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孟晚舟清華北大震撼演講:除了勝利,我們別無選擇!

孟晚舟清華北大震撼演講:除了勝利,我們別無選擇!

邦哥推薦:

12月6日,華為副董事長、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的消息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國內輿論聲一片嘩然,事件還在持續發酵。

孟晚舟是誰?不僅是華為副董事長、首席財務官,她的另一個身份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大女兒。

孟晚舟行事低調,鮮少在媒體露面,任正非之女的身份直到2013年才首次曝光,但是她卻被稱為「華為最厲害的女人」。今天邦哥帶大家就通過她的演講了解她。

綜合來源:互聯網思維(ID:webthinking)、華為(ID:huaweicorp)、九三商學院(ID:jssxy93)

01

孟晚舟在清華演講

去年9月26日晚,華為常務董事、CFO孟晚舟在百年清華大禮堂與800名學子,進行了一場思想的對話。

孟晚舟認為,改變世界的都是年輕人,90後不但不是「非主流」,反而正是敢於創新的90後,將主導智能社會的發展。作為華為2017屆校園招聘宣講會的收官之站,講真,孟晚舟的演講信息量確實很大,以下是演講精華。

「大學之大在大師 企業之強在強人。」

「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心中有信念。」

「英雄不問出處,出處不如聚處。」

「金子其實不發光,選擇比天賦重要。」

清華的同學們,你們好!非常榮幸能有這個機會來清華園和大家交流。

我很幸運,能夠在這個偉大時代與華為一同成長;同學們更幸運,因這個偉大的時代才剛剛開始。借用培根的一句話就是:黃金時代,就在眼前。

大學之大在大師,企業之強在強人

首先,我要向清華的大師們致敬。

梅貽琦校長說過,大學之大,不在大樓,而在大師。華為理念也是一樣的,「大學之大在大師 企業之強在強人」。一個企業的強大,不在於收入強,也不在於是不是世界500強,而在於它能不能凝聚起全球最頂尖的人才。

清華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華為也是堅持「艱苦奮鬥」、「大勝在德」的價值導向。

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心中有信念

常常會有人問,華為能夠持續成長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以客戶為中心」。28年來,華為始終堅持為客戶創造價值,這也是華為存在的惟一理由。把普世的真理做到了極致,你就已經走在成功的道路上。

在日本地震、尼泊爾地震時、華為人都沒有撒腿就跑。你不拋棄客戶,不放棄客戶,不盯著客戶口袋裡的錢,才能把錢賺進自已的口袋!

第二,長期堅持艱苦奮鬥的精神。馬克斯?韋伯說:「任何一項事業背後,必須存在著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

2011年,日本9.0級地震,引發福島核泄露。當別的電信設備供應商撤離日本時,華為選擇了留下來,地震後一周,我從香港飛到日本,整個航班連我在內只有兩個人。在代表處開會,餘震剛來時,大家臉色剎變,到後面就習以為常了。與此同時,華為的工程師穿著防護服,走向福島,搶修通信設備。勇敢並不是不害怕,而是心中有信念。

華為在大機會時代,拒絕機會主義,始終聚焦管道戰略。過去28年來,華為抵抗住了很多「賺快錢」的誘惑,拒絕今天的快錢,才能持續賺到錢。

華為從不追求當期利潤最大化,保持對未來的持續投入。人們看見了我們在經營上的成功,沒看見我們在冰山下的努力。2015年,華為研發投入高達596億,占銷售收入的15%。過去10年,華為累計投入2400億元進行研發創新,17萬員工中研發人員佔比高達45%。未來幾年,華為每年的研發經費會將超過100億美元,其中15%-30%投入基礎技術研究和創新。用今天的錢,建明天的能力。

在自我創新的同時,華為堅持開放式創新。華為與全球逾百所高校及研究機構合作,與2位諾貝爾獲得者、100多位院士、數千名學者同行。

華為堅持「財散人聚」的理念,建立了廣泛的利益分享機制。對內,創始人任總只留了1.4%股份,其餘分享給了員工;對產業鏈「深淘灘,低作堰」,讓利給客戶和供應商;未來,華為希望建立一個開放共贏的ICT生態圈,共同做大產業、做大蛋糕,但華為只取1%,其餘的都留給廣大的合作夥伴們。

我們以客戶為中心;堅持艱苦奮鬥;聚焦主航道;保持戰略投入;開放式創新;堅持利益分享機制;這些都將支撐華為持續成長。

除了勝利,我們別無選擇!

ICT技術將驅動人類社會從「物理世界」走向「數字世界」,在向智能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將給ICT行業創造15萬億美元的市場空間。

變革,就是勇敢者的新世界!

