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錢穆:中國人的「人道」

錢穆:中國人的「人道」

作者簡介

錢穆(1895年—1990年),江蘇無錫人,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中國人觀念中有「天道」,有「人道」。所謂人,所指是很籠統綜括的。如說中國人、英國人、美國人,同樣是一人。

這個「人」字的觀念,在中國文化觀念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喜叫什麼民族,如英國民族、中國民族等。若用「民族」二字,便見中間有隔閡。若單用一個「人」字,便不見隔閡了。如說中國人、英國人,便只都是人,不見有隔閡。

我們只在日常所用的語言文字中,便可了解他們的內心觀念。這個「人」字,中國人幾千年來沿用到如今,在我們平常講這個「人」字時,那一共通和合的觀念,便附在我們的心頭,根深柢固,拔不掉,洗不幹凈了。而我們自己則習以為常,並不清楚地意識到。現在再拿外面其他民族的觀念夾進來,我們就會感得模糊了。

我們這一百年來走了種種錯路,使我們惶惑迷惘,進退失據,原因都在這些觀念上。我們把西方話同中國話夾雜在一起,把西方人的想法同中國人的想法夾雜在一起,一時分別不清,就易出毛病。

即如我上面所說,中國人一向看重道統與文化,其意義與價值更在其看重血統和民族之上。近代中國人,便為此所誤,看重西方人,崇拜西方人,把自己祖先傳統看成一文不值。而實則西方人是看重民族血統,更過於其看重文化道統的。我們愈自謙恭,他們愈自驕傲了,更把我們看得一文不值。這不是當前的實際情況嗎?

倘使我們能拿中國人原有的想法一起洗刷了,從來就讀英文,不許認一個中國字,不許講一句中國話,這樣便可比較容易接受西方化。但你又不能縱身跳在中國社會之外,仍得跑進中國社會來,則便仍有更多麻煩了。

即如「個人」與「社會」這兩個名詞,我們今天常常講;而這個「人」字在中國人腦筋里,久已發生了很大的影響。

其實這兩觀念,是有很大不同的。中國人所謂「人道」,就是一種人與人相處的道。家庭、國家與天下同樣是人與人相處,這在中國人的觀念之內是可以一以貫之的。

人與人相處,總有一條路可以走得通。這路或者這個道,具體的另拿一個字來講,就是「仁」。人與人之間,相處而得其道,這就是「仁道」。仁者,相人偶,這便是兩個人成一對偶了。

摘自《民族與文化》錢穆 著,九州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倫書院 的精彩文章:

《菜根譚》最精華的5句:學古人的處世智慧
修行:管自己,是佛;管別人,是魔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