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寫作業磨蹭?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做法

孩子寫作業磨蹭?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做法

作者|沙麗

| 智贏未來


1

最近被一個孩子寫作業的視頻萌到了。

一個小男孩端坐在書桌前,開始準備寫作業。

他拿出作業本,先給自己唱了一首歌:

每天起床第一句,先給自己打個氣,我要做完這些題。書本書本看看我,我每天都在努力……

邊唱還邊握拳鼓勁,唱完才開始認真地奮筆疾書。

孩子的樣子非常可愛,很多網友紛紛點贊留言。

其中最熱門的留言是:我弟弟練字帖要放古典音樂,說有感覺

網友們看完哈哈大笑。

笑歸笑,仔細想想:確實,很多孩子作業不好好寫,就是沒有這種感覺。

就如這條視頻的標題一樣:寫作業要有儀式感,而很多家長都忽視了這一點。

孩子寫作業磨蹭?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做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

什麼是儀式感?

當然,我們不是要每個孩子寫作業前都唱一首歌,給自己打雞血。但是,必要的儀式感是要有的。

什麼是儀式感?

經典兒童文學《小王子》里有這樣一段對話。

狐狸說:


最好還是在原來的那個時間來。

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

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小王子問:儀式是什麼?

狐狸說:


這也是一種早已被人忘卻的事。

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這就是儀式。

對孩子來說,早上去上學,穿上校服是儀式;

走進教室,上課起立敬禮是儀式;

下午回家,跟家人問好是儀式;

晚上7點半,關掉電視,把桌面收拾乾淨,安靜地開始寫作業,也是一種儀式。

朱子在《童蒙須知》里提到:「凡讀書,須整頓几案,令潔凈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仔細分明讀之。」

這「整頓几案」、「正身體」,就是儀式。

  • 儀式讓人用莊重和虔誠的態度認真對待一件事。

我們期望孩子讀書、寫字、做作業,都有一種儀式感,以喚醒孩子心中對書本的敬畏和對知識的虔誠,以及作為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應該承擔的責任。

孩子寫作業磨蹭?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做法

3

為什麼寫作業也要有儀式感?

建立和維護一種儀式,對孩子的整個教育過程都至關重要。

美國心理學家芭芭拉菲澤博士和她的同事們研究家庭習慣和儀式50年,他們發現:


家庭習慣和儀式與強烈的個人認同感、孩子的健康狀況、學術成就及親密關係有著積極的聯繫。

同時,在人們遭遇壓力和人生變故的時候,長期形成的儀式感可以讓人的情緒更穩定。

其實一個小小的儀式,也是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讓人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認真,也更用心。

有很多家庭,孩子不寫作業的時候,母慈子孝,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

  • 除了父母的耐心程度、孩子能否跟上學習進度等各種因素,孩子寫作業時缺乏儀式感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很多孩子寫作業,他們沒有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地點。

今天放了學,匆匆忙忙一到家就寫;明天吃了飯,拖拖拉拉開始寫;後天又玩到睡覺前,想起作業沒完成,家長心急火燎催著寫。

有的今天在客廳滿是零食的茶几上寫,明天又在油膩膩的餐桌上寫,後天又趴在窗台上寫,哪裡有空位置就在哪裡寫,也不管周遭環境是否吵鬧不堪。

每天寫作業這樣隨意,一點儀式感也沒有,孩子如何會重視?注意力如何集中?怎麼會形成好的學習習慣?

沒有好的習慣和學習態度,孩子作業自然寫不好。

孩子寫作業磨蹭?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做法

4

怎麼讓孩子形成寫作業的儀式感?

如何培養孩子寫作業的儀式感?

首先,固定寫作業的時間。

譬如每天晚飯後,具體幾點可以讓孩子選擇,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

太早孩子會有緊迫感,太晚作業可能做不完,影響休息。

每天形成固定的寫作業的時間(當天那個時間段有課外輔導除外),提前十分鐘提醒。

家長不要突然想起來孩子要寫作業了,才去命令孩子趕緊寫。

其次,固定寫作業的地點。

每次寫作業都在同一個地點,可以是孩子自己的書桌,也可以是只擺放了書本和文具的餐桌。

桌子上不要有玩具、零食等一切與書本作業無關的東西,防止孩子分心。

同時,關掉電視和遊戲機,並把手機調為靜音,給孩子一個安靜的作業環境。

有的可以放一點輕緩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有的則需要絕對的安靜。每個孩子不同,以適合孩子為準。

在每天同樣的時間和同樣的地點,做同一件事情,會讓孩子形成一種感覺:

  • 每天的這個時間就是寫作業的時間,不是做其他事情的時間。

這個時間、這個氛圍是專屬於寫作業的,這就是儀式感。

通過慢慢培養,孩子會形成習慣,而習慣成自然。寫作業時不用爸媽太多提醒,孩子到點就會去寫。

時間、地點和環境都固定後,孩子寫作業時,爸爸媽媽們做什麼呢?

很多錯誤的做法是孩子一邊寫作業,父母一邊看電視或者玩手機,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沒有學習氛圍。


孩子寫作業磨蹭?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做法


5

最近福建泉州某小學發了份《家庭電子產品使用協議書》,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簽。

其中提到孩子做作業時,家長不得在旁邊看電視或玩手機干擾。因為孩子的習慣來源於父母的熏陶。

孩子寫作業磨蹭?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做法

錢鍾書的夫人楊絳先生,在提到對女兒的教育時說:

  • 我們對女兒錢媛,也從不訓示。她見我和鍾書嗜讀,也猴兒學人,照模照樣拿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道。

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在孩子固定寫作業的時間,父母也固定做一件跟學習相關的事。

譬如閱讀,電子書或紙質書都可以;

或者學習英語(帶上耳機)或專業領域的知識;

也可以處理郵件或打開電腦工作。

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再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導。

孩子做完作業,父母也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學習收穫,譬如爸爸今天學習了多少生詞,媽媽今天讀了多少頁書等。

給孩子做出示範,讓孩子有這樣一種感覺:每天的這個時間,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學習。

我有一個朋友家裡的學習氛圍就是這樣。

吃完晚飯,媽媽洗碗,爸爸陪孩子玩。

媽媽洗完碗,一家人再坐在大書桌旁,擰開檯燈,在溫暖的燈光下,孩子寫作業,媽媽看書,爸爸自學研究生課程。

偶爾孩子遇到不懂的,再去問爸媽。

  • 一家子書香滿屋,溫馨無比。

孩子在學校的成績也總是名列前茅,爸爸媽媽從來沒有操過一點心,主要就得益於這種家庭學習環境的熏陶,得益於打開檯燈那一刻開始,日復一日一家人一起學習的儀式感。


孩子寫作業磨蹭?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做法


其實,寫作業的時刻,與其他時刻的意義是不同的。

在這個時間裡,是孩子安靜下來的時間、是溫故知新的時間、是探索未知的時間,也是與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的時間。

願家長們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提升。願孩子的作業,見證著孩子的進步,也見證著父母的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當忍不住對孩子發火時,請這樣做
寶寶經常放屁是哪裡出問題了?怎麼辦?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