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讀王薌齋的習拳六要,你能悟出那些關於太極的習練之道

讀王薌齋的習拳六要,你能悟出那些關於太極的習練之道

文|網路編輯|禪音

功夫要上身,非苦練不行,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不過話說回來,一味苦練未必就能成就,我覺得,練拳得時不時地玩著練,耍著練,還要似練非練。

李仲軒年輕時要去上海謀生,臨走跟尚師說,怕到了大城市沒地方練拳,尚師說,沒地方就在腦子來練,拳打卧牛之地嘛。這個在腦子來練,其實就是玩拳。這個玩,不是弔兒郎當、嬉皮笑臉,是玩索,琢磨,再白話一點兒,就是找勁,找感覺。

孔子學易,維編三絕,極下工夫,不過最後卻說要了解易的精神,非玩索之不可,為什麼?我以為是掌握了基本東西後,以一種非常放鬆超脫的心態去參究,和小孩子做遊戲一樣,很認真,很投入,但確實又在玩。所以孔子有個了不起的總結,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拿練拳說,學就是下工夫,思就是玩索,練得時候不能一味蠻練,得琢磨著這個勁對不對,這個動作有什麼用,這樣才算真會練,腦子才會化,功夫才上身。

玩得境界其實很高,因為心態好,沒有功利心,不是整天想著出功夫,把自己弄得緊張兮兮。內家拳要得就是這個心態,心態正,心意才能和,才能往虛靈上走。一緊張,什麼都沒了。原來看老師練拳,幾乎就不大正兒八經,就再那來走來走去、晃來晃去,現在有點明白,其實老師在找感覺,這就是行意啊。

禪宗講修行,有兩個說法:悟後起修,先修再悟。我覺得內家拳也有個悟和修的關係,不過是一層修一層悟,不修不悟,即修即悟。下了苦工,再一琢磨,一比畫,說不定立馬氣象一新,像禪宗祖師看花開悟,此生不負寶劍磨礪。

無規矩亦要合規矩,王薌齋的習拳六要是此道經典

大成拳無套路練習,以不注重招法,因而一些初學者往往感到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甚至個別人因此而中止練功,殊可惜耳。為此,大成拳創始人王薌齋老先生曾撰寫過練習大成拳技擊功法的「習拳六要」,以為初習大成拳的入門之法。「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由此則可循序漸進,步入大成拳之正軌,日久功深,登堂入室,至於上乘。

(一)要知拳益

不學拳是不要命的獃子,所以說拳功對人身關係之極切要,能健身體養性命,人人應知此理,應習此拳,普勸吾人練習之理由,一語道盡。若使吾人知習拳之樂,習拳之益,致力於練習功夫,定有欲罷不能之勢。誤入歧途,吃力努氣傷及身體,是學習者之錯誤,非拳不可習也。

拳功如作到妙境,真得竅要時,在他人看來反認為不精熟、不好看者有之。故要知習拳為已而非為他人也,此防身養身貼骨之事也,更須平時一心存之於拳,蓄養氣血,無論何時何地何事俱無不拳。拳皆在操練,有時限之功夫,不如無時限之功夫,純正確也。所以非有固定時間及場地不能練習者,未必儘是也。

(二)要明拳理

拳有拳之理,拳之法,拳之意,得其法、理、意,方得謂之能拳。故有拳法,而無拳理者非也,有拳理而無拳意者亦非也。拳之動,其法不一,而有原理;動靜變化,機神無方,出之自然,臻於神妙,蓋出於一意之支配,得理盡法而成其用。所以習拳,理字最為緊要。理字須從規矩得來,能於規矩中得理參透,方能有成。妙悟在已,學須自成。習拳者得其理,然後方可與言氣力。有氣有力,而不合於理,非有用之氣力。知其理而不能用於氣、用於力,亦非真理。理與氣合,氣與力謀,動靜合於理,則氣力為之用,而氣力之神妙自見。然神其用者,還權之於意,故習拳之初,對其法、理、意,均須貫底認識,方有所遵循也。

