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酣賞蟠桃會:錫博藏光緒年惠山泥人彩塑大名譽品

酣賞蟠桃會:錫博藏光緒年惠山泥人彩塑大名譽品

原標題:酣賞蟠桃會:錫博藏光緒年惠山泥人彩塑大名譽品


酣賞蟠桃會:錫博藏光緒年作惠山泥人彩塑大名譽品


現藏無錫博物院的《蟠桃會》彩塑作品。高85厘米,是現存最早的惠山泥人作品,也是大型手捏戲文的經典之作。據說《蟠桃會》是地方官為慶賀慈禧太后50大壽,由當時的著名藝人周阿生捏塑、陳杏芳彩繪的貢品。

《蟠桃會》是惠山泥人細貨的代表作品之一。細貨又稱「手捏戲文」,內容以戲曲人物和折子戲文為主。與細貨相對的是粗貨,粗貨以簡單的陶模壓制,便於批量生產。從明清的文人筆記和詩詞來看,手捏戲文的出現不晚於清中期。在清晚期,惠山一帶製作和出售泥人的店鋪約有120家。清末民初,最負盛名的要數嫻熟佛塑、突出表現人物性格的周阿生,以及深諳戲劇、首創實物妝鑾的丁阿金,「要神仙,找阿生;要戲文,找阿金」是當時流傳在惠山的俗語。


《蟠桃會》里一共24位神仙,王母娘娘戴金冠穿綵衣,端坐假山最高處的亭子里,左邊是捧著從天上偷來仙桃的東方朔,右邊是手托金樽身披彩綾的麻姑,下方參差排列著八仙、劉海、和合二仙、黎山老母、彭祖和月老等24位神仙。


《蟠桃會》卻是從惠山的尼姑庵里抬下來的。拜訪著名工藝美術史論家、民藝學家張道一時,張老師說道,1952年華東文化部部長夏衍要求剛成立的華東藝專研究惠山泥人並辦展覽,學校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他和無錫文聯的秘書楊藝生調查後發現,市面上所謂的惠山泥人主要是石膏品,而手捏戲文因價格高沒人買,也就沒人做了。偶然得知惠山山頂有個「寶貝」,二人趕緊冒著小雨上了山。山頂茅峰上有個小尼姑庵,菩薩像旁邊有一個玻璃罩,裡面放的正是《蟠桃會》。















本文圖片資料均為樂藝會藝術圖庫資料,版權所有。


歡迎轉發,謝絕未經同意自行拷貝至自己公微號


文字編輯自網路展覽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藝會 的精彩文章:

《火取集 昭烈社糙物錄》雜項編(1)爐瓶三事風月無邊上篇
宋代筆記中將棺材比喻為升官發財的典故:祥宏講夷堅之李衛公廟

TAG:樂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