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個人意見」《風味人間》:一道範式極致的殘魂珍饈

「個人意見」《風味人間》:一道範式極致的殘魂珍饈

隨著《風味人間》播到第六集(含花絮共8集),大眾對它的評價也逐漸成型了。

豆瓣9.3的高分證明了它得到了大多數觀眾的欣賞——這一評分不僅遠超《舌尖3》,也超過今年不少黑馬紀錄片。在B站紀錄片「屠榜」的《人生一串》評分也僅為9分。

陳曉卿團隊是《舌尖》系列的初始人馬,這使得《風味人間》有著不少經典氣質:比如鏡頭在輾轉騰挪間的那種大氣、配樂於磅礴之中又不失靈動、李立宏老師熟悉的渾厚配音,以及關注現代中國的邊緣地帶而非主流。不僅如此,這次他們團隊合作的平台是騰訊,因此不管是從全球性的取材,還是微觀食物攝影,都能看到製作經費在燃燒。

如果說美食紀錄片有一套合規的範式,陳曉卿的團隊無疑將這個範式做到了極致。從食物的分子到世界的地理,聲光畫色無一不盡善盡美。

但就像影視作品常常遭遇續集不力一樣,《風味人間》也同樣存在著類似的問題。

正如豆瓣一位網友的評論所示,《風味人間》不差,但「好山好水好無聊」,「沒有創新」。

這也許不能完全怪陳曉卿的團隊,因為紀錄片這兩年在中國發展太快了。《舌尖1》播出時還是六年前,彼時除去央視紀錄片頻道這種專註垂直領域的電視台部門,民間幾乎沒有紀錄片的身影,更別說爆款。但2016年《我在故宮修文物》在B站的走紅則徹底改變了這種局面,原本被認為針對高知階層的紀錄片受到了Z世代們的追捧,而後者是消費社會的主力軍。

「個人意見」《風味人間》:一道範式極致的殘魂珍饈

隨著年輕人對紀錄片的熱愛,這一原本小眾的題材也漸漸打開市場。就在去年,國內三家視頻網站已經設立紀錄片頻道,分別與BBC、國家地理頻道、ITV、Netflix等全球公司合作,引進大批紀錄片。而根據《2017年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以優愛騰為首的新媒體機構以6億的投資規模,佔國內紀錄片總投入的15.2%、佔比同期增長32%。

市場的增量自然帶來了更激烈的競爭。在六年前令人耳目一新的《舌尖》擺到今天,也許仍然是一部精緻之作,但胃口挑剔的觀眾們對它的期待卻不止是重複。《風味人間》每集的標題都非常詩意:《山海之間》、《落地生根》、《滾滾紅塵》、《餚變萬千》、《江湖夜雨》、《香料歧路》、《風味之旅》,讀起來意象萬千。但也如觀眾們感受到的那樣,《風味人間》雖然有全球食物地理的觀照,在主題的陳述上卻時常跑題。

「如果是食物的演變,就不夠科學;如果是美食的介紹,篇幅又不夠;如果是地理人文,地大物博是get到了,但人的故事想表達什麼?是情感還是勤勞?」

「個人意見」《風味人間》:一道範式極致的殘魂珍饈

會出現上述問題,一個顯然的原因是《風味人間》的地理放得更大了。

節目組去了六大洲二十多個國家取材,鏡頭裡不時出現西班牙火腿、泰國紅綠咖喱等國外經典美食元素。如果單純從吃這件事上來說,中國的吃貨們自然也是能夠共情的,但問題在於《風味人間》每一集的主題都太大。

比如第二集《落地生根》中出現的澳門菜「非洲雞」,中國雞搭配的醬料卻可以追溯到好望角、印度洋、東南亞的食材,節目大抵是想表現食物們跨越千山萬水的神奇融合,但這個主題對於美食紀錄片來說實在有點吃力不討好。恍然間有種上地理課的錯覺。吃對於中國人而言,是隨著生活滲入骨髓的,一個能夠讓觀眾難以忘懷的美食紀錄片,自然也應該是心細如髮。

今年的《人生一串》之所以能成為黑馬,可能是因為對美食這個母題進行了新的拆解:它不是精緻的檯面之物,而是街頭巷尾的烤串。這種食物文化是煙熏火燎的,一點也不精美,但它對於這個領域的作品來說無疑是新鮮的,又暗合了當下中國人在時代飛速變遷里那種對過往的眷戀,所謂悟已往之不諫,就在烤串里追尋一下兒時的味道吧。

「個人意見」《風味人間》:一道範式極致的殘魂珍饈

陳曉卿本人其實也是蒼蠅館子的愛好者,他愛吃桂林米粉,大碗螺螄粉加豆泡、酸筍和豇豆對他來說就是足夠迷人的煙火氣息。可也許因為跟騰訊合作,這部有蔡瀾作為顧問,又有首席科學顧問的美食紀錄片,美則美矣,但跟陳曉卿本人已經走在了歧途。飲食男女,人之大欲。《風味人間》距離這個「欲」太遠了,它雙腳騰空,不再具有第一季《舌尖》里那種松茸在清晨剛剛被挖出來的清新感。騰空的原因並不是關注對象的階層上移了,而是觀察的視角不夠接近。

「個人意見」《風味人間》:一道範式極致的殘魂珍饈

為了拍這部片子,陳曉卿還去找了扶霞·鄧洛普,這是一位獲得過餐飲寫作「奧斯卡」獎的英國女士,也是一位非常資深的美食家。但如果讀者看過扶霞的《魚翅與花椒》,就會發現她文本之中的魅力絕非束之高閣的食物審美,而是在茶館裡跟掏耳朵的手藝人聊天、在四川的廚師學校學做爆炒腰花兒。很遺憾這種鬆散的魅力並沒有體現在《風味人間》里,扶霞在這部片子里宛如一個典型外賓。

說了這麼多,倒不是想說《風味人間》有多糟糕,恰恰相反,正如標題,它已經是範式極致的作品。它是紀錄片里的珍饈,但三魂七魄不全,精氣神丟了一部分。

「個人意見」《風味人間》:一道範式極致的殘魂珍饈

第一集里鏢魚是很多觀眾最喜歡的片段之一,年輕的捕手站在船頭,在風浪尖尋得那千分之一秒的時間捕獲旗魚。成功僅在一瞬之間。這段令人聯想到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非常硬漢。這就是傳統的美食紀錄片沒有的氣質,通常,食物都是綿軟溫馨的。

如果能多一些這種更創新的內容,《風味人間》大概也就不會出現眼下這種奇異的評價局面:觀眾一面為著這市面上最好的作品和情懷給了五星,但在看完之後又愛之深責之切地批評它套路化、模式化。

既取了《風味人間》這樣的標題,總得讓觀眾好好地領略一下這複雜的人間百味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