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老子智慧:以素樸之心,整體之觀看世界

老子智慧:以素樸之心,整體之觀看世界

朴,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概念。理解朴的深刻意涵,有助於我們對道家思想的領悟。

老子曾談到管理的三個原則:「絕聖棄知,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聖、知指聰明而言,人的聰明用於競爭,用於勾心鬥角,反而活得不快樂;

仁義是相對的價值觀,一旦強調仁義,反而說明這個社會有太多不仁不義的事情出現;以奇技淫巧謀取私利,那些沒有技巧的,就去偷盜搶劫了。

老子(資料圖)

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我們通常的思路,就要立規矩,定律法,獎賞那些老實的人,懲處那些滑頭的人。但是這樣的方法,還是以名利誘人,以法令嚇人呀。

結果恐怕還是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反而更嚴重,更畸形。老子提出了怎樣的解決之道呢?「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這裡就提到了素和朴,素指沒有染色的絲,朴指原木,素和朴是一個意思,就是保持純真的本性。在老子看來,社會風氣的好壞取決於領導層。

有這樣的歷史故事,楚王喜歡腰肢纖細的美女,結果他宮中的美人為了求得他的寵幸,紛紛減肥,瘦得皮包骨頭,有的甚至餓死了。

齊桓公喜歡穿紫色的衣服,造成齊國市場上紫色的布料非常昂貴,齊桓公深以為憂。

管仲說,這個容易,你自己不穿就可以了。第二天齊桓公就不穿紫服了,還說自己討厭紫色;第三天身邊的人、大臣貴戚不穿紫服了;第四天普通老百姓也不穿紫服了;

結果全國紫色的布料價格大跌,幾乎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所以,何必想什麼奇招妙招呢?你自己保持純樸的本性就可以了。

齊桓公割愛禁紫服(資料圖)

但為什麼不能保持純樸的本性呢?慾望太多,養生太厚。所以老子提醒,減少私心,減少慾望就可以了。

帝王的慾望太多,肯定索求於百姓,百姓供養不起,就會想方設法逃避,百姓逃避,帝王就會任用賢人,收刮民財干自己的事。帝王一用賢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民間的聰明才智就紛紛出現了。

要少私寡慾一定要「絕學」。學有分辨、比較之意。有比較之心,一旦陷入斗名、鬥智、鬥富等等「斗」的怪圈,怎麼可能會減損慾望呢,只會增加慾望。

說到這裡,「朴」的另一層意義就顯示出來了。守朴,就是讓你用整體觀來看世界。

道是個整體,萬物都在道裡面,你能說哪裡多,哪裡少呢?如果用分別的心來看,這個是我的,那個不是我的。

「我的」非常有限,但「不是我的」那可是無限。

爭鬥(資料圖)

所以,以「我的」與「不是我的」相比較,我有滿足的那一天嗎?在名利的路上我永遠不會停步。

在老子看來,這也太瘋狂了。因此,老子說,五種顏色令人眼花繚亂;五種音調令人耳聾失聰;

五種滋味令人味覺失靈;縱情於騎馬打獵,讓人內心癲狂;稀有的寶物讓人產生不軌之心。

道是個整體,它對萬物不佔有,不把持,人如果以心合道,以整體的眼光看世界,不執著,不生佔有、分別之心,又怎麼會紛爭不己呢?以純樸的心看世界,就能做到分而不分,割而不割,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各盡其妙。

老子說,真朴的狀態分散形成具體的器物,聖人依循這個原則,建立管理與領導。所以」大制不割」,完善的政治是不能割裂的。

朴是原木,我們就以原木的割裂來說明這個道理。原木被砍伐之後,樹根可做成根雕,樹榦可做成傢俱,樹葉可漚成肥料。

原木的各個部分各盡其用,就是「真朴的狀態分散形成具體的器物」了。以整體來看,各個器物之間是平等的關係,沒有說誰尊貴,誰卑賤。

但進入人類社會就不一樣了,任何東西都有一個價格,價格高的比較尊貴。誰願意居於卑賤之位呢,紛爭就開始了。

著名相聲演員馬季曾經創作過一個膾炙人口的作品《五官爭位》。馬季獲得了笑星之首大獎,結果他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紛紛說自己的功勞最大,要拿頭功,吵得不可開交。

五官爭功(資料圖)

最後,腦袋說:「五官全長我腦袋上頭,都得聽我的!五官分工不一樣,得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團結起來才能幹出點事兒來呀。

照你們這樣,自己強調自己重要。不要你們啦!走!走!走!走!」後來腦袋明白過來了:「你們全走了,我這個腦袋不成鴨蛋啦。」

腦袋與五官構成一個整體,在整體裡面,才能發揮各自的作用,如果分開,誰也什麼也不是。

《五官爭位》恰好說明了「大制不割」的道理,以整體來看,萬物無不各盡其妙;如果以分來看,整體不復存在,個體也難以發揮正常的功能。

所以,「朴」有著深刻的意義,它告訴世人,要有一顆素樸之心,少些慾望,安於所有;以整體的觀念來看世界,看身邊的人和事,就會少許多困擾。

(編輯:見石)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閉其口 壽萬年:養生視角下的「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張懋丞:少年禹步動風雷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