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一槍一旗的神話

一槍一旗的神話

作者:曾園

選自《茶葉偵探》

宋徽宗其實一直是被誤解的人。他在政治上的成就被靖康之恥一筆抹殺;他在美學上的成就變得高不可攀。他被擄去金國後的經歷通常被認為一直過著屈辱的生活。但流傳千年的文物告訴了我們一段秘聞。現今收藏於大英博物館的顧愷之《女史箴圖》,因收入《宣和畫譜》,圖卷左端書有「跋女史箴圖」, 卷內鈐有徽宗「宣和」連珠印,明清以來諸畫譜均認定為宋徽宗手書。直到二十世紀,日本學者矢代幸雄與外山軍治發現《女史箴圖》畫作卷末的騎縫後鈐有金章宗「明昌中秘」印璽,卷內「恭」字闕筆避諱(章宗父名「完顏允恭」),這兩點確認這段「瘦金體」為金章宗所書。

金朝朝廷上下競相模仿瘦金體,這不奇怪,古往今來學瘦金體的人多如恆河沙數,但最有價值、假動作逼真到迷惑了所有專家的是俘虜了宋徽宗的金人,模仿到這種程度要花費一個皇帝多少精力與心力?奇怪不奇怪?感人不感人?

宋徽宗這種美學上不可思議的影響力與裁決力也是有副作用的。他在《大觀茶論》中的一段話讓中國茶的發展路徑繞了一個大彎:「凡芽如雀舌穀粒者為斗品,一槍一旗為揀芽,一槍二旗為次之,余斯為下。」

一般人即能理解:宋徽宗為茶定了品級,茶芽越小越好, 最好小如雀舌或穀粒,一芽一葉(即絕妙的一槍一旗說法的直白表達)次之,一芽兩葉更次,一芽三葉宋徽宗就不想說了。於是,在中國文人的筆下,追求茶的「嫩度」成了一條不歸路。

魯迅在《上海的少女》一文中沉痛地檢討了漢族美學中這一股腐朽的支脈:「不但是《西遊記》里的魔王,吃人的時候必須童男和童女而已,在人類中的富戶豪家,也一向以童女為侍奉,縱慾,鳴高,尋仙,採補的材料,恰如食品的饜足了普通的肥甘,就想乳豬芽茶一樣。現在這現象並且已經見於商人和工人裡面了,但這乃是人們的生活不能順遂的結果,應該以饑民的掘食草根樹皮為比例,和富戶豪家的縱恣的變態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然而,中國人也許誤會了宋徽宗「凡芽如雀舌穀粒者為斗品」這句話里的「斗品」,很多書籍將「斗品」解讀為「最佳品質」,其實是不準確的。「斗品」其實是指最適合宋代極其複雜的「鬥茶」中的品質。所謂「鬥茶」,指的是在宋代「點茶」中茶湯乳花泛濫,咬盞的時間長短。宋徽宗自己的說法是「乳霧洶湧,溢盞而起,周回凝而不動,謂之咬盞」。不可思議吧?

「斗品是宋代最高檔的名茶,亦稱鬥茶。因其為宋代用於鬥茶的精選出來的最佳極品名茶而得名。猶今之參加名茶評審的樣茶。」《中國茶事大典》如此描述,很準確。

但宋徽宗在另一處的記述卻被忽視了:「夫茶以味為上。香甘重滑,為味之全。」玩歸玩,茶終歸要講味道,他的標準放到今天仍然堪稱金科玉律:「香甘重滑。」換個字方便今天的人理解,即香甜厚滑,符合這四個字,即為好茶,在岩茶與普洱的上品中較易尋獲。

「茶旗乃葉之方敷者,葉味苦,旗過老則初雖留舌而飲徹反甘矣。」「方敷」即葉剛剛展開,喝起來有點苦,但更老一點的茶葉苦味會留在舌上,喝過之後,回甘較好。

也就是說,鬥茶最好全用芽來做茶,而喝茶,一芽三葉反而更能達到「回甘」的效果。但這個重要信息在漢族品鑒美學中被忽視了。尤其是,宋朝滅亡,鬥茶遊戲終止,漢族人品茶的主流輿論仍然推崇鬥茶要求,實在是刻舟求劍。

即使在當時,對宋徽宗的誤解就已經產生。熊蕃在《宣和北苑貢茶錄》一書中忘乎所以地吹捧芽茶:「揀芽猶奇如此,而況芽茶以供天子之新嘗者乎?芽茶絕矣!至於水芽,則曠古未之聞也。」這麼個美醜不辨的人,對上級領導的品味讚歎到口水流一地。他還記載了其他溜須拍馬之人的行徑:「宣和庚子歲,漕臣鄭公可簡始創為銀線水芽。蓋將已揀熟芽再剔去, 只取其心一縷,用珍器貯清泉漬之,光明瑩潔,若銀線然。」 其實也就是用純芽頭做茶。其他全是噱頭。

當時,宋子安在《東溪試茶錄》一書中就寫道:「雖……茅葉過老,色益青明,氣益郁然,其止則苦去而甘至。民間謂之草木大而味大是也。」也就是說,老葉色好,氣好,回甘好。宋子安經常強調官方的茶葉品鑒與民間不一致。至少在此處, 官方因為媚上而走了彎路,民間堅持了「草木大而味大」這一樸素真理。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名聞遐邇的「金駿眉」是在 2005 年創立,借鑒碧螺春、黃山毛峰利用「單芽」做茶,結果一舉成名。我雖然對單芽不以為然,但承認這一產品存在的合理性, 這個品牌也擴大了茶文化的知名度,善莫大焉。

2012 年 5 月 23 日上午,劉曉慶發了一條微博「品嘗大紅袍的極品『金駿眉』。這麼名貴的茶,請我這個茶盲喝,我自己都覺得暴殄天物」。大紅袍與金駿眉不是一種茶,圖片里的金駿眉是瓶裝飲料,所以招來了兩萬條轉發,多半語帶譏諷。劉曉慶三天後憤怒反擊:「說實話也沒喝出瓊漿玉液的感覺來。所以我說給我喝是暴殄天物。是茶盲有什麼大逆不道嗎?能不強加於人,讓我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嗎?」

司馬遷稱莊子「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潮州茶人陳香白說中國茶道突出了「自恣以適己」的隨意性,所以,自稱「茶盲」但擴大了茶文化的劉曉慶行事風格還真是符合茶道精神呢。

左岸記:喜歡喝茶,喜歡了解茶知識、茶歷史、茶文化的朋友可以讀讀曾園的這本《茶葉偵探》,這本書寫得有趣,以茶為主線,旁徵博引,縱觀歷史。讀著文章,相信大家已經聞到茶香了。

如果你意猶未盡,那麼可以再品一品下面的「廣東人的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岸讀書 的精彩文章:

時間的玫瑰:如何澆灌時間才最美?
你的心呢?

TAG:左岸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