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真正有福的人,都懂得寬容

心理學:真正有福的人,都懂得寬容

心理學:真正有福的人,都懂得寬容

有人說寬容與謙恭可以被稱為是最有力的智慧。心理學上講,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可以給人以力量,但是如果你選擇讓仇恨的種子在內心生根發芽,便只能吞噬掉自己的快樂。

一個不肯寬容、總是執著於仇恨的人,其實就是在用他人的過錯懲罰自己。原諒他人,是善待自己的最好方法,因為釋放了自己,你才能獲得自由、幸福的心態。

所以一個真正有福的人往往是因為懂得寬容,他們把寬容的態度與行為做到極致,才會有更大的福氣。

心理學:真正有福的人,都懂得寬容

1.寬容是理解與認識:拒絕報復他人,而是接納自己和他人

寬容的基礎是理解,寬容不是道德,而是認識。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複雜性了解和體諒,才有不輕易責難和讚美的思維習慣。

所以當你發現自己對他人產生了直接的敵意,並想到對其產生報復時, 你應該注意自己的這種負面情緒是如何產生的。

與許多習慣相同的是, 期望報復的態度也會提前的顯現出來,而且若這是一種來自於被壓抑已久、未 曾化解的憤怒,比如,你總是壓抑自己的情感,但是你本身又不善於原諒的話, 便很容易在日後的生活中對他人產生直接的敵意。

若你的敵意來自於壓抑的家庭環境、未曾釋懷的過去經歷的話,你出現報復心理的幾率便會極大,因為昨天的不甘心會變成今日的憤怒,而今日的憤怒會促成明日的報復。

壓抑自己的憤怒,從本質上來說,也會讓仇恨情緒大為增加。若你不想成為生活敵視與仇恨的人,那麼你便需要坦然地承認自己的種種不足。

你更需要理解與認識到每個人不同。比如家庭環境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但是父母已經給了我們最好的支持與鼓勵。比如我們要寬容他人的憤怒,我們就需要去理解背後他的人生經歷,我們或許就會更好認識他,也才能真正包容他。

心理學:真正有福的人,都懂得寬容


2.寬容是一種道:學會疏導自己情緒

道家曾講「萬法自然,自然而然。」萬物都有他存在的道理和發展的規則,若是你強行的違逆,銘記仇恨執著於過去,未能夠放眼於未來,便會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讓自身遠離平和。一昧地隱藏自己的不滿與憤怒對個人長期來看並無好處。

曾經我有一個朋友,無論是什麼時候都笑盈盈的,但是她的境遇並不好,若旁人問她,她總是說沒關係過得很好,長期以來十分壓抑。

其實當你感覺不快樂,你便不應該告訴別人說:「我很好。」相反,你應該學會向他人傾訴自己的不滿就如同你會與他人分享開心的事情一樣。

我們需要明白,釋放自己的情緒才讓我們的身心健康。比如化解自己對他人的不滿,不僅可以讓自己的心情放鬆下來更會讓自己有機會贏得他人的理解、信任與尊重。

心理學:真正有福的人,都懂得寬容

3.提高自己的修行:學會適應一些小摩擦

我們需要了解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交際型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難免會出現磕磕碰碰,在他人無意冒犯的情況下,你應該嘗試著讓自己學會寬容,讓自己提高自制能力,寬容理解與誤解。所以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其實是提高自己的修行。

修行並不是一味的包容,修行強調是讓自己不卑不亢,情緒平和,他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去實現。假若他人故意挑釁,刻意傷害,你應該學會讓自己明確地告訴對方:他的行為已經讓你感覺到不適,他應懂得收斂。

有些人心理成熟度不高,在遇到了事情以後極易受到情緒的控制,一旦認為自己受了委屈,便很容易失去自控能力,做出各種報復行為來。

這種報復其實就是內心我執的念頭,情緒遠遠沒有得到釋放,如果我們懂得在這樣的情況下,接受他人的情緒,寬容他人,我們就會發現另一個美好世界。

更多關於自我成長文章可以關注我的專欄

唐若心學:成就最好的自己作者:唐若心學19.9元2191人已購免費試讀

而一直沉淪在報復中的人生也將毫無快樂可言。所以我們要記得遠離報復心理,懂得發自內心的寬容別人,你才有機會去體會美好的生活,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有福氣。

今日話題:你會寬容別人嗎,歡迎探討與交流。

作者簡介:王小林,唐若心學主筆,相信你的態度才是決定命運的關鍵。

心理學:朋友關係再好,也不要做這三件事,否則友誼容易走到盡頭
心理學:婚姻里,女人說這幾種話,只會把男人向外推

TAG:唐若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