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四大航天強國航天登月雄心同時燃起,俄羅斯會不會是掉隊的那個?

四大航天強國航天登月雄心同時燃起,俄羅斯會不會是掉隊的那個?

在為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發射任務翹首期盼的時候,本團隊產生了一個想法,把「中國長征火箭引領空間發展,高新航天照亮東方升空」、「美國土星5號後繼乏力」、「俄羅斯空間科技實力雄厚,欲與西方比拼太空競爭」、「日本躋身航天大國、火星探測宣告加入空間俱樂部」這些線索整合起來,形成一篇有橫向跨度的專題稿件,以饗讀者。(本文所有配圖均為中國長征系列火箭資源圖,與「嫦娥四號」發射任務無關)


☆中國長征火箭引領空間發展,高新航天照亮東方升空

我們知道,「嫦娥四號」要順利完成登月任務,離不開重型運載火箭的推進,而中國近年來在空間技術方面的發展,以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為代表的推進技術的飛躍,正是助力嫦娥四飛天的堅強後盾。

在這次執行任務的「長征三號」乙大型三級液體捆綁火箭從1996年首次發射國際708通信衛星失敗,到2013年12月成功發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這短短的17年時間,見證的是長征火箭系列的技術成熟,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發射、一箭多星發射、深空探測器發射,等等多個方面的航天項目,都是由長征開啟的征程。

長征三號乙增強型長約56.3米,一二級直徑約3.4米、助推器直徑約2.3米,三級直徑3米,起飛質量459噸,軌道運載能力5.5噸。長征三號乙改5型運載整流罩更大,能力更強,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有效載荷能力都很強,基本上覆蓋了目前的空間研究領域的發射任務,運送大型空間站、軍用偵察衛星等系列航天器的能力極速躍升。

應該說,今天的嫦娥四號登月,與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CALT)多年的努力探索密不可分。長征火箭發射是中國空間事業的支柱,是中國航天運載的柱石,大型登月火箭的研發成熟,加上精密製造工藝水平的提升,都像是「獨立軍事評論員,IT業觀察者」席亞洲所說那樣「長征火箭將震撼這個世界」。豪言壯語我們聽過,這次的更響亮。

中國的「長征5號」「長征6號」「長征7號」,慢慢實現了火箭的箭體和推進器直徑的梯次配備,肼燃料換代為煤油燃料和先進固體燃料,極地軌道偵察衛星、載人航天器、民用小型衛星,在軍事上提供衛星偵察能力,在民用領域加強災害監控,都是軍民融合發展的典範。

推進器有了,航天器我們也不能落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CAST)研發的「東方紅4號」宇宙飛船,就代表了當前的最高水平,「長征3B」火箭把5.5噸重的「東方紅4號」運至地球同步軌道,照亮的東方世界和平太空應用的前程。另外,「東方紅4E」「東方紅4S」「東方紅5號」投入使用之後,中國空間工業多點開花的形勢,還會更加的喜人。

「嫦娥四號」登月計劃的雄心,也證明中國航天人已經達到了美國空間工作者的同等水平,登月火箭向低地球軌道發射載荷的能力,儘管美國人在六七十年代就用「土星5」號運載火箭完成,但是中國航天科技目前也能夠實現登月任務所需的推進能力水平,登月宇宙飛船到載人飛船的登月計劃,其實也是領先於在登月方面略微停滯的美國的。


☆美國土星5號後繼乏力,中國5000噸運載水平讓其感受壓力

「阿波羅」項目中使用的「土星5號」(Saturn V)強力登月火箭,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1960年代就具備的空間實力,這種超級空間運載能力保證了類似SLS 項目起飛質量4000噸級的空間運載器,也使美國在登月方面,成為了世界第一家,載人登月壯舉至今沒有其他國家實現。但是,在1972年「阿波羅17號」最後一次載人登月項目在月球上停留最長75小時之後,美國就停止了載人登月項目,以後對於月球的探索,全部是月球勘探者號撞擊測試、以及2009年月球隕坑與遙感衛星撞擊測試這類的非載人項目。

