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貪財,皇帝卻不殺,其母揭發他一項罪,皇帝聽後頭皮發麻立殺之

他貪財,皇帝卻不殺,其母揭發他一項罪,皇帝聽後頭皮發麻立殺之

在中國古代,官員貪財並不是什麼大罪,古人常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中國古代的官場,幾乎沒有一個官員屁股是乾淨的,像海瑞那樣家徒四壁的清官幾乎是曠古絕今,大部分官員多多少少都存在貪墨問題。而歷代的君王,對官員貪贓枉法這類罪基本上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別太過,皇帝大多不追究。這就是為什麼和珅這樣的巨貪到最後才被抓,乾隆默許了。其實在和珅之前,大清朝還有一位大貪官,此人跟和珅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惜真正令他倒台的罪狀,卻跟貪墨風馬牛不相及。

此人便是清初康熙朝的重臣噶禮,噶禮是滿清正紅旗人,祖上世代功勛,其曾爺爺何和禮還是開國功臣之一,噶禮年少有才,又蒙祖上功勛,很早就進入了仕途,而且起點很高,剛入朝堂就做了吏部主事,吏部是六部之首,權力部門自然肥的流油,噶禮在吏部任職可沒少貪。他利用職務便利,收受賄賂,各地官員進京述職都要先到噶禮這裡拜個碼頭,否則吏部的年終考察這一關就不好過了。

要是光碟剝地方官員倒也罷了,畢竟地方官到京官們府邸拜碼頭也不是什麼稀罕事,各地進京述職的官員,基本上要將六部府衙給跑個遍,噶禮此時只能算個小蒼蠅。康熙三十五年,康熙親征噶爾丹,噶禮隨軍出征負責三軍後勤補給。這裡的油水可比吏部那點差事的油水肥多了,噶禮利用職務便利,盤剝將士軍餉,向沿途官員索要賄賂,還打著籌備軍餉的名義向周邊百姓橫徵暴斂,噶禮所到之處幾乎被攪得名不聊生。

然而就這樣,噶禮依舊紅旗不倒。噶禮如此肆無忌憚的貪贓枉法,自然會引來無數官員的彈劾,但康熙對噶禮卻十分縱容,其實原因也簡單,噶禮雖然貪但的確有才能,康熙親征噶爾丹,噶禮的後勤工作做得很到位,噶禮在陝西巡撫、右副都御史、戶部左侍郎等職位上政績也還行,至於貪墨,大清朝哪個官員不貪呢,再說官員斂財,這財產也跑不到國外去,還不是在大清國的地盤上嗎,康熙只當是讓噶禮先存著。

然而,噶禮最終還是倒台了,因為一件事,這件事跟貪墨毫不相干,但卻讓康熙皇帝頭皮發麻。噶禮的母親狀告自己的兒子:「噶禮母叩閽,言噶禮與弟色勒奇、子干都置毒食物中謀弒母!」噶禮跟弟弟色勒奇、兒子干都合謀要毒死自己的母親,所幸噶禮及時發現才躲過一劫,康熙聽到這事整個人都驚呆了,他嚴令御史台徹查此案,結果案情屬實,康熙勃然大怒,命人立即抄了噶禮的家,噶禮被處以凌遲,弟弟兒子皆被斬首。朋友們,你們認為貪墨跟弒母,哪個罪更重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王話史 的精彩文章:

少林、武當、丐幫三大門派,誰的頂級絕招最牛?分析後答案一邊倒

TAG:人王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