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懂得審美,才是一個人最奢侈的自律

懂得審美,才是一個人最奢侈的自律


 

請點擊

上面藍色字免費訂閱本賬號!


財經刊


三味文摘

養身術


作者:

林子樹

(富書籤約作者),來源:富書(ID:kolfrc),轉載請加微信fushulf


說審美是一種奢侈的自律,本質上就是對好壞的取捨,對美醜的過濾,是讓你在充滿迷惑的世界,確定屬於自己審美觀。


 


木心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救不了。」




各花入各眼,每個人都有自己對美的認知,但如果沒有審美習慣,就會錯過很多美好,生命會慢慢變得貧瘠與無趣。




美學大師朱光潛曾經說過:





審美是情趣的活動,審美的生活也就是情趣豐富的生活。



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情趣豐富的,對於許多事物都覺得有趣味,而且到處尋求享受這種趣味。




一種是情趣乾枯的,對於許多事物都覺得沒有趣味,也不去尋求趣味,只終日拚命和蠅蛆在一塊爭溫飽。




情趣愈豐富,生活也愈美滿,所謂人生的藝術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懂不懂得審美,是否又有一顆嚮往美的心,實則是關係到我們人生境界和生活目的的大問題。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這個時代似乎不提倡美,而為審丑趨之若鶩。




如今的審丑大眾已經把示丑、露醜、窺丑、怪異、刺激當成嗜好,以至於「審丑」泛化狂熱。




在一場肆虐的粗鄙大潮中,許多人沉浸於「以丑為美」的亢奮中,不能自拔。




比如在抖音、快手這樣的流量視頻平台上,你常常能看到充滿惡趣味的搞怪小視頻,各種沒有下線的自虐和自我暴露,沒換牙的小孩子叼著香煙摟著村花說著下流的方言,還有滿身紋身的社會大哥炫耀自己的力量。




前段時間還有這樣的新聞:美女嘟一下,2小時賺60萬。




可是當你看到美女的尊容時,你會覺得這個社會有病態。




一個人的長相往往不是自己能決定的,但是刻意扮丑來取得某種帶著噁心的關注,就是一種病態。




以前人們說:「你長得丑不是你的錯,出來嚇人就是你的不對了。」




但在今天,出來獻醜已經變得有利可圖。




說到底,審醜行為的存在不過是迎合了普羅大眾的取向。




當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很容易對平淡的日常事物變得遲鈍、甚至麻木。




只有醜陋的東西才能帶來強烈的感官刺激,滿足我們的獵奇心,達到發泄和消遣的目的。




在這樣一個時代,審美反而變成需要巨大勇氣和認知能力的行為,變成需要我們不斷用自律加以強化才能勉強維持的目標。




懂得審美,已經變成這個世界最稀缺的奢侈品。


 


徐悲鴻的兒子徐慶平,曾在歐洲留學,有一次他去盧浮宮參觀。




當時,有一群七八歲的法國孩子由女老師帶領,和他一起進去參觀。




進去時,他聽到老師對孩子們說:「孩子們,你們要仔細看,然後給我講一講,希臘羅馬式建築的美和哥特式建築的美有什麼不同?」




這給徐慶平的震撼非常大,一群七八歲的孩子對美又會有什麼概念呢?但老師卻讓他們學習,並說出它們之間美的區別。


 


徐慶平深切感受到: 

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定是一個懂得審美的民族,而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審美,那他註定是一個失敗的人。




審美不單單是畫畫的技能,而是對美的事物的感知力、創造力。




說到底審美是一種自律,不人云亦云,能獨自感受到美。




美的東西對人有一種天生的吸引力,只要你主動地去接近它們,給自己提供一個相應的環境。




聽古人的雅樂,泛讀書籍,欣賞大師的繪畫,平凡的生活中也要有自己獨特的審美格調。




當年蘇東坡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仕途失意,"幾經重辟",慘遭折磨。




面對人生的失意,蘇東坡寄情于山水,在長江的美景間流連忘返,寫下了《赤壁賦》這樣的千古名篇。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你看,蘇東坡在美中得到的不僅是心理上的一種慰藉,更是人生境界的一次升華,一種與天地精神往來的生命體驗。




美學家蔣勛說過一句話:





一個人審美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他的競爭力水平。因為審美不僅代表著整體思維,也代表著細節思維。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培養他的審美力。




說審美是一種奢侈的自律,本質上就是對好壞的取捨,對美醜的過濾,是讓你在充滿迷惑的世界,確定屬於自己審美觀。




如果一個人有幸接觸過真正美好的事物,這種美好會潛移默化地在他心裡生根發芽。變成他對生活的品質要求,不管他在哪裡,從事什麼職業,這種美好都會伴隨他終生。




懂得審美,就會有不一樣的眼界。




美學家張世英說:「人生有四種境界,

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

」由此可見,懂得審美是最難的。




外表的美只能取悅人的眼睛,也就是說會從你的感官出發,特別感性,你看到了什麼就是什麼。但真正的美來自靈魂的思考,也只有一個懂得思考的人,才會更有審美力,要保持持續性的思考,那就需要自律。




泰國有一個催淚短片《再也回不來的乞丐》。









有一位店鋪老闆,他的店門口永遠躺著一個乞丐,怎麼趕都不肯走。老闆嫌棄乞丐又臟又晦氣,每天都會對乞丐拳打腳踢,潑冷水、扔瓶子,想趕走他。後來,乞丐終於如老闆所願消失了,據隔壁鄰居說,那個乞丐死了。




看到這裡,我們和老闆的態度是一樣的,這個乞丐太髒了,跟美沒有半點關係,整天呆在這裡還影響做生意。如果這麼評判,我們就失去了審美的能力,沒有去思考乞丐為什麼會呆在這裡。




後來,老闆調出監控,這才發現,在他看不到的時候,一直是乞丐在幫他撿起店門口的垃圾,阻止準備在門口撒尿的醉漢,而消失的前一夜,乞丐因為阻止兩個小偷,倒在地上再也沒起來。




這個時候,你能說乞丐不美嗎?比起他邋遢的外表,他的靈魂應該是美得亮瞎我們的雙眼吧。




歸根到底,生活在這個充滿醜惡和謊言的世界裡,我們需要一顆嚮往美的心和發現美的眼睛。




多讀一些好書,遇到問題能多冷靜思考,不以外貌來評判一個人,時間久了,你一定會形成很棒的審美能力。




那個時候,你不會因為生活而影響自己審美的心情,就像王小波躺在草地上放牛的時候,為生命之美寫下的句子: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這份心境,就是一個人最奢侈的自律。




作者簡介

林子樹,富書籤約作者,做過報社記者,媒體期刊寫手,日更達人,我有一支筆,帶你游紅塵。

本文首發富書(ID:kolfrc),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



向你推薦一個不錯的老闆公眾號


↓↓↓


老闆智慧


商務老闆們的智慧分享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味文摘 的精彩文章:

「連保潔阿姨也不放過」:份子錢,是檢驗感情的照妖鏡
那個把情緒調成靜音的成年人,後來怎麼樣了?

TAG:三味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