那麼,新世界將由誰來主導的呢?

每一代人都對下一代人有或多或少的看不慣,比如美國二戰後「嬰兒潮」,被稱為垮掉的一代。正是這垮掉的一代,改變著科技史的進程!讓我們看看垮掉的一代裡面都有誰?比爾?蓋茨、喬布斯!

今天,還有扎克伯格、馬斯克也在改變著世界。

錢學森28歲時就已經是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牛頓22歲就奠定了微積分的理論基礎;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時僅28歲。

改變世界的從來都是年輕人!

70後覺得80後「不靠譜」;80後認為90後「非主流」;90後認為00後「二次元」。每一個時代都有鮮明的特點,每一代人也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華為尊重個體差異,不統一思想,只為共同的目標而群體奮鬥!我們認為,90後不僅不是非主流,而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弄潮兒!

改變世界的就是你們!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胸懷世界:願意迎接世界性的問題和挑戰,在解決難題、面對挑戰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視野和胸懷。「最優秀的人解決最大的問題」,真正的人才,不會願意在一個平庸、安逸、缺乏挑戰的環境中虛度光陰。

堅韌平實:不浮躁、不急切、願意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期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人才,接受不了我們,我們也接受不了。心態浮躁對ICT行業有極大的破壞力,我們提倡工匠精神。

洞察新知:變革時代,惟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發現、認知和理解,只有這樣才能駕御這個世界。

英雄不問出處,出處不如聚處

在華為是「英雄不問出處,貢獻必有回報」,但我今天要說的是「出處不如聚處」!

「出處不如聚處」是清朝梁同書的名句,是說原產地再好,也要有一個好的聚集地。

人才是因為聚集才產生價值。清華是一個偉大的人才聚集地,在這裡,以知識論英雄。華為更是年輕人的好聚處。因為,只要是敢拼、敢闖,聽見槍聲就想衝鋒的年輕人,華為就給予最好的機會;責任結果好,成長潛力大的年輕人,華為就會給予最好的待遇,我們要的就是「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精兵強將。

華為的人才觀:

第一、打開組織邊界:炸開人才金字塔尖。傳統戰爭,是機械化集團軍作戰。現代戰爭卻是「班長的戰爭」,華為的組織架構就是在適應現代化作戰方式的轉型,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呼喚炮火。

隨著華為的組織結構變革的深入,「班長」將有更多的作戰能動性和更廣的作戰半徑,以及更高效的炮火支援。

第二、跨越專業邊界:人才循環流動。未來世界的創新點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邊緣科學上,因此,我們也在培養跨界的人才。在華為,我們在人才培養機制是「打破專業界限」,「打破崗位界限」,通過人才的有序流動,跨崗輪換,培養面向未來的「之」字形人才。

第三、突破發展邊界:以責任結果為導向。

不拼爹,不拼媽,一切看貢獻和能力。幹部選拔沒有年齡、資歷標準,只以責任結果貢獻為考核標準。

金子其實不發光,選擇比天賦重要

「是金子總會發光」,同學們知道是從什麼時間開始出現的嗎?有人說是尼采說的,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世界人民喝這碗心靈雞湯已經100多年了。

金子並不是發光體,把一塊金子把放黑屋子裡,哪有光輝呢?清華的同學們,都是精英中的精英,都是學霸中的學霸,在你們面臨畢業,在人生的岔路口,選擇什麼樣的平台,往往比天賦本身更重要。

華為如何讓金子發光?

首先,在華為,可以讓你擁有全球視野。近三年,約有700名全球頂級科學家加入華為。加入華為,你將站在公司的全球化平台上工作與思考,與牛人一起共事,你也可以成長為牛人!

華為把人才放到全球平台去打磨,金子折射陽光的機會就大了。

在華為,我們不論資排輩,年輕也能當將軍。現在的華為,60%的部門經理是85後,41%的國家總經理是80後,我們還有80後的地區部總裁。在華為,3年,從士兵到將軍,不是神話。

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華為在實戰中選拔人才,通過訓戰結合培養人才。華為的英雄都是在泥沆中摸爬滾打打出來的。華為不論資排輩,所以華為的英雄「倍」出不是一輩子的輩,而是加倍的倍!

