稻垛集市的意義

不僅僅是表現在情懷上,也不僅僅是回歸鄉村的傳統,本質上是農業產業發展的一種途徑,是城市與鄉村一種新型的連接方式,是集約化、工業化農業的一種補充,可以重新建立起鄉村的意義和價值。


他和他的研究生李姍姍、李維在總結報告中談到「新一代鄉村集市存在的意義」:


   

鄉村集市遍佈於廣大中國農村土地上,以商品交換為基本外在形式,承載著人際交往、信息傳播、文化交流等相關功能,有著特有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模式。如今,鄉村集市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種植有機農產品和當地土特產的商家前來趕集,而趕來購買產品的大多數是城裡人,遊客不僅能現場購買當地土貨,還能通過網上購買享受送貨上門。鄉村集市這一變化,搭建了城鄉間的供銷橋樑,盤活了農村市場,同時與農村電商緊密結合的新一代鄉村集市,還拓寬了鄉村轉型的發展之路,孕育著鄉村振興的新功能。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興旺,而產業興旺則必須在「融合」、「銜接」和「渠道」等方面努力。新一代鄉村集市通過線下的集納和線上的擴張,完成了一個小規模銷售鏈條的打造,從村裡人的樹上到城裡人的桌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有了農村電商的助力,鄉村振興之路勢必更加通暢、寬闊。熱鬧的新一代鄉村集市孕育鄉村振興新動能。


在鄉聚公社面向顧客與攤主的數據分析報告中,他們做出如下分析:


1.    面向顧客的問卷進行數據分析如下:


●  關於前來參與鄉聚活動的家庭人口調查


●  關於顧客參與鄉村集市的歷史情況以及喜好頻率調查


●  關於顧客對本次集市上售賣商品的態度調查


●  對顧客此次集市消費情況調查


●  對顧客回頭率的調查


●  對參與活動的孩子的偏好調查


 


2.    面向攤主問卷數據分析如下:


●  對集市商品銷售情況調查


●  對攤主與嘉賓建立聯繫調查


●  對攤主參與集市的意願調查


●  對攤主商品銷售渠道調查




該專業的數據分析文章將於後期逐步推送,本文摘錄其中一段「對參與活動的孩子的偏好調查」,這是非常有趣和值得思考的數據。





圖表6.1  家長認為此次鄉聚活動適合孩子的環節



圖表6.2  小孩子參與此次活動愉悅程度



圖表6.3  小孩子對集市商品的感興趣程度




由圖表6.1可以看出,對攜帶孩子參與活動的家庭進行調查,家長們覺得此次鄉聚活動中,最適合孩子的環節是攀爬稻垛和投喂家畜,其次是畫水粉畫和逛集市。由圖表6.2可以看出,所有參與此次鄉聚活動的孩子都表示玩得非常開心。由圖表6.3可以看出,小孩子對集市上的甜品、糖果類以及微景觀類最感興趣,其次是土布手工製品類和家禽類。小孩子對其餘的農產品類、口紅類、水產品類、木製品、酒類商品不是很感興趣。


最後,同濟經管學院的師生們提出了鄉村集市發展的對策: 


1.    切實轉變觀念,提高農村基層幹部的商品經濟意識,建設和發展農村集市。


2.    調動各方面投資農村集市建設的積極性,增加市場建設資金來源的渠道。


3.    加強農村集市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


4.    成立「集市綜合服務中心」,專門從事農村集市的管理和服務工作。




稻垛婚禮













這是本次崇明鄉聚田園活動最大的爆點。一對新人(郁家俊,以下簡稱「小郁」和他的夫人施曉春)分別穿著西裝和婚紗,俞昌斌化身為婚禮的司儀,3個可愛的小朋友作為花童在背後拖著新娘的婚紗,緩緩走上稻垛山的山頂。新人喝上一杯交杯酒,然後從山頂往下拋下玫瑰花,許多大人和小朋友在下面搶玫瑰花。大家都祝福這對新人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愛情,讓鄉村變得更有溫度。


小郁和他的夫人也對本次活動寫了一段感言,非常生動樸實,現摘錄如下:


郁家俊:


2014

年,我放棄了在市區安逸的國企工作,回到崇明本土創業,在國家大力號召環保的浪潮下搞起了新能源。崇明島和上海其他的區差別還是很大的,比起市區那根本就是雲泥之別。年輕的我習慣了大都市的燈紅酒綠,回到崇明之初可是非常不習慣,也非常不適應。但是國家這幾年對於城鎮鄉村的建設力度很大,所以我回來希望能更好地創業。2016年初,遠姐和俞哥剛來崇明建設鄉聚,那時他們正好想在鄉聚加入新能源的元素,我們就此相識了。自此以後我也開始加入了鄉村建設的小部隊。


