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松武功水滸數一數二,為何卻不肯去做官?這兩件事讓他心灰意冷

武松武功水滸數一數二,為何卻不肯去做官?這兩件事讓他心灰意冷

文:星旅相伴(作者原創授權)

武松出身清河縣,自幼父母雙亡,與哥哥武大郎相依為命,因家中排行老二,故叫武二郎。《水滸傳》中的武松,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水滸第二十三回中描述的武松形象是身軀凜凜、相貌堂堂、胸脯橫闊、語話軒昂、心雄膽大、骨健筋強,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這樣的一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實屬水滸中筆墨最重的人物之一,先有景陽岡打虎威名遠揚,再有報兄仇誅殺姦夫淫婦,義幫施恩醉打蔣門神,剛正不阿血濺鴛鴦樓,隨梁山東征西戰,單臂擒方臘,之後淚別宋江只說道:「小弟今已殘疾,不宜再去入朝覲見。『』最後孤獨的在杭州六合寺出家,又被朝廷追封為清忠祖師。

相比水滸中其他人物,武松最後壽終八十歲,已算是最好的收場。想武松渾身是膽,行事磊落,又一身俠義之氣,在古代這個冷兵器時代,竟然連個婆娘都沒有,已是功成名就時,卻獨善其身,在六和寺做起了真和尚,他為何不去朝廷聽候封賞,隱匿江湖做一瀟洒俠士,亦或去尋一妙齡女子成家立業,兒孫滿堂之時,也不至於落得青燈苦禪,面壁獨思的結局。

這一話題本是很沉重的,想梁山108將,又有幾個好結局,無非最後忠義堂空靈冷清,一桿杏黃大旗飛揚孤零零的豎立在門前,八百里水泊,再無歡聲笑語,把酒言談,只剩下那蘆葦盪綠油油一片,點綴著整個湖泊。

那麼,武松為何不去朝廷聽候封賞,為何不去做官,難道他不想出人頭地嗎?

其實,武松一生做過兩次官。第一次是因赤手空拳打死景陽岡上的吃人大蟲,被陽谷縣令封了個都頭,也就是衙門的一個捕頭,因為被當時的人稱為打虎英雄,頗有名號,所以在這個陽谷縣也算一號人物了,人前見了武松都要尊稱一聲武都頭,武松也聽著也受用,故而當時的武松應該是非常享受這種受人尊敬,當官有權力的生活。當然,武松也宅心仁厚,同情窮苦之人,做官也算是能夠讓其發揮才能的一條途徑。這時的武松,應該是意氣風發正要大展身手之時,武大郎也是逢人都要念叨幾句我兄弟是打虎英雄,陽谷縣人也不像以前那樣正眼不瞧他一下,整天天嘻嘻哈哈的,武氏一家算是一時春風得意。可隨之而來,潘金蓮和西門慶勾搭,武大郎身死,武松自替知縣出門辦事歸來才知這件事始末,於是告到知縣那裡。原著里,知縣原話是:武松,你也是個本縣都頭,不省得法度。自古道:『捉姦見雙,捉賊見贓,殺人見傷。』你那哥哥的屍首又沒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如今只憑這兩個言語,便問他殺人公事,莫非忒偏向么?你不可造次,面要自己尋思,當行即行。」

知縣這話意思不言而喻,就是你武松沒有證據我也沒辦法,但是如果你自己要幹什麼我也攔不住。知縣明擺著收了西門慶銀子亦或礙於西門慶政治背景,就不予立案。武松一腔苦楚無處訴,就誅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但最後知縣卻只給武松一個發配孟州的懲罰,也沒有殺他,為什麼如此呢?因為西門慶已經死了,武松又是打虎英雄名聲很大,加上武大郎確實太冤,這一系列原因導致知縣就此做個順水人情,也好表現出惜才之情,落個好名聲。武松此時僅僅覺得官場雖然黑暗但還沒有讓人絕望的地步,還抱有一絲希望。

但是在孟州城醉打蔣門神之後,事態的發展便完全不可控了。

張都監故意設套說要提拔武松,武松一聽有人提拔,那還不高興啊,直接感恩戴德表示會追隨張都監,這個都監可是帶兵的,武松想著一定可以出人頭地,就高高興興的一切以張都監馬首是瞻。同時,張都監還讓丫鬟玉蘭配武松,武松被人侍候覺得受寵若驚,便把玉蘭做當做親人看待。現在的人也是這樣,如果一個窮苦之人突然被人侍候,就會覺得惶恐乃至感激涕零。可惜,最後玉蘭出賣了武松,誣陷他偷東西,可想而知武松當時心情多麼無奈,但他一直認為張都監是好人,只是一時失察而已,就認命了。結果在飛雲浦手帶枷鎖,還被押送人及蔣門神派去的高手聯手暗算,這下武松心裡一下子全明白怎麼回事,心想誣陷我就算了,還要拿我性命。此時武松還能再去隱忍嗎?當然不能。武松直接殺了所有來人,並血濺鴛鴦樓。此時武松對官場已經完全死心,一生只想去殺盡當官之人,經歷過如此風波,心性開始由此完全轉折,開啟了他落草為寇之路。武松的經歷,常讓讀者心生同情並扼腕嘆息,並由之深深痛恨起北宋末年的封建政治土壤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太上老君都不敢惹孫悟空,各路妖精卻瞧不起它?背後或藏一個秘密
女媧娘娘是妖族大聖嗎?她實力堪比元始天尊,後台或為昊天上帝!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