華為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華為的培訓體系十分完善,我們是像戰鬥一樣訓練。

新員工培訓,幫助你理解公司、快速融入;優秀員工,戰略預備隊培訓,循環積累專業能力;初級、中級管理者,通過幹部發展項目,完成管理者的轉身;還有高級管理者,通過研討班提升視野,理解戰略、踐行核心價值觀。

按價值定薪:牛人年薪不封頂

華為應屆生招聘的定位不是招「學徒」,而是招「最優秀」的學生。

我們已經不是來簡單地補充人手,而是來招聘潛力無限的戰略儲備型人才,以應對將來的不確定性。

以前,我們是按學歷定薪。從今年起,華為將按價值定薪。充分考慮優秀學生的潛在貢獻價值,特別是牛人年薪也不封頂。簡言之,你有多大雄心、有多大能力、有多大潛力,我們就給多大薪酬。

在華為,奮鬥越久越划算,工資變成零花錢。華為的薪酬水平高於行業普遍水平,除了工資、獎金以外, 長期激勵計劃的收益,隨著你的責任及貢獻,將在在你的年收入中占很大比例。

到華為,短期暴富是不可能的,但只要你腳踏實地,與華為一起成長,分享成長的收益,並不是難事。

華為堅持知本主義,知識就是資本,過去資本僱傭人才,現在人才僱傭資本!

持續奮鬥、創造價值是年輕人的責任與義務!

在華為,人人都是合伙人。在華為,你不是為華為打工,你是為自己創造價值。

華為近30年的英雄劇場,上演的正是「個人英雄」與「群體英雄」的交響樂,我們在群體創造,群體奮鬥的過程中,共享成功,共享利益。

持續奮鬥、創造價值是年輕人的責任與義務!歡迎大家加入華為,與我們一起領跑。

02

孟晚舟北大演講:

讓理想與現實更加豐滿

同時,孟晚舟也到北京大學發表過演講。在演講中,孟晚舟引用清朝梁同書的名句「出處不如聚處」,來說明北大和華為都是「人才因聚集而產生價值」,希望一代青年學子能選擇華為,為科技創新的理想而奮鬥。

孟晚舟清華大學的演講引發了青年學子的強烈共鳴,而在北大,作為華為2017年校園招聘宣講會的收官之站,孟晚舟與學生們進行了更多互動,在答問環節精彩紛呈。

演講語錄

「今天,在未名湖畔的演講,讓我有點小忐忑。如果談錢,詩人可能會跳出來罵我,因為「未名湖是個海洋,詩人都藏在水底」,詩人都是淡泊名利的;如果不談錢,你們又會問我,難道招聘只談情懷,不談錢嗎?

其實,生活是美好的,理想與現實同在。華為的英雄兒女,無論在撒哈拉沙漠,還是從南美南到北美北,都飽含著對勝利的渴望和執念,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持續奮鬥,讓華為成為了ICT行業的領跑者,也為家人帶來了優越的生活條件。今天晚上,讓我們一起展望智能社會的美好,理想與現實必將更加豐滿。

我要向北大的大師們致敬。

魯迅先生設計的北大校徽,讓我們讀懂「三人為眾」的意義,三個人在校徽上的形狀看上去又像是人的脊樑,我猜想魯迅先生正是通過這樣的設計,期許著青年學生成為國家的脊樑。

但是,三個人一分開,我們就看不到骨、看不到脊樑、看不到精神了。人,只有抬起頭,挺起胸膛,才能看到世界,才能看到前進的方向。當我們低下頭的時候,只能看到自己的小圈子,坐井觀天的舒適讓我們與社會的進步脫節。

挺起脊樑,勇敢前行,正是一代又一代北大人所踐行的價值觀,這和華為堅持的「艱苦奮鬥,開放創新」是同一種精神。同時,華為也和北大一樣「兼容並包,思想自由」,華為的心聲論壇是我們的「羅馬廣場」,在這裡我們渴望聽到大家的批評;華為的文化是開放的咖啡文化,在這裡我們渴求吸收宇宙的能量。」

問:我經常看見新聞報道,華為有提到「無人區」、「前途迷茫」、「找不到方向」等等。請問怎麼理解?如果華為對未來感到迷茫,如何保持高速增長呢?

孟晚舟:這段話出自任總在2016年全國科技大會的發言。任總同時也提到了,華為有信心在2020年銷售收入超過1500億美元。

任總提到的無人區和迷茫是純粹對科學技術的迷茫。作為資訊理論基礎的香農定理、作為信息工程技術基礎的摩爾定律都已逼近極限,如果不能突破時延和帶寬的極限,人類社會如何走向智能社會?