2016

年的五月,遠姐和俞哥開始有了鄉聚田園活動的想法,以前學畫畫和學動漫設計的我對於景觀設計、建築設計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自己的公司以工程總包為主,我對於施工也有一定的心得,所以我在每年的活動中就擔當起了施工總負責的任務。


對於鄉村振興,我也在鄉聚公社的活動中切身體會到了。比如說,我們每次活動都會使用當地的材料作為活動的主要材料,像稻垛也是我們在墾區看到了之後加入進來的鄉土元素。稻垛對於當地人來說,其實基本上都是廢棄的或者只能當做飯用的柴火,我們會從他們手裡回收過來做出許多好玩的東西。另外,施工這塊也是從當地召集閑賦在家的農民作為主要勞動力。近年來農民的土地都被國家徵收統一承包了,作為閑賦在家的農民除了土地承包的一些費用,基本就沒有別的收入了。而我們每次的活動都會產生很多勞動力的需求。所以,現在每年的十月左右,村裡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會來問我鄉聚公社的活動什麼時候開始,他們都很願意來參加建設施工。所以隨著城市人回歸農村,鄉村肯定是會被帶動起來,發展起來的。


今年是我們鄉聚田園活動的第三年,我也迎來了我人生的大事——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遠姐和俞哥在今年活動最初策劃籌備的時候就興奮地和我說:小郁,咱們今年給你來個稻田婚禮吧。說真的,我自己從來沒想過這種婚禮的形式。我參加過很多的婚禮儀式,酒店裡正式的婚禮、鄉村的流水席、特別點的草坪婚禮等等,還真沒想過可以在稻田裡辦婚禮。後來我想在正常的婚禮前,給她來個特殊的稻田婚禮儀式也很不錯。在活動的當天,我們倆收到了兩百多人的祝福,很榮幸也很快樂。也感謝遠姐和俞哥,感謝當天所有參與活動的嘉賓的祝福。


總之,鄉村有的其實不只是安逸,還有很多很多。靠著我們城市人去慢慢發掘,慢慢開拓。我們鄉聚公社的理念就是「有審美的鄉村,有溫度的歡聚」。我相信,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人會像我們一樣來加入鄉村振興的事業,希望那時也有你的身影。


施曉春:


我的先生是一個非常有儀式感、非常浪漫的人,在我們談戀愛的三年來不管是平時還是節日都會給我準備各種各樣不同的驚喜,總少不了鮮花和禮物,還會為了求婚整整騙了我一個月。我從來沒有想過他會給我準備一個這樣的婚禮,在稻田中,在稻垛堆成的山頂上接受了兩百多個互不相識的人的祝福。因為鄉村習俗的原因,我實在想不出我們的婚禮會有多特別,應該就是按部就班的那種吧。所以這次遠姐和俞哥,還有我先生為我準備的稻垛婚禮儀式讓我特別感動。一生一次的婚禮,站在稻垛山頂上接受著兩百多位互不相識的朋友的祝福,非常的幸福。


再次感謝遠姐和俞哥,感謝我的先生,感謝當天在場的兩百多位嘉賓,謝謝!




稻垛樂隊









本次鄉聚田園的活動,特別增加了校園樂隊的表演。他們坐在由腳手架和稻草鋪成的平台上進行演奏,讓現場的氣氛充滿了秋日周末的溫暖、悠閑和愜意。


樂隊成員朱子墨先生說:「

在音樂的選擇與處理方面,我們也最大程度上在音樂性和與氛圍的契合性上抓到平衡點。在微風吹拂、陽光照射下的稻田邊演奏,令我們心曠神怡;能用音樂為精彩的活動錦上添花,我們感到由衷的欣慰。鄉聚田園活動中的音樂首先是服務於場景和氛圍,也就是說最重要的是在風格、聽感上做到不違和,這與以音樂表演為主體的其他活動不同,後者追求音樂性上的精準與深度,也必然需要高水平的聽眾。而我們的活動是以兒童為主體、嘉賓以逛集市為主要的目的,所以我們注重表演效果與整體的氛圍是否「搭調」。

