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形象何以英雄變亂臣賊子,郭沫若等終恢復阿瞞真形相

曹操形象何以英雄變亂臣賊子,郭沫若等終恢復阿瞞真形相

接上文「曹操從英雄到賊子的推手:陳壽與習鑿齒、朱熹、羅貫中」

上文我們講述了曹操形象的轉變關鍵點在南宋朱熹時期,那麼,南宋為何會有如此大轉變?

(1)南宋後知識精英觀點對大眾產生了根本影響,《三國演義》最終定型

在曹操評價轉變背後,《三國志注》的作用不能小覷。因為,裴松之寫作的一些橋段成為民間反感曹操的重要話餅,也稱為知識精英階層即使在「尊曹」時期也對其批評的重要原因。

其中如呂伯奢一家被殺、為報父仇屠城等,在一般人看來都是非常難以被接受的。

更危險的是,「忠奸」「正統」等純理念的問題在南宋比較流行。其根本原因就是自真宗後,因為北宋對外妥協,雖然給予臣子較大的言論自由,但卻是一種「儒家」言論的自由,宋朝皇帝主動將「治理天下」的權力與儒家「共享」。

趙立新飾演曹操

但在這種「共享」過程中,卻是用「儒家思想」規範言論,由此,從某種程度上說,更加強了言論、思想方面地控制。由此,對「正統」問題開始糾結起來。不僅僅對曹操的評價日漸多元化,對晁錯等西漢歷史人物的評價也更趨多元化。

由此,對曹操的「否定評價」由之前的在知識精英層流行,傳遞到大眾層。在南宋的各種曲藝曲種,例如說書先生們(那時還沒有評書相聲,但與之類似的曲種已經出現,所以,我統稱為「說書先生」)的「尊劉貶曹」現象就很明顯。

這說明當時的人們對曹操評價已經轉變,否則民間曲藝不會去說「民眾不愛聽」的東西。因為,那全是靠普通百姓地支持,一文錢一文錢賺的。你說的人家不愛聽,人家不聽不給錢,你怎麼活?

由此,我們更難看出,南宋在經濟繁榮之上,從民眾到精英都有一種對忠臣地呼喚、對奸臣地鞭撻的心理需求。

不幸的是,因為曹操名聲大且「劣行」又被公認,他也就成為「亂臣賊子」的代表了。

南宋之後,元朝統一,元朝的「儒家化」努力最終失敗,在這一過程中,漢人知識精英、大眾對上述心理需求更加迫切,終至《三國演義》做了總結鋪墊。《三國演義》作為一部在「民間文學、曲藝」基礎上由文人升級化的作品,代表了幾百年來人們在「弱勢漢人」情形下的一種自我解救——儒家固化的必然結果。

周潤髮飾演曹操

特別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從文藝筆下被廣而傳頌後,在儒家思想「固化」為統治者馭民工具後,就已無法改變他的「奸雄」「奸臣」「亂臣賊子」形象了。

(2)從1950年代到現在的「尊曹」階段

雖然曹操自南宋後對曹操的評價就不高,但並不意味著統一意識,人們仍然對其評價兩端。精英和百姓中仍然有不同意見。特別是晚明時期,隨著商業精神衝擊、王陽明思想推進,許多人對其「中和」。例如鍾惺(明代隆萬年間)的觀點就很有代表性: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氣,豈能苟爾化為群?向帳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謂無情。

1956年,為曹操「翻案」則由陳寅恪先生的關門弟子萬繩楠首先發槍,直到今天如果有人只是一味的「貶曹」,恐怕迎來的只能是蔑笑了。

萬繩楠先生在《新史學通訊》1956年第4期上,發表《關於曹操在歷史上的地位問題》一文,從現在看萬先生的觀點幾乎是「常識」,但在當時確屬「驚世駭俗」的觀點。萬先生的觀點在史學界引出一陣反響。

張豐毅飾演曹操

1957年以後,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某位大人物誇獎曹操,其後1959年再次推崇。上行下效下,歷史學界開始定調。

1959年2月,翦伯贊先生髮表《應該替曹操恢複名譽:從「赤壁之戰」說到曹操》;3月,郭沫若發表《替曹操翻案》,對評價曹操起到了「總結性」陳詞的作用。

再之後,隨著人們觀念的轉化,曹操即使不是英雄也是梟雄,對中國歷史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基本成為今天的主流評價。

不可一世的日不落英國,在中美加勒比海60年何以被打敗

東歐千年爭霸簡史:七大過客與弱小的莫斯科

人死如燈滅!活著壓著我死了還壓著,我們要清算張居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李鴻章出訪歐美回國就被罰俸一年,德國馬屁沒拍好很憤怒
慈禧為何對「三門灣事件」強硬?從她的兩次政變說起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