而迷茫中也醞釀著新技術、新機會、新突破,這是對科學家、未來人才突破基礎理論的期許。我們正在炸開人才金字塔,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吸引優秀青年的加入,共同突破迷茫,走向未來的智能社會。

華為的2012實驗室早已開始對未來5-10年的前瞻性技術進行研究。在下一代通信技術5G領域,我們已有重大技術突破,領跑行業。

問:華為公司現在體量已經很大,隨著大量興起的年輕科技公司的競爭,華為若想維持現在的市場份額,困難也越來越大。華為繼續做大做強,需要有新的增長點,請問華為今後新的增長點在哪兒?

孟晚舟:首先,我得說這是一個不準確的說法。未來不是困難越來越大,而是機會越來越大,關鍵看有沒有能力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風一停豬就會掉下來,未來不僅僅在於市場空間有多大,而是能否持續保持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ICT技術對各行各業的改造正在加速,使能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華為所聚焦的ICT行業市場空間不斷擴大,到2025年將會達到15萬億美元的數字轉型市場空間。未來的智能社會,ICT網路和智能終端是基礎。智能社會的發展必然帶來無法想像的數據流量,比如4K高清視頻,VR/AR、物聯網、雲服務等等,這些都需要ICT網路來接入、存儲、傳送和分發,也需要各種各樣的、海量的智能終端。

華為的戰略就是聚焦主航道,我們就是對準大數據傳送持續衝鋒,抓住大數據洪水的戰略機會。把網路修得比太平洋還寬,建設聯接無處不在的全聯接世界。我們提供全聯接世界需要的基礎網路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比如基站,光傳輸、數據中心、雲計算等。所以說未來不是困難越來越大,而是機會越來越大。

您提到的新的科技公司與我們是生態合作夥伴關係。雲計算、大數據催生了很多新的科技公司,這些公司既是華為的客戶,同時在產業鏈中也有競爭和合作關係,華為的目標是共同建設健康的生態環境和產業鏈,共同把餅做大。

問:華為業務規模擴大,組織越來龐大,但是質量越大,慣性越大,華為怎麼避免大公司病?怎麼簡化內部繁雜的流程?

孟晚舟:華為1997年起,開始向IBM學習IPD集成開發管理體系。這是華為成為國際化大公司的關鍵。這些年,華為各個方面向西方公司學習,管理諮詢費支出達到幾十億美元。

華為的核心價值觀「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艱苦奮鬥,堅持自我批判」當中的最後一條是堅持自我批判。過去的成功不是未來成功的可靠嚮導,不能陶醉於過去的成功,迷信過去成功的經驗,要敢於不斷的批判自己,在華為內部我們建立了一個叫「藍軍」的實體組織,藍軍的使命就是不斷的攻擊華為,在藍軍的攻擊中我們不斷的改進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在華為我們對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分開進行管理。對於確定性業務,要求不斷提升效率和質量,向一線作戰部隊授權,把成熟的經驗和方法固化到流程中;對於不確定性業務,我們鼓勵試錯,不斷總結、不斷進步,用最優秀的人去解決最難的問題,以責任結果為導向。

華為堅持讓聽得見炮火的人呼喚炮火,讓客戶的壓力無損耗的在組織內部進行傳遞,把客戶滿意作為華為管理持續改進的源動力。

問:網上很多報道說華為要求經常加班,不加班就會影響考核和晉陞機會,請問這是真的嗎?

孟晚舟:今天到場的華為同事,至少已經在華為工作10年以上,他們的樣貌、他們的精神面貌哪裡有歲月的痕迹?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得益於7X24小時的加班?

首先,華為並不鼓勵加班。我們希望員工能高效工作,在工作時間內完成工作任務。我們評價員工是以責任結果為導向,而不是看你是否加班。當然因為全球化的業務發展,時差的原因,有的時候,我們確實需要在晚上或者周末,和一線開開電話會議、回回郵件什麼的。

說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以前看到一句話:「人生的差別就在8小時之外」,我很贊同。想像一下,工作了8小時之後,有的人選擇放鬆、娛樂、刷朋友圈,而有的人選擇閱讀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幾年後,差距就拉開了。

我想說,大家把加班和進步這兩個問題混淆了,不是因為加班你得到了晉陞,而是因為你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時間、更多的努力,所以你進步了,所以你晉陞了。任總曾經給我們講過一個小故事,在馬賽馬拉的草原上,你只有比別的羚羊跑得更快,才有可能生存。

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關鍵是看你怎麼選擇。

大學之大在大師,企業之強在強人。

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心中有信念。

英雄不問出處,出處不如聚處。

金子其實不發光,選擇比天賦重要。

MORE | 更多原創文章

推薦邦哥的好朋友「企業創投聯盟」,ID:cvcba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降關稅背後:美國車企裁員、關廠,來中國搶錢!
阿里保駕護航的寶寶樹成功上市,總市值超115億港元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