在這一前提下,作出音樂風格上的選擇,如西方的鄉村、布魯斯、爵士。然後進一步從諸多備選曲中,根據需要挑出氛圍輕鬆愉快或高漲熱烈的,再恰到好處地呈現出來。」


關於「

西洋音樂與中國鄉村如何匹配?」的問題,朱子墨先生說:「首先,音樂是人們真實情感的體現,而對勤勞、洒脫、堅韌這些品質的讚美與流露,中外完全可以相通。我們呈現的西洋音樂,也正是對這些情感高度凝練的表達,與中國鄉村以及所有勞動人民情感表達的訴求沒有矛盾之處。而爵士音樂與布魯斯風格中體現出來的直面生活的洒脫、苦中作樂的勇敢,甚至可以說是對中國文化在這方面的某種缺失作出了補充和引導。」




稻垛童畫















今年的「稻垛童畫」依舊是延續2017年的方式,城市來玩的小朋友與崇明當地的小朋友在稻田裡的草垛中一起鋪一塊大白布,然後大家拿著蔬菜、水果、畫筆和顏料共同在這塊畫布上創作。今年與去年不同之處在於,稻田童畫位於整個稻田的中心,兩側是集市的攤位,背景是稻垛山兒童樂園。在這樣的氛圍之中,家長、小朋友和攤主們都共同創作繪製一幅畫。大家相聚在一起畫畫,形成充滿親情的溫馨場景。


崇明塗來塗去美術課劉娜老師對本次活動的評價如下:


每次的鄉聚田園活動都很特別,在崇明也都是獨一無二的,內容形式新穎。對於目前孩子們來說,他們缺少這種獨特的田間野趣活動。這是一種別樣的體驗,我相信會給小朋友們的人生帶來一種特別的經歷,讓小朋友們知道農村稻田不止於只有水稻,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美。這也許就是鄉聚田園活動最大的意義。




鄉村美食










在稻田的西側是鄉聚公社的主體建築,一棟修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老房子,於2016年由建築師陳遠女士租下來並改造為「鄉聚公社的會客廳」。在老房子的周圍是一個開闊的青磚廣場和種滿各式蔬菜的一米菜園。在當天的活動中,青磚廣場上搭起了精美的餐台,布置了豐富的供嘉賓免費取用的食品,如糕點、甜品、水果和飲料等。鄉聚公社的美食主管賈雲女士、當地的鄉親和志願者們一起為遠道而來的嘉賓蒸崇明糕、烤崇明白山羊肉等,大家一起分享了一個陽光和煦的秋日周末時光。




04

 

設計營造





第1階段概念草圖


這個

創意來源於鄉聚田園2017·稻田劇場的活動

。當時我們的活動也是以稻垛作為主要的材料來使用的,大家吃飯的椅子就是用稻垛做成的。在那次活動中,我們發現最有趣的地方竟然是隨意堆在停車場區域的一堆稻垛,許許多多的小朋友在那堆稻垛上面爬上爬下,玩得還非常開心。活動結束之後,我就問我兒子:「鵬鵬,你們為什麼喜歡那個稻垛堆?你2018年想把鄉聚田園做成什麼樣子?」他說他想在這個稻田裡做出一個兒童的遊戲場地,然後就和我討論起

做一個用稻垛堆出來的山體造型

,說著說著他還興緻勃勃地畫了一幅草圖這成了我們下一步走向本次活動的靈感的來源。


2018年8月初的一天,俞昌斌、楊曉青和韓曉峰三位一起去踏勘現場,圍著水稻田走了兩圈,還差點滑落到水田裡。那時候正是夏天,天很藍,剛下過暴雨,天空出現了一道靚麗的彩虹,感覺鄉村真的很美。





第2階段概念推導草圖




第3階段草圖




方案經過了大約3輪的討論,過程中畫了很多草圖,可參見三輪的圖紙。


設計中有如下幾點,是值得重點總結的:


  在稻田中的形體盡量簡潔

——這是我們多次活動總結出來的一個經驗。複雜的形體帶來很大的施工難度,也很難控制住成本和時間周期,如2016年的稻田迷宮為同濟大學多組學生的作業結合而成,就存在上述的問題。


●  

追求空中鳥瞰的效果

——這是在總平面上最有視覺衝擊力的表達方式。從2017年開始,鄉聚公社在稻田中的臨時性景觀建設都以簡潔的形體為最主要的造型來考慮。2017年的稻田劇場就是形成一個圓形的鳥瞰效果,2018的三角錐形稻垛山也是非常簡潔的造型,但設計感極強的效果。


●  

稻垛山的高度到底做多高是最合適的?