(三)要重樁法粗跡

世人多以拳為技,不值一習,豈根本之論哉?拳為吾人動之始基,其理簡而明,其跡粗而顯,其妙用在幾微。故論拳理,言之深者,根於幾微,言之淺者,本其粗跡。夫粗跡者,極簡極易之動作方法也。得此粗跡,即能變化無窮。但非今之拳套招法也。拳之粗跡為何?乃樁法是也,豈可因其平易而忽之耶?觀乎拳之功用至神者,無不由此一站生出也。習拳須先求下手及著實功夫之門,習拳下手處,站樁是也,久站乃為著實功夫之門也,舍此恐無真實下手處。故學者應以此學,教者必以此教,習認在此,志向亦在此。終日乾乾,奧蘊自得,教習之道,不過如此,微乎!微乎!

(四)要做體認功夫

習拳須知,「心傳意領」四字,是得力關頭,此四字繫於體認二字中求之,體認是一種實行功夫,乃運用意之支配,發揮自身之智能體能作用,將腦所接受者,使身體實行出來,以身驗之,並以求其所不知者是也。要知心傳口授,非真學真知;須得自已實行,方是實學實知。且精神氣力之運化,非由體認不是自知自發自成也。

體認功夫有內省、外觀、實驗三要點,缺一不可,內省者,直察自已之意象如何也;外觀者,內省自已,外觀他人,以他人之表現,參證其內容,作內省之助;實驗系合內省外觀之所得,行之已身,而得有實效之事也。

習拳有得於師者,有得於已者;得於師者為規矩,得於已者乃循規矩、經體認,實得於身之妙用也。學拳不得於身,則規矩無益於已。

論及體認,原有力、氣、神三步功夫,力、氣、神皆體認功夫。分言之,則習拳功夫深淺之界限;合言之,心一氣齊萬力並足。力氣神原有不可分離之性,三者實統基於一氣,氣調則神經之訓練、血氣之調整、筋骨之鍛煉,均得體認之實功,故曰三步功夫也。樁法所示要點,皆為養此氣而培人生之基也。

(五)要去三病

習拳有三病:一曰努氣,二曰吃力,三曰挺胸提腹是也。染得此三病,則動靜不合於理,拳功定難得力得氣。習拳吃力,是一大病。近之授拳者專以快、用力教導初學者,誤矣。教以快、用力,是欲其手足用力也。要知四肢用力,心身真勁力必淤結,久之為害甚大。於今學拳者應明此害,避之遠之,庶幾免入歧途也。

今之習拳者,多急急於拳套(指套路—王選傑注),用暴力以求迅速和美觀,全身氣孔為之閉塞,而於自身氣血之流通,實有阻礙。所有拳家凡用暴力是,無不努目皺眉,頓足有聲,先用其氣而後用其力。至練畢則長吁短嘆,急喘不止,傷及元氣。所以往往有數十年功夫而終為門外漢者,豈非用拙力之所致哉?

(六)要作實功

習拳忌好高求速,恐不達也。某員請示發力,予答之曰:汝已能得環中味道,當能自信,對發力要領,恐尚未能領略。因發力種類甚伙,無應用經驗,敢斷言不易知也。望加意用功,屆時必將詳告。現在即告亦不能懂,即懂亦不能行,慮有務高反低之病也。

功夫宜恆久,朝夕操練,無時或已,得有日新成績,方是進步消息。語云:非有百折不回之真心,豈能有萬變無窮之妙用。

用功覺得全身氣血川流,身體有物,養性斂神,全體無滯,是初步功夫;若聽全體嘶嘶有聲,無論行坐,一觸即能跌人丈外,是中乘功夫;身外生氣,光芒四射,如用目視人,其人如失知覺,然後漸入神化之境矣。

若如此已入武學正途矣!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太極,讓你我的生活慢一點
太極拳是本書,每讀一遍都是心靈的最好洗禮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