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童年微機課的最愛,雙飛燕滑鼠的滾球比遊戲還有魔力

童年微機課的最愛,雙飛燕滑鼠的滾球比遊戲還有魔力

有那麼一些已經老去的產品,它們也許早已淡出人們的視線,但每每想到卻令我們充滿回憶。作為極客之選(微信號 GeekChoice)懷舊欄目,《極客博物館》希望找到這些曾經帶給我們驚喜和感動的產品,帶你重拾它們迷人的特質。

在以往的《極客博物館》欄目出現的所有產品都是一款獨立完整的個體,不過極客之選將會在這一期帶領大家回顧一款配件,儘管是配件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今天的主角就是滑鼠,更準確地說是使用滾球結構的滑鼠。

在微軟的 Windows 可視化操作系統出現之後,用戶不再只依賴鍵盤進行輸入,更多的交互操作必須要通過滑鼠來完成。拋開觸摸交互,滑鼠依然是必需品,即使是筆記本擁有觸控板,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極客之選相信更多的人依然會選擇滑鼠。

今天的主角就是一款滾球結構的滑鼠,它來自於雙飛燕,相信大多數 80 後和 90 後對於這個品牌都有著深刻的印象。這款滑鼠的型號是 SWW-22+,整個包裝也表現出了歲月該有的痕迹。比較奇怪的是包裝背面寫著雙飛燕其他系列的滑鼠產品,並且還帶有其他產品的參數信息,有些會容易給消費者帶來誤解。

包裝內部就是一個非常樸素的塑料殼,因為時間太過久遠和外包裝一樣也變黃了。滑鼠本體還是非常新的,賣家表示這是一個僅拆封未使用的產品。

這款雙飛燕的滑鼠外觀上設計非常樸素,儘管在那時已經有了遊戲滑鼠的定位,但遠遠沒有達到現在的普及程度,大多數滑鼠都採用了這種圓潤沒有稜角,左右對稱的外形設計。從配色上來說,這款滑鼠有些「土」,不過黑色機身與灰色按鍵確實會給人很復古的感覺。

這款滑鼠的定位比較普通,所以僅僅採用了左右按鍵加滾輪的設計,且滾輪無法按下,另外滾輪滑動到某一個位置會有被卡住的感覺,可能是因為時間太過久遠讓橡膠部件發生了一些物理上的變化。

滑鼠底部又一次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時代感,標籤上「3D 滾輪滑鼠」也展示了它的功能。這款滑鼠擁有四個小腳墊,中間部分就是滾球結構,通過旋轉即可打開蓋子,裡面的球體隨之也可以拿出來,相信這個球是很多人童年計算機課上最喜歡的玩具。

滑鼠的發展歷史

說到這裡就必要開始小課堂時間了,滑鼠這個名稱來源於英文的「mouse」,但這款 1952 年的設備是採用了軌跡球的設計來控制,它的原理是通過保齡球的滾動帶動周圍相連接滾軸,以此來判斷 X 軸和 Y 軸的運動距離,無論是外形和體積來看,都不太能稱之為「mouse」。

非軍用的第一款控制游標移動的設備(圖片引自維基百科)

儘管有人將這個保齡球做成的設備稱之為第一款控制游標的設備,但在之後曝光的軍方設計資料上類似設備可以追溯到 1946 年,軍方使用它來操控雷達上的游標,雖然這樣的設計申請了專利,但因為是軍方設備所以被視作機密,此前並沒有正式公布。儘管現在我們依舊能看到軌跡球設計的產品,但在體積和工作方式上都有著非常巨大的差別。

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款滑鼠(圖片引自維基百科)

真正意義上的「mouse」出現在 1964 年,這個發明來自於 Douglas Englebart 博士,這款滑鼠採用了木質外殼,內部有兩個滑輪設備來判斷水平和垂直也就是 X 軸和 Y 軸的移動距離。不過需要明確的是,這個想法確實來自於 Douglas Englebart 博士,但真正製造出最終設備的是他的同事 Bill English,不過這項發明的版權並沒有屬於他們兩個,而是被當時的他們的僱主公司拿到了。

今天文中的主角則屬於第二代滑鼠,在前文中一直都用「滾球結構」來描述這款滑鼠的構造,但其實也可以稱之為半光學半機械式滑鼠,或者是光學機械式滑鼠、光機滑鼠、滾球滑鼠等等。儘管它採用了滾球這種看似機械式的結構,但其實內部是有光學部件進行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移動數值讀取的,而這時的滑鼠也有了 DPI 的說法,而 DPI 比較簡潔的解釋就是滑鼠實際移動一英寸在電腦屏幕上移動的像素數。

