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8年第11期目錄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8年第11期目錄

熱點聚焦·國際關係理論的反思與重構

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與時俱進的品格及當下意義

王存剛作者單位:同濟大學中國戰略研究院,摘自《歐洲研究》2018年3期

怎樣認識國際關係大理論研究

李少軍作者單位: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係學科創新團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摘自《國際關係研究》2018年3期

重新解釋現實主義國際政治理論

楊光斌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摘自《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8年4期

21世紀以來歷史學與國際關係跨學科研究的發展

劉德斌作者單位: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和國際關係研究所,摘自《國際政治研究》2018年3期

西方文本資料數據化對國際關係研究的影響

王惟晉作者單位: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摘自《現代國際關係》2018年5期

前沿

人道主義與技術同一性的考察

李玲作者單位: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摘自《哲學動態》2018年6期

互聯網金融倫理研究現狀與前景

范淵凱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摘自《道德與文明》2018年3期

學人與學林

卿希泰與中國當代道教研究

孫亦平作者單位: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摘自《宗教學研究》2018年2期

從劉大年與陳寅恪的關聯看現代中國史學的建構

黃仁國作者單位:曲阜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摘自《南京社會科學》2018年6期

馬克思主義理論(欄目主持:李瀟瀟)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創性貢獻

劉同舫作者單位: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摘自《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7期

人類命運共同體: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的當代傳承與創新

李夢雲 毛奕峰作者單位:浙江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摘自《江漢論壇》2018年7期

馬克思主義政治話語權在中國的形成與發展

趙萬江 楊雨林作者單位:四川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摘自《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18年4期

馬克思與人類文明的走向

豐子義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哲學系,摘自《北方論叢》2018年4期

馬克思的工業概念與唯物史觀的品格

何萍作者單位: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摘自《理論視野》2018年4期

馬克思闡釋學的唯物史觀奠基

張文喜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摘自《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8年2期

關於生產範式效力與邊界的論爭

孫建茵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摘自《哲學研究》2018年6期

哲學·宗教學(欄目主持:莫斌)

馬克思的生態筆記

齋藤幸平著 劉仁勝 趙伊琳譯作者單位:日本大阪大學,譯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摘自《鄱陽湖學刊》2018年3期

青年恩格斯思想視域中的白爾尼因素

張永清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摘自《復旦學報》2018年4期

哲學話語與思想重構

王齊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摘自《哲學動態》2018年6期

19世紀歐洲哲學中的人

安德里亞斯·烏爾斯·索梅爾著 朱毅譯作者單位:德國弗萊堡大學哲學系,譯者單位: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摘自《哲學分析》2018年3期

康德與席勒關於「義務與愛好」的爭論

陳水長作者單位: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摘自《廣西大學學報》2018年3期

康有為論孟子、荀子與漢唐哲學的關係

魏義霞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摘自《齊魯學刊》2018年3期

儒家五倫觀與佛教六方說比較

陳兵 趙廣志作者單位: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摘自《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7期

文學(欄目主持:李琳)

「人民文藝」的歷史構成與現實境遇

羅崗作者單位: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摘自《文學評論》2018年4期

文藝人民性的理論構建

王銀輝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摘自《蘭州學刊》2018年6期

當代文學學科建構與文學史寫作

陳劍暉作者單位:廣州大學文學思想研究中心,摘自《文學評論》2018年4期

《詩經》與禮制

邵炳軍作者單位:上海大學詩禮文化研究院,摘自《江海學刊》2018年4期

秦漢的職官與文體

吳承學 張潤中作者單位:中山大學中文系,摘自《北京大學學報》2018年3期

審美唯名論與先鋒藝術的發生

常培傑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摘自《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8年4期

朱光潛美學建構與全球意識

陳望衡 丁利榮作者單位:武漢大學哲學學院 湖北大學文學院,摘自《中國文學批評》2018年1期

歷史學(欄目主持:晁天義 焦兵)

堅持維護