——由於一個稻垛的尺寸基本是400*400*600mm,所以我們在SU里推敲了幾種不同的堆疊方式,最終綜合考慮了成本、安全性和可實施度,確定了約9層共3.6米的高度。在本次活動中,嘉賓和小朋友的感覺應該是比較適當、舒適和安全的尺度。


●  

稻垛山內部是以腳手架的形式為主體

——這種做法才能保證結構的安全性,我們多次討論過腳手架的間距問題,擔心兒童數量太多會導致兒童從稻垛或從腳手架的空隙中跌落到地上,產生危險,因此我們將腳手架的間距控制為80cm左右。由於腳手架是租用的,按日結算,因此我們也考慮了腳手架密度所帶來的成本問題。為保證其安全性,我們原計劃是租竹夾板鋪設在腳手架上,後來我們租到了鐵夾板,這樣的安全性又大大提升了。


●  

彩鋼板滑滑梯的問題

——當時我們在試滑的時候就發現彩鋼板的側壁邊緣非常鋒利,小朋友很容易刮到手腳,所以我們特別考慮首先將彩鋼板的頂部和腳手架綁在一起,這樣它就不會滑動。其次將彩鋼板的兩側扭彎,並用稻垛在兩側把它固定住,使之鋒利的邊緣藏在稻垛的下方。就是這一點點細節的不斷發現和解決,才保證了整個活動的安全。




05

 

活動寄語


昨天的活動,這張製造氣氛頂點的照片值得單獨一提。左面的剪影是老俞同學,活動的發起人,正拿著話筒以司儀身份主持儀式。老俞身後的木構來自東南大學韓曉峰教授團隊的創意。高處的兩位年輕人是儀式中的小郁和他未婚妻。小郁是整個活動的優秀執行人,在他的參與下,活動一直以來都特別注重本地元素。他們站的地方是高度近4米用稻垛堆出的小山,來自稻子收割後的余料。畫面最右的是一位手拿鮮花的小朋友,正往山下蹦,讓小朋友喜歡上鄉村也是活動不變的目標。背景掛著竹匾的鐵塔是鄉聚田園的地標,需要特別指出,鄉聚公社的主體建築物是這些活動的源點。不過畫面中最重要的還不是這些,而是老俞頭頂的太陽。誰能想到活動兩天前還是寒風冷雨,地草皆濕,真不知道老俞攢了多少的人品。當然,畫幅外的內容還有更多,比如同濟學生秩幻樂隊的精彩表演,17個崇明特產集市攤位,美味的崇明小食與烤羊,二手貨跳蚤市場,甚至還有高大上的來自同濟經管學院的鄉村集市的發展模式及需求分析。儘管生活的大部分是挑戰和不如意,但至少這個秋日周末,如這畫面一樣美好,值得記錄。


鄉聚田園項目能夠獲獎,其實並不是因為精美和雅緻,相反由於臨時特性從景觀角度看還有些簡樸和粗放。不過由於重點一直放到參與的人身上,絲毫不影響其受歡迎的程度。在今年,稻垛山搭建產生了一些工作機會,集市給攤主農戶帶來了收入和關注,滑梯、木構、音樂、繪畫、燒烤、美食給大人小孩帶來了歡樂,小郁的稻田婚禮更是獨一無二,每個人似乎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滿足和幸福。雖然都稱不上「很多」,但考慮到這只是崇明的一個秋日周末,足夠了。


——楊曉青(創意支持)


對於在農村度過童年的我而言,崇明的鄉村彷彿是一個置換了空間的故鄉,也許沿著某一條田埂一直走就可以走回老家。在此次活動中我負責的主要是視覺部分的設計,希望通過視覺傳遞喜悅、活力、慶祝的氛圍,因而選擇了六種較為鮮艷的顏色,用較為活潑的字體與icon來表達崇明的當地土產,以活動的地標——稻垛山為logo主體,塑造方正可愛的視覺形象。跳躍的色彩出現在攤位的橫幅、參與者的T恤以及購物袋之上,在稻田中匯聚涌動。我想,也許鄉聚的魅力就在於為農村帶來多樣的色彩吧。


最打動我的莫過於參與收割與搭建的崇明阿姨和伯伯,特別是他們在不論多麼繁重的工作後總能流露出的美好笑容。我認為稻垛集市的概念實際是一場農村與城市的資源置換,城市中的人流與資金流入農村,農村的資源與土產敞開懷抱迎接。雖然是一場尚未產業化的嘗試,但是一場嘉年華形制的短暫活動足以激起強烈的火花。農民阿姨臉上的微笑也許是因為對於熱鬧喜愛,也許是對於有人能認可自己勞動成果的欣慰。不論是何種,阿姨和伯伯也一定也從活動中收穫了許多。


——蔣靜璇(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環境設計專業本科學生)


攤主寄語





稻香集市,我們的最愛!