第三代的滑鼠就是光電滑鼠,此時底部的滾球結構已經被發光二極體所取代,之後通過類似 CMOS 感測器的組件接收反射的光線,來判斷滑鼠的移動。不過因為 CMOS 精度以及發光二極體本身的技術原因,對於滑鼠墊比較依賴,並且精度會受到限制。

而第四代則是現在比較普及的激光滑鼠,其實他的工作原理和光電滑鼠幾乎相同,只不過因為採用了激光光源、與之匹配的感測器,在定位精度和響應速度上都要優於光電滑鼠。同時,激光滑鼠對於滑鼠墊並不是非常依賴,只要是相對平整的表面都能很好地使用。

一個滾球喚醒的童年

這個滑鼠本身最為特殊的部分就是剛才提到的滾球結構,在取出球體之後,內部可以看到水平和垂直兩個滾軸。球體大多數使用的是橡膠,不過這僅限於它的外層,因為增加摩擦力要使用這種材質,同時球體對於自重也有要求,因為它必須要緊貼桌面,不然就會影響精度表現。

因為外部橡膠包裹,這種滑鼠的弊端也因此而產生,長期使用就會造成很多異物被卷進滾球內部,導致滾軸受到影響,最終影響滑鼠的使用體驗。當時使用這種滑鼠的用戶,拆除滾球吹一吹滑鼠裡面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操作了。

不過正是因為這個滾球能夠非常輕鬆地拆卸,這也成為了童年計算機課上的玩具之一。在計算機課上,除了使用 Excel 表格的彩蛋賽車遊戲以外,這個球可能是最多人消磨上課時光的玩具了,畢竟它不會受到課件演示系統的干預。

@Rubberso 就表示曾經在計算機課上一不小心把滾球掉在地上,因為機房地板上都是各種線材,所以找起來也很麻煩。他表示老師在台上講課,他就在桌子下面鑽來鑽去。

另外,@小煙鬥鬥 則說這個滾球也有人拿來當做彈球使用,可能是因為體積比大號的彈球稍小一點,並且重量也不輕,使用起來更加趁手。當然,因為球相對小一些,所以也不容易被對手打中。

被淘汰的 PS/2 介面真的延遲更低?

除了滾輪結構以外,這款雙飛燕滑鼠還有一點特別的地方——PS/2 介面,這個介面是台式機專門針對鍵盤和滑鼠推出的介面,不過在 USB 普及了之後現在幾乎沒有新品滑鼠再使用 PS/2 介面了。

不過 PS/2 介面確實有自己的優勢,但同時肯定也是有不足的。第一點優勢是在速度上,PS/2 介面和 USB 介面在原理上是不同的,所以按照理論上來看,有很多人「鼓吹」PS/2 介面的響應速度更快,但這一點其實很難被證實;第二,PS/2 介面支持鍵盤真正全鍵無沖,現如今很多 USB 介面的鍵盤也宣傳是通過一些模擬的方式實現的,在響應上確實不如 PS/2 介面;第三,PS/2 介面不存在兼容性問題,本身就是針對鍵盤和滑鼠單獨定義的介面。

在劣勢部分,PS/2 介面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不支持熱插拔,所以在開機之後如果需要更換鍵鼠的話那你必須要重啟一次才可以;第二,PS/2 介面由多個針腳組成,並不是為了經常插拔設計,如果你經常更換的話,可能會導致針腳折彎,或者插頭損壞。

不過這兩種介面都可以通過轉接頭進行轉換,現在的鍵鼠產品已經很難見到轉接頭了,畢竟有些主板廠商都已經不再支持 PS/2 介面了。在中間換代時期,全新的鍵鼠一般都會在包裝內贈送一個轉接頭,其實那時所有設備肯定都支持兩種介面,贈送轉接頭無非是更多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作為一款配件產品,滑鼠的變遷承載了很多人童年的記憶,尤其是滾球結構的滑鼠,也成為了趁手的玩具。而在極客博物館中能以配件身份單獨亮相的產品,滑鼠或許是最為成功的一個,尤其是雙飛燕這個品牌,無論是認知度或者普及程度都是相當成功的。

(圖文、配音 @SeaGreen,視頻拍攝/後期@小煙鬥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想在虛擬世界裡交朋友,先來 ZEPETO 里捏個臉吧
午夜十二點,我在香港油麻地看一群人買遊戲機

TAG: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