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吳非: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

吳非: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

吳非: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

吳非: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

十年前,我曾和一些老教師討論一個話題:一位教師在專業方面能走多遠。兩位退休的理科名師說:從學科而言,語文教師的個人發展空間比理科教師大得多;因為他的思想情感體驗遠多於其他學科,他的想像力更豐富,創造的機會可能更多;如果他有出色的表達能力,他起的作用更大,特別是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影響。他們列舉很多實例證明:語文教師向高一層次發展並獲得成功的人多於其他學科。

那次談話給我的印象很深。

其實,所有的學科都值得從業教師去熱愛。我在中學,看到很多老師都很珍視自己的專業,他們從自己的學科中獲得教學的樂趣,也獲得生活的樂趣。一個連自己的專業都不愛的教師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教師。有一次我看一位體育教師的教學筆記,驚嘆於她的文字表達能力,從說明文的要求看,她的語言簡練準確,我稱讚她的語文水平高,可是她說「我是因為喜歡體育才學好語文的」。

我們從事的學科教學被認為是一種「專業」,如果我們所做的一切無法給學生「學科」和「專業」的認識,我們的教學可能就是失敗的。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就提出《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對教師專業化作了明確說明,提出「應把教育工作視為專門的職業,這種職業要求教師經過嚴格地、持續地學習,獲得並保持專門的知識和特別的技術」。作為一種「專門的職業」,它既要經過學歷教育,還得不斷地學習,只有通過「嚴格地、持續地學習」,才能提高專業素養,保證自己的「專業」地位。然而,究竟有多少同行認識到這一點呢?

現在教師自覺學習,保持專業修養的意識並不是很強。以語文學科為例,已故的張翼健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語文教育的主要問題是語文教師自己不讀書。」而顧黃初教授生前也曾嘆息:「語文教師成了要別人讀書而自己不讀書的人。」其實有關語文教師不讀書的笑話,教授們沒我們聽得多。某地有名師建議:「高考要考十多本文學名著,學生沒時間讀;能不能請專家們把這些名著編成提要和題目,讓學生去背?」教師如此弱智,學生能否看得起他,姑且不論;他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誤解,降低了「專業」地位,罪莫大焉。

高考折損了許多教師的教學智慧,也摧毀了一部分教師的專業意識,教師的專業水平下降,學科的地位也會下降。如果教師把全部精力都用於鑽研高考,非常可惜也非常可悲。我們注意到,相當多的教師除了高考中考,對專業領域內的許多問題竟然沒有任何興趣(他們甚至說不出任何一種專業雜誌的名稱)。江蘇的一位資深教師曾質問:「萬一取消高考,語文教師怎樣上課?」這句耐人尋味,發人深思。

對受教育者而言,每位教師承擔的教學只佔他一生學習經歷中的一小部分。在那樣一個階段,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素養應當高於學生,非此不足以為師;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教師應當表現得比學生更善於學習,因為「教會學」也是他的專業技能。在短短几年的教學中,教師有可能給學生留下難忘的印象,因為他的風格,因為他的專業素養,因為他的教學素質,——當然還會有一種可能:因為他的不學無術。

我想到,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裡。這或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並有不同的闡釋: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的修鍊;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能發光,一直在照耀著學生面前的道路;教師的進德修業應當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終止。當然,作為一盞燈,他未必需要一直亮著;但是在他亮著的時候,他有可能是耀眼的,奪目的,即使只有一絲光亮,也能照亮學生走過一段路……

進德修業是個人的事,是自覺的追求,對一個勞動者來說,專業素養是他安身立命之本;而對一名現代教師而言,持續的學習將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撐自己作為一個文明人的操守。

本期編輯:項佳楚

吳非: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人教社:關於統編教材中民族英雄岳飛的相關內容說明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