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的六大酒鬼

中國歷史上的六大酒鬼

酒,是一個很有內涵的字,它代表了很多豐富的情感。當然,它的這些特點,也引起了人們對它的獨特的喜愛之情。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中國歷史上六大酒鬼。

6.孔融

中國歷史上的六大酒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孔融讓梨的故事人人都知道,可是孔融是個酒鬼的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話說漢朝以前,酒是隨便喝的,直到劉邦開國後,蕭何立法禁酒,此後歷朝歷代每到收成不好的時候,就開始禁酒來節省糧食。不禁酒的時候,大家都隨便放開了喝,也看不出誰是酒鬼。可是這禁酒令一頒發,別人都不喝了,唯獨酒鬼還在那喝,就顯得鶴立雞群了。曹操這個人一直有點糧食恐慌症,這可能是他平生斷人糧道留下的後遺症。一到糧食缺乏的時候,曹操就會頒髮禁酒令。一般人這個時候再怎麼想喝,也得收斂一下,可是孔融不這樣,他直接上書給曹操,說人離不開酒,政事怎麼樣不關酒的事。而且他酒後多失言,怪不得曹操這麼恨他呢。

5. 鄭泉

中國歷史上的六大酒鬼

人們普遍認為北方人的酒量比南方人要好上一些,不過三國時代的酒鬼,北方有孔融,南方卻有一個更勝他一籌的,那就是吳國人鄭泉。鄭泉人稱「酒中奇人」。據《笑林》記載說,鄭泉「博學有奇志,性嗜酒。」他平生最大的心愿是:「願得美酒五百斛船,以四時甘脆置兩頭,反覆沒飲,憊即住而啖餚膳,酒有斗升減,隨即益之,不亦快樂!」鄭泉喝了一輩子酒還是覺得沒夠,臨死之前反覆叮囑家人:「必葬我陶家之側,庶百年後化而為土,幸見取為酒壺,實獲我心矣。」他活著的時候天天喝酒還不算,還期盼死後屍骨化成泥土,能夠幸運的被製作成酒壺,永永遠遠泡在酒里,生生死死與酒不分離!他對酒的執著真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

4.王績

中國歷史上的六大酒鬼

說王績是誰,可能沒幾個人知道,說到五斗先生,可能有點文化的酒鬼都能知道,不過現在的酒度數太高,酒鬼們喝完了酒連話都說不利索,更別說賦詩了。喝的時間越長,腦子裡東西越少,再過幾年,可能連王績這樣的酒界天王級人物也淹沒在風塵中了。王績,字無功,自號東皋子、五斗先生。唐朝山西人,王績的哥哥是個名人,就是有名的大儒王通,據說房玄齡,魏徵都是他的弟子,當然這個可能是後人硬套上去的。王績的五言詩非常出名,被後世公認為是五言律詩的奠基人。而且王績頗為博學,他善於彈琴,曾經改編琴曲《山水操》,還會占卜算卦。是個很全面發展的酒鬼。

3. 畢卓

中國歷史上的六大酒鬼

晉朝是個酒鬼輩出的年代,畢卓就是一個例子,畢卓出身士族,在西晉混了個吏部的郎官干。可是畢卓對坐在辦公桌前統計枯燥的數字毫無興趣,他唯一樂於投身的事業就是喝酒,因為喝酒耽誤公事那是常事。他公開宣布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生。」因為這一句話,畢卓就成了名人,後人喝酒的時候想起畢卓,吃蟹子的時候也想起畢卓,坐著小船喝酒吃蟹,也成了不少人心目中的極樂境界。畢卓更是被賣螃蟹的人尊稱為蟹神。他曾夜間醉後盜鄰人之酒被縛於酒瓮邊,天亮時主人見是畢吏部,嚇了一大跳,立馬道歉。而他卻大笑:"讓我聞一夜的酒香,多謝了。"並讓其打酒再飲,大醉而歸。至今民間仍有"瓮邊醉倒畢吏部,馬上扶歸李太白"的勸酒對聯。

2. 李白

中國歷史上的六大酒鬼

在歷史上,李白被稱為酒仙,這並不是李白的酒量有多大,而是李白的詩歌太過出名。他每做詩,必飲酒,諸如什麼將進酒等等。都是借酒澆愁。後來李白進京拿自己的詩歌給賀知章看,八十多歲的賀知章看到李白寫的蜀道難,激動得老眼放光,一口咬定李白就是太白金星下凡,於是李白就有了謫仙人這個綽號。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詩很好的概括了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而杜甫評價更是不得了: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1.陶淵明

中國歷史上的六大酒鬼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陶淵明對酒可謂是情有獨鍾,他飲酒必醉,最喜歡說的一句話便是「我最欲眠卿且去」。他還寫了大量《飲酒》組詩,表達了飲酒之後的歡樂與豁達。相傳,陶淵明棄官後隱居於廬山下,每日自耕自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地而食,鑿井而飲。每到閑暇時,他就和一幫朋友到兩里外的廬山南麓虎爪崖下飲酒作樂。陶淵明和朋友們每次都坐在黑褐色花崗岩上飲酒作詩,一同取樂。他每飲必醉,每醉必賦詩文,醉倒後便揮手對同伴說:「我醉欲眠,卿且去!」說完就睡倒在石上。日復一日,這塊石頭的中間竟然凹了下去,留下了枕痕。於是,這塊石頭就被命名為醉石。還有就是陶淵明成為彭澤縣令,得到了公孥田。他妻子高興壞了,終於不用餓肚子了。但陶淵明大手一揮,全部種粟,為什麼呢?為了釀酒喝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