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和珅位極人臣,被這個老頭欺辱,卻無可奈何

和珅位極人臣,被這個老頭欺辱,卻無可奈何

全文總共2175個字,預計閱讀需要5分鐘

大家應該知道如今電視劇市場最熱門的莫過於清宮劇了,特別是康、雍、乾三朝的故事都被拍了個遍,因此我們從小對清朝的歷史尤為熟悉。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八旗制度,雖然聽了不少,但是有多少真的了解八旗制度呢?

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有這樣一個情節:和珅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前往蘭州查辦要案,蘭州的官員對和珅無不是俯首帖耳。但有一個自稱金大煙袋的人不僅讓和珅威風掃地,和珅甚至還要向他下跪請安。按理說和珅位極人臣,跟朝中的王公大臣都是平起平坐,什麼官職都沒有的金大煙袋何以讓他下跪呢?

其實這跟我們今天講的八旗制度有關。和珅是滿族人,屬於正紅旗。劇中金大煙袋是第一代正紅旗旗主代善的後代,由於旗主是世襲罔替的,金大煙袋也就是現任正紅旗旗主。根據規定,旗主管轄的旗人都是他的奴才,和珅是正紅旗人,也就是金大煙袋的奴才,奴才見到主人自然是要下跪的。

我們知道女真人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明代滿洲女真人為了方便打獵、征伐而臨時設置了一個軍事組織,每十人選出一個首領,這個首領被稱為「牛錄額真」。這十個人的群體被稱為「牛錄」。隨著女真人在建州的發展壯大,牛錄的編製也不斷擴大,人數多了自然就不好指揮了。於是為了統一指揮作戰,各首領以不同顏色的旗幟作為行動引導,因此出現了比牛錄更高一級的組織——「固山」,也就是漢語的「旗」。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兼并了不少其他部落的部眾,還有一些主動要求加入的部族。為了方便管理,1601年(明萬曆二十九年)努爾哈赤對牛錄製度進行了一次重建與改造:每個牛錄為300人,牛錄額真(漢語意為「佐領」)為其首領;五個牛錄為一甲喇,其首領為甲喇額真(參領);五個甲喇為一固山,其首領為固山額真(都統)。固山額真之上為各旗旗主。

1615年(明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基本上統一了女真各部,歸附的部落更多了,努爾哈赤一下子成了遼東地區最大的酋長了。這樣軍隊的數量比之從前多了數倍還不止,於是八旗制度便應運而生了。他把原本的紅白黑三旗統領的所有軍隊歸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統領,這就是滿洲八旗。

八旗中的正黃、鑲黃由努爾哈赤擔任旗主,其餘各旗旗主由努爾哈赤的子侄兄弟、王公貝勒擔任。最初是大貝勒代善掌管兩紅旗、二貝勒阿敏掌管鑲藍旗、三貝勒掌管正藍旗、皇太極掌管正白旗、杜度掌管鑲白旗。既然各色旗幟的旗主長幼尊卑不同,那麼八旗是不是應該有個排序呢?

八旗確實是有旗色排序的,不過在清朝前期發展中發生過幾次變動。最初的旗色排序就是按照第一代各旗旗主的長幼尊卑排序。不過皇太極即位以後,為了提高皇帝的地位,打擊了阿敏和三貝勒,兩藍旗的地位便下降了,於是形成了兩黃、兩紅、兩白、兩藍的排序。多爾袞任攝政王后,因為他是正白旗旗主,所以正白旗自然成為了皇帝掌管的兩黃旗之後的第三旗。至此,形成了鑲黃、正黃、正白、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的旗色次序,有清一代沒有發生過變動。在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開始親政,他又將正白旗歸入皇帝的統領,其目的還是為了加強皇權。不過,這就形成了旗人的一個傳統說法,就是將皇帝統領的兩黃旗和正白旗稱為「上三旗」,其餘各旗稱為「下五旗」。上三旗自然是比較尊崇的,其地位較高。

我們總是說「滿洲八旗」,大多數人不知道在清朝的八旗中其實也有「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這其中的原因還是跟努爾哈赤、皇太極的征服有關,在後金的不斷發展中,招募、俘虜了許多蒙古士兵、漢人士兵。蒙古八旗形成較早,1635年征服察哈爾之後,皇太極將蒙古牛錄正式編入八旗,蒙古八旗出現了。皇太極改變了將漢人編入旗戶為奴的政策,招募漢人編為漢人牛錄,1642年正式將漢軍牛錄編入八旗。

許多人以為這樣清朝有二十四旗,但這是不對的。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是一個整體,也就是他們同屬於一個旗主管轄。比如,正白旗的旗主控制滿洲、蒙古、漢軍正白旗。

清朝八旗制度適應了滿人的生產、生活、戰鬥,可以說驍勇善戰的八旗軍橫貫滿清的整個發展史,從最初的部落統一戰爭到以少勝多的薩爾滸戰役,再到滿清入關戰爭,八旗軍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清朝皇帝眼中,八旗子弟就是自家人,從旗人自稱奴才就可以看得出來,是統治的核心。八旗軍在打江山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自然享受諸多特權。在滿清入關前期,大批良田和漢民都劃歸旗人,這就是所謂「圈地」。旗人還豁免賦稅和勞役,另外旗人在科舉考試、任職中也有一定特權,比如「實權肥缺」自然是旗人優先。

但是,八旗制度還是走向了衰落,八旗子弟甚至在後世成為「紈絝子弟」的別稱。其實康熙時期的「三藩之亂」主力是漢人綠營,那時的八旗兵已經走下坡路了。到了乾隆時期旗人出現了「生計」問題,除了遛鳥聽戲,旗人什麼也不會。乾隆皇帝有一次閱兵,史書上說:「射箭,箭虛發;馳馬,人墜地。」可見八旗兵的退化何其嚴重!大清朝承平日久,八旗子弟不用幹活月月都有糧餉可拿,自然養成了好吃懶做、日漸頹廢的習氣。封建特權制度是其衰落的根本原因。

到了清末,八旗軍被西方列強狠狠地教訓了,直到辛亥革命,八旗兵再也不現往日雄風了。民國後,由於《清室優待條件》,八旗保留了一部分職能。到了1938年時,最後一個八旗組織錫伯營被撤銷,八旗制度從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各位讀者,讀了此文,你們對清朝八旗制度有沒有新的認識呢?歡迎留言評論。

作者:東坡有肉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三國時期那些不為人知的武將們,為國抵禦外寇開疆拓土,戰功赫赫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