——張泰清


相聚鄉村,鄉聚城市,人與大地的交流在這裡,從城市走入鄉村集市來體驗。


——張珺琳


經濟社會跑得太快,很多人把心靈都給遺失了,所以鄉村的回歸,本真的召回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熊鋒


「城市」語境下的「鄉村」再設計,淡化了兩者的界線,我覺得對於兩者都很有價值。期待更多的融合。


——龔雪


返璞歸真,重拾手工技藝,在鄉村中發揮出它昔日的光芒。


——胡春娥


期待能有更多的鄉聚在田埂上、麥地里、菜花叢中。


——陳帥俊


設計與田園擦出的火花,必將點燃鄉村振興。


——范建國


客觀的看,鄉聚的形式很好,拉近了城鄉距離。但從市場角度看,投入和產出比是否具備可持續性,組織者需要強大的財力物力支撐,這類活動的盈利點在哪裡?站在參與者的角度看,希望活動可以一直搞下去,雙方共贏。


——譚梁


嘉賓寄語




將時光賦予金色,屬童年于田園,在紛繁忙碌的時光中留存簡單而歡樂的時間。


——程一帆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景觀藝術、建築藝術、大地藝術、行為藝術的綜合體。


——王遠


和孩子們一起呼吸田園氣息,在金色的稻垛世界裡徜徉,獨特的景觀世界,豐富了我們的視界。也許,這裡已經為你打開了下一個故事的序曲。


——林寒琦


七絕


偷上浮生半日閑


田村鄉聚水塘間


時人皆識農家趣


禾草堆旁相竟攀


 

——丁雲雅(參加「崇明秋日周末」活動有感)


湛藍的天空,空曠的田野,金色的草垛,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不僅是一幅梵谷的畫,更是能去除都市的匆忙、浮躁而帶給我們那種平和與寧靜。


——丁雲雅


每個季節在崇明這樣安靜的地方,都可以聽到最自然的聲音。美,就是回來找真實的自己。


——海峰


一群鄉建人正在用創意和設計激活崇明鄉村,崇明鄉村也將用她的環抱去擁抱這群鄉建人。


——陸勇峰


相對城市的精彩,農村發展的步伐還較慢,向改善農村生活文化、聚會交流的方向探索,任重道遠,但意義非凡!


——蔣凌志


滑一次田野里草垛上的滑梯,嘗一頓鄉親們製作的田園美味,趕一趟原汁原味的鄉村集市。這個秋天我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再一次鄉聚!


——潘娟


因鄉聚而相聚,崇明鄉聚公社承載歷史使命,激人前行,催人奮發,願為中國鄉村振興而共同努力!


——余紅芬




06

 

施工日誌


8月01日——10月12日    設計階段正式完成


10月13——15日    (晴)    稻田的放線工作完成


10月15——16日    (晴)    小郁及施工團隊開始收割稻垛山和集市攤位部分的水稻,留出主體的施工界面,無人機可以起飛,拍攝施工過程的鳥瞰照片


10月21-30日    (晴)    崇明騰竹建築安裝公司來施工,搭建腳手架


10月29-30日    (晴)    韓曉峰老師到現場,親自指導「稻山木谷」木結構建築的施工,韓曉峰的設計與施工團隊在現場搭建木構架


11月1日    (晴)    從崇明建設村附近的墾區購買稻垛。第一次從墾區拉稻垛回來 430個


11月2日    (晴)    韓老師的木結構構築物拼接進場和稻垛山的腳手架結構合併在一起


11月3日傍晚5點——11.4凌晨4點    (晴)    第二次從墾區運回稻垛750個,通宵運輸和施工,途中還發現並捕獲了一隻小刺蝟


11月4日    (晴)    草垛進場完成稻垛山的鋪設


11月5日傍晚5-8點    (小雨)    最後一次去墾區運回稻垛380個


11月6-7 日    (大雨)    停工


11月8日上午    (小雨)    休息


下午1點    (雨停)    完成最後的稻垛山鋪設


11月9日    (多雲)    場地過道、舞台及稻垛攤位的鋪設完成,製作稻垛滑滑梯,阿姨們和俞昌斌經過多次親身測試,最後完成稻垛山兒童樂園的施工


11月10日上午    (晴)    在活動開始之前,鄉聚公社的施工團隊和志願者還在做著最後的準備工作 ,整理給每個嘉賓的布袋及小禮物,稻山木谷木構建築的內部裝飾,稻垛拍照牆的施工,稻垛圈中牽入羊、小雞小鴨等小動物


