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趕走悟空後,菩提祖師為何就此消失?你看方寸山前對聯上寫了啥?

趕走悟空後,菩提祖師為何就此消失?你看方寸山前對聯上寫了啥?

西遊故事百家談!歡迎來到小解話西遊之消失的菩提篇。

菩提祖師可謂西遊一大謎題人物,他的來歷與身份不明,他的道行深淺不知,他憑一身法力為何不去爭大名利卻只甘做小散仙?還有最後他將悟空趕走後便消失不見了,此後再也沒有登場過,不論悟空遇上多大的麻煩,甚至被如來關了五百年禁閉都無動於衷,那麼菩提祖師為何會就此隱沒,而他又去了哪裡呢?

其實吳承恩寫西遊記不單單是寫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而更多的是傳播一種三教合一的思想。但是吳承恩又不明說,所以就把很多細節隱藏在原著的某個角落,等待讀者去發掘去考證!菩提祖師的最終去向也被他完美地隱藏了,不過經過反覆研讀,小解終於破解了這一謎題!

這事還要從悟空拜師說起。話說悟空歷經千辛萬苦到達了方寸山,經樵夫提醒知道山上有高人,便一路尋訪終於找到三星洞,尋得了世外神仙菩提祖師。這時的悟空是懷著熱切的學藝之心來的,所以內心必定虔誠無比,對神仙這一行崇敬非常。

見面後菩提問悟空姓啥名啥,悟空理解錯了,以為問自己性格怎樣,便說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知,初出茅廬的悟空既謙虛又隨和,全然無大鬧天宮時期的狂傲與不羈,反而是人家打他罵他,他都不會惱怒的脾氣!試問這樣的猴兒誰不喜歡?所以菩提祖師便收了他為徒。很明顯,悟空的這段話對於能夠成功拜師非常加分!

我們再來看看悟空是如何被趕下山去的。話說是悟空學會了七十二變,在眾師兄弟面前賣弄時被菩提撞見,祖師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個修行的體段!修行的人,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

修道歸修道,可人都有喜怒哀樂,不能壓抑人的本性吧?菩提祖師此舉是為何,難道真的是因為不滿悟空的大聲喧嘩?非也,其實菩提看重的不是聰慧也不是本事,而是一個人的內心境界!菩提知道,當初拜師時虔誠的悟空已經變了,變得開始炫耀,開始賣弄技法以獲得眾人稱讚,這就是驕縱,這就是忘了初心!所以菩提將悟空趕下了方寸山。

那麼為何悟空去後,菩提祖師再也沒有出現過?實際上不是菩提祖師消失了,而是悟空再也找不到他了!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方寸山前的一副對聯上獲得答案。方寸山的崖頭上立著一塊石牌,上寫:「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方寸」意為「心」的意思,比如方寸之間就是形容人的心地;而將「心」字拆分開來,不就是「斜月三星」嗎?再者,菩提祖師的「菩提」也有心的意思。所以,這副對聯的主旨只有一個字,那就是心。

悟空之所以能找到方寸山三星洞,憑藉的就是他那顆初心,後來他變得功利起來,就相當於是迷了心,便就再也無法回到從前。所以菩提祖師不是消失了,他一直就在那裡,只不過悟空再也回不去了!

參考書目:《西遊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高級的一首疊字詩,每一句都有疊詞,而且正讀反讀皆成詩!

TAG:解憂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