美國的停滯,給了其他國家追趕的機會。中國的200噸以上大推力液氫燃料發動機等項目,將超級空間運載器的推力水平,也向著4000噸級發展,而同期美國的升級也只是將「土星5號」發動機推力提高10%的水平,70噸以上級別載荷運送到地球低軌的能力,其實已經和美國旗鼓相當了。

美國航天工程界曾經表示,「雖然不能準確評估中國的YF-660發動機捆綁推進方式,但是非常喜歡這種設計」。這是美國人對於中國單台火箭發動機推力達到1000噸的認可,是對於4台捆綁安裝使推力達到4800至5000噸水平的側目。在分段燃燒、發射比衝量、發動機效率最大化等技術領域的突破,也與美國洛克達因公司RS-25空天飛機發動機的氫燃料分段燃燒技術不謀而合。儘管目前的探月計劃沒有當時阿波羅計劃那麼激進,但是中國未來使用長征9號運載載人飛船能力實現之後,也能夠達到「土星5號」運載阿波羅獨立艙的能力。

中國航天工業界展示的多種火箭發射技術,包括不斷推進並卻得成功的載人登月計劃,已經讓美國感受到了壓力。最近,當俄羅斯宣布自己的登月計劃之後,美國人就徹底坐不住了。


☆俄羅斯曝光登月計劃,美國重啟登月計劃再次甩開俄羅斯

當俄羅斯塔斯社報道俄國航天局宣布將在2040年前實施開發月球計劃,之後,美國CBS網站也報道了NASA計劃10年內實現人類再次登陸月球的消息。俄美先後宣布自己的計劃,儘管都處於在12月這個登月發射最佳時段,有一定的「應景」的意味,但是我們分析中國登月計劃實施這麼多年,美國人都沒有動靜,俄羅斯人一要登月,美國就宣布NASA計劃,這不能不說美國還是最忌憚俄羅斯空間能力的提升。

1976年,前蘇聯的「月球24號」著陸器從危海帶回了樣本,這是前蘇聯最後一次探月深度,此後的40多年裡,儘管火箭推進技術也在提升,但是相比於美國,停滯得更加徹底。

如今,俄美2國都在雄心勃勃地建設自己的太空軍了,俄羅斯重啟登月計劃並以載人登月這一目前最高科技目標為抓手,也就不足為奇了。俄羅斯公布的登月項目的主要目標也是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其他的2025~2036年在環月軌道上部署衛星通信和導航設備,都是在為月球人類基地做準備。項目目標平淡無奇,但是停頓了40多年的俄羅斯,能否按16年的時間節點完成任務,儘管美國可能要懷疑,但是從美國這次不想給俄羅斯人超越機會的表態時機來分析,本文認為美國人有阿波羅17號的技術積累,美俄要在現在剛剛起步研究,NASA的載人登月計劃也勢必要再次甩開俄羅斯的。


☆日本躋身航天大國、火星探測宣告加入空間俱樂部

日本日前在登月方面沒有任何能夠載入史冊的東西,甚至都不如開發了「月船1號」的印度,但是他們的火星項目已經印證空間科技實力。而且,日本建設有日本宇宙航空研發機構、地化所月球與行星科學研究中心,這一日本空間研究的龍頭單位,通過積極尋求國際合作,其實也具備了登月的潛在能力。

比如,日本宇宙航空研發機構已經與法國中央太空研究中心(CNES)商討聯合太空研發的相關問題,目前的合作領域是在火星衛星探索領域,日本的空間高解析度紅外攝像機、光譜儀、太空岩石探測分辨儀的技術實力都已經非常高,火衛著陸與取樣都不是問題,這能的能力拿到月球上也一樣適用。

日本也在與NASA進行深度合作,NASA的太空研究儀器都對日本沒有停留,空間化學、射線物理學等理論成果也都在與日本共享,日本的空間研究因此有了巨大的理論和技術支撐。不過,日本目前的深空發射能力還比較弱,太空車的重量水平不高,搭載有效探測載荷的能力也達不到中美的水平,本文分析認為,對於日本這種空間「後起之秀」,保持觀望態度就已經足夠。(予她歌/撰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林天下 的精彩文章:

韓美關係很鐵嗎?一枚韓國勳章在美軍扯皮多年,半個世紀才被承認
戰鬥機出口咋到買家手裡?美國必須要船運,蘇35可以直接飛回來

TAG:軍林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