下午14:00-16:30    (晴)    活動圓滿舉辦


11月11日    稻垛都免費贈送給當地的村民。


我們將韓老師的木結構分區域拆下來,放進倉庫組裝,下次繼續改進功能使用。


腳手架施工單位來拆除腳手架和鋼夾板。


我們最終將水稻田內的藝術裝飾全部拆除,把水稻田恢復成原有的模樣,並保養水稻田,準備春節前後種植小麥。


今年水稻田收成不錯,共收成2100多斤。鄉聚公社將製作成鄉聚新米。




END


- 感謝閱讀 - 



本次鄉聚田園活動的參與人員名單如下:


主辦方

:   鄉聚公社 + 鄉聚建築工作室


              陳遠、俞昌斌


協辦方

:   同濟大學上海校友會


             上海嘉來景觀工程建設有限公司


             江西省東亞景觀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創意支持及視頻製作

:   楊曉青 上海大觀景觀設計有限公司總設計師


木構建築

:   韓曉峰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客座教授及團隊(助理-羅葉紅、Diego Puja(印度尼西亞);木匠-朱懷冷)


集市策劃

:   邱燦華 同濟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及研究生李姍姍、李維


施工指導

:   郁家俊 上海焱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及施工團隊(王小二,樊玉蘭夫婦,倪錦娟,倪正香,陸小陸,楊惜囡)、夫人施曉春


環藝設計

:   蔣靜璇 同濟大學創意設計學院環境設計學生


現場樂隊

:   幻秩樂隊(The Fantasy Rule)同濟大學學生社團(主唱和主音吉他-朱子墨、貝斯-費思量、鍵盤-阮笑森、節奏吉他-林鈺翔、鼓-顏銳傑)


美食顧問

   

賈雲 上海冬啟實業有限公司 執行總監


攝影攝像

: 

 

 王遠、董壘、程一帆、張慶、黃仁志、秦培峰、郁家俊、崇明電視台朱敏歡、黃天奇等


法律顧問

:   王衛東 上海融力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美術指導

   

劉娜、倪恆恆、馬翠紅、吳雯雯 上海昕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塗來塗去美術中心)


志願團隊

   

萬甜、錢誠、張春燕、謝倩、胡蕾、曾義維、錢浩、周譯華


攤主名單

: 

  

宋榮耀、范建國、胡艷平、倪俊、清風、譚梁、潘娟、熊鋒、楊賽萍、陳帥俊、胡春娥、張泰清、張珺琳、趙玉鴿、黃芸芸、施慧、龔雪、趙雪松、晉雪純、雷盛瑤、韓曉峰等


嘉賓名單

:   略。因為本次活動有近200人來參加,大多數都是陳遠和俞昌斌的朋友,本文不一一詳述。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保證嘉賓(特別是眾多小朋友)的安全,鄉聚公社為他們購買了中國人壽的境內當日人身意外保險。







[民宿遊學推薦]



高端民宿遊學之旅

 · 莫干山


(第27期)


報名倒計時中...


12月11日-12

月14日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活動詳情




如今說到民宿,必提莫干山,說到莫干山,必談民宿。莫干山已然成為新時代民宿的代名詞,甚至被《紐約時報》評選為全球最值得一去的45個地方之一,這裡到底有何致勝的不二法門?吸引著全國乃至全球的目光?

12月11日-12月14日

讓我們一同前往莫干山,一探究竟......


溫馨提示:本次民宿遊學限40人,目前剩餘少數名額,有意參加者請及時聯繫常老師報名(

電話&微信181 7945 0320  )。


給大家推薦一個超棒的設計號


新微設計

 | 中國第一設計微刊


長按下方二維碼並識別,即可添加關注




註:本文來源

易亞源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圖文資源以及內容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微設計 的精彩文章:

報名倒計時|新加坡頂級豪宅、商業、酒店、公共建築考察(第十一期)
法拉利、保時捷、阿斯頓馬丁開始建豪宅了,價格比北上深的房子便宜多了...

TAG:新微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