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房子從1500萬跌到500萬,我為什麼還不能買?」

「房子從1500萬跌到500萬,我為什麼還不能買?」

我發現,人是一種極度容易陷進「路徑依賴」的動物。

思維一旦被定勢,往往就成為了習慣的奴隸。

01

最近,有一個北漂的朋友昊哥回廣州了,他一副被解放軍拯救離開集中營的神情跟我說:「再也不回去了,但是我準備買一套北京的房。」

我筷子裡面的寬粉都被嚇得掉到盤子里。

再也不回去了,卻去北京買房,這是什麼神邏輯?

「我告訴你!」昊哥異常興奮,臉都漲紅了。

「我看上的那個小區的房子,已經從1500萬,降價到500萬了!」

三倍啊,我的天!難怪這平時吃麻辣燙都要想10分鐘的傢伙,突然之間準備以身相許當房奴了。

「但是」,我好不容易才把寬粉又夾到嘴邊,「500萬,哪怕買個最普通的4%收益的理財,一年也有20萬利息,你一個月的租金才1萬,這數不是算不過來嗎?」

他滿不在乎地啜著湯,「它不會漲回去的嗎?」。

見我不回答,又憂心忡忡再問了一句,「真的不會漲回去嗎?」

我突然發現了,他是真的沒想過任何房產如果繼續下跌,或者不再上漲的替代方案。

在思考買房這件事上,他盯著的是1500萬到500萬這個巨大的懸崖,然而卻看不到500萬底下,可能還有一個深淵。

他的思維角度,妥妥地停留在「房價只升不降」的過去;

甚至根本不知道,在不久前,萬科這個地產大佬也瑟瑟發抖地振臂高呼「活下去」。

02

「依賴」是一種渾然不覺的麻痹

其實我過去也常常陷入像昊哥這樣的思維陷阱。

比如說,平時讀者讚賞一些小錢,也有朋友直接轉錢給我微信收款,我就直接想都不想,存進去微信的「理財通」裡面。

因為,每次提取出來都要0.1%的手續費,我腦子裡天生的判斷就是:心好痛!好浪費錢啊!

再加上,平時工作忙到懷疑人生,所以微信的這個零錢區,我甚至看都不去看一眼。

直到某一天,不經意地瞥一眼現在理財通的收益率,2.8%,低得驚人!

我才突然意識到,自己真的該做出一點改變了。

這道數學題是這樣算的——即使提現花費了0.1%的手續費,然而那麼多隨存隨取的理財產品都有年收益率4%以上,已經遠遠拋離了理財通。

我的思維固化,等於白白每日在丟錢。

一旦算清楚了,我果斷把微信零錢都取了出來,二話不說全轉到高息產品上。

短短的思考也許只需要5分鐘,但是我寧願花15分鐘靈魂拷問「中午吃什麼」,也不仔細想清楚這盤本來很容易的賬。

為什麼會這樣?一個字,懶。

如果非要加一個字,那就是「依賴」。

每日的行為,依賴於歷史曾經做過的判斷,循環往複,不再更新,樂享其成,這似乎成了現代人的通病。

03

「會懟」也是一種珍貴的辨別能力

事實上,比懶惰和依賴更可怕的,是對過往盲目自信的權威感。

我們常常慣於這樣質問自己的決定:

過去對的,現在怎麼可能不對了?

規矩定下了,怎麼可以改變呢?

大老闆都這麼做的,怎麼可能是錯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以前在四大剛剛做審計小組長的第一年,帶了一個剛開始工作的「小朋友」到項目裡面。

我手把手地教他,

你的工作底稿要這樣排列,

你的審計標記要右邊打,

必須用紅色筆打,

你裝訂文件必須按三個訂書釘,分別距離A4紙邊緣半個手指頭

……

我以為自己很耐心,很和藹,很盡責,簡直就是不厭其煩的唐僧本僧。

結果,「小朋友」直接就懟過來了:

為什麼審計標記非要打右邊?

為什麼一定要用紅色?

為什麼文件必須三個訂書釘?

我無言以對,因為什麼?因為從我進入這家公司開始就是這麼做的。

從來沒有人告訴我為什麼,我只知道不這麼做,就會被Boss狠狠罵一頓。

但是仔細想想,沒錯兒啊!用紅色筆還是藍色筆打標記,裝訂文件用兩個訂書釘,不也一樣嗎?

我們常常,只是習慣於把權威置頂。

甚至不敢質疑,不願思考,完全喪失了反駁和辨別的能力。

04

路徑依賴

本質上是「平庸之病」

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個故事。

撒哈拉沙漠中有一個叫比塞爾的小村莊。村裡從來沒有一個人走出過大漠。

英國皇家學院的院士萊文對這種現象感到很奇怪。他來到村子,問村民為什麼,每個人的回答都一樣: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後結果總是轉回到出發的地方。

為了證實這種說法,萊文嘗試著從村莊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了出來。

村子裡面的人永遠走不出去,是因為長輩走不出去,世世代代都走不出去,大家早就認定了,無論怎麼走都走都是回到原點。

多可怕!思維定勢甚至可以改變一整個部族,固化一代又一代人的一生。

然而,這種事情,在職場上簡直比比皆是。

據說一個平庸的領導想要坐穩了自己的位置,通常選擇的辦法是:

找兩個比他更平庸的下屬,每天不思考、不創新、不分辨,根本不會對這位無能領導構成什麼威脅。

而這兩個助手,上行下效,找兩個比他更為平庸的助手,繼續他們的不思考、不創新、不分辨……

結果就是,很簡單:大公司病——結構臃腫,人浮於事,互相扯皮,效率奇低。

這種病,不用多說,最終的結果就是整個公司不思進取。

這個病,毀掉了一個又一個曾經的大公司,柯達、諾基亞;也毀掉了一個又一個在大公司的舒適區迷失自我的年輕人。

05

寫在最後

還記得那個知名的知乎問題嗎?

「大三學生手頭有6000元,有什麼好的理財投資建議?」

最高贊的回答:

「買比特幣,保存好錢包文件,然後五年後再看看。」

我只能說,這個問題,哪怕只是在過去短短一年,也有著天翻地覆的對錯反轉。

比特幣最近一年,上揚到了浪尖,然後直線下挫了80%。

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絕對正確的道路,和永遠存在的好運。

時機,就像化學反應的溫度、條件、催化劑。哪怕在同一條公式兩端,都能催生不同的結局。

想快速走上正軌,不是說不能走「路徑依賴」,但是強者和弱者走起來往往有區別:

強者不但執行,還思考改善。

對和錯,是與非,心裡有判別,從來不迷信;

弱者只做執行,而且只會做執行。

當時移勢易,依然只會畢恭畢敬掏出老三套,還裝13成最權威最老道的那一個。

馬克.吐溫說,

「害死你的,往往不是你不知道的事,而是你熟知的無比確定但卻錯誤的事。」

看來,在這個飛速迭代的萬千世界中保持清醒,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聯網區塊鏈 的精彩文章:

男人,越是沒錢的時候,越要活出有錢樣!
無語!同事平時不理人,結婚給全公司發請帖,清潔工阿姨都不放過

TAG:物聯網區塊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