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構建「4C」取向的搖籃課程

構建「4C」取向的搖籃課程

園所簡介西安市第一保育院1938年誕生於革命聖地延安,原名陝甘寧邊區戰時兒童保育院,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創辦的第一所幼兒園,被譽為「紅色搖籃」。毛澤東的題詞「好好的保育兒童」作為辦園宗旨,傳承至今。新時期,一保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幼兒園」、教育部幼兒園園長培訓基地、陝西省示範幼兒園。

辦園理念尊重幼兒需要,挖掘幼兒潛能,發展幼兒個性,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基。

陝甘寧邊區戰時兒童保育院在抗日烽火中誕生。在特殊的環境中,保育院開創了最原始也最科學的兒童教育法——保教合一。長期以來,「好好的保育兒童」(毛澤東)、「耐心的培養小孩子」(朱德)、「新的戰士在孕育中」(林伯渠)、「保證兒童身心平均發育(徐特立)」等要求,成了一保人從事保教工作的基本準則。

今天,一保遵循「設計—實踐—反思—休整—再實踐」的思路,以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需要為出發點,建構起了以「Children」(兒童)、「Culture」(文化)、「Community」(共同體)、「Comprehension」(理解)為取向的「4C」課程,從而使一保的園本課程有了新的時代內涵。

把兒童作為課程的出發點

課程目標是制訂教育教學計劃、評價教育教學效果的依據。園本課程建設的初心是為了兒童,其目標指向兒童的發展。

課程本身不是目的,課程的目標——兒童才是關鍵。搖籃課程提倡讓每一個孩子在「奔跑」的過程中,建構認知圖式,不畏認知衝突,積累豐富經驗,「讓每個孩子都成為亮晶晶的星」。

基於此種課程目標,長期以來,一保以兒童為本,探尋各種「基於幼兒興趣」的活動樣式,將革命傳統教育內容融入到日常教學之中,從而培育愛國堅毅,擁有文明習慣、良好品格、創新思維,傳承紅色基因的一代新人。

在傳承文化中創新課程內涵

戰爭年代,前方將士的子女、犧牲烈士的遺孤、貧苦流浪的難童們……他們的生命安全與身心健康是保育院關注的焦點。於是,在以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為主的課程中,保育院呵護著革命火種。新時代,「尊重幼兒需要、挖掘幼兒潛能、發展幼兒個性」成了保育院的追求。於是,一保通過區域活動、主題活動、戶外活動等遊戲和其他課程實踐,提升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促進幼兒個性成長。

從建成至今,保育院的孩子們一直被稱為「保育生」,於是,一保形成了以「小小保育生」為核心詞的「搖籃里的小戰士」「樂園裡的小寶貝」「閃閃未來之星」三個板塊的特色園本課程,每個板塊都包含基礎課程、文化講堂、家園共育及戶外遊戲的設計。

以「搖籃里的小戰士」為例,它就包括憶戰爭歷史的「攻破碉堡」健康活動、憶延安生活的「小米真好吃」社會活動、悟革命精神的「閃閃紅星」音樂活動等內容。與此同時,各班級教師還會根據幼兒興趣生成個性化課程。

在「延安日」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剪窗花、嘗小米飯和南瓜粥,講革命傳統故事,唱革命歌曲,欣賞陝北風景……在班級區域中加入陝北元素和一保歷史相關內容,讓孩子在活動中認識延安,知道邊區保育院,體會延安精神的內涵。一保還會定期組織家長、幼兒開展延安「紅色之旅」尋根活動,感受一保獨具的歷史文化。

今天,一保的課程設計,真正實現了在歷史中延展,在傳承中創新,既培養了幼兒的個性,又發展了幼兒的道德品質。

圍繞教師及隱性課程建教育共同體

在課程實施上,一保注重教育共同體的建設。所謂教育共同體,是指發揮幼兒園內部的教師、家長、幼兒,及外部的園所、社會和專家資源,從各個層面挖掘課程內涵,為幼兒成長提供充分的支持。其中,在課程實施主體上,我們側重對教師的引導;在課程實施的方式上,我們更注重對隱性課程的挖掘。

教師隊伍建設是構建教育共同體的基本保障。一保不斷吸收專業化、多元化的高素質人才,並通過各層級的課題研究讓理論落地、讓實踐生根。「班班有課題研究」要求教師在日常保教生活中注重對幼兒的觀察,就日常工作中的具體問題,開展行動研究。「周周有培訓沙龍」,拓寬了教師視野,更新了教師的教學理念。「月月有反思暢談」,使教師在互動交流過程中,不斷反思,促進個人提升。

同時,獨特的歷史因素,造就了一保非常豐富的隱性課程。因此,在課程實施時,一保教師在實施園本特色課程的同時,更加註重發掘、利用一保濃厚立體的文化環境,讓環境成為園本課程建設的催化劑。例如,圍牆上笑容可掬的朱德總司令和圍在他身邊開懷大笑的孩子們的古銅雕塑、具有延安風格的窯洞式的大門、具有歷史底蘊的戰道活動設施等,都是一保寶貴的課程資源。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特別注重將這些歷史文化資源滲透進課程中,讓這些會說話的歷史滋養幼兒的生命。

以「理解」為核心開展多元評價

課程評價是搖籃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課程適宜性、有效性,促進幼兒發展、提高課程質量的必要因素。在評價時,一保注重運用多元主體(教師、幼兒、家長)剖析課程要素(教師、幼兒、內容、環境),從而更加理解幼兒,理解教師及家長。

搖籃課程理解兒童的生長性。在幼兒評價中,我們堅持用發展性的眼光評價幼兒,既了解幼兒現有水平,又關注其最近發展區。例如,我們為每名幼兒設立成長記錄袋,進行過程性評價;教師撰寫「童真記」,記錄幼兒的成長故事。

搖籃課程理解教師與家長的合作。家長是幼兒園的重要夥伴,一保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我們通過階段性的調查問卷,了解家長對園本課程實施的態度、建議,以及家長的育兒困惑。通過「每日一談、每周一訪、每月一開放、每學期一會」特色課程評價模式,將家園合作關係升華為一種家園友誼。

從歷史中走來,一保的「搖籃課程」從最初的生命安全教育、知識技能教育發展到如今的綜合性課程(4C課程),每名「保育生」在新時代的搖籃里,實現了更高水平的成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09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教育時評:落實懲戒權不能僅靠學校「吃螃蟹」
「3+1」為新教師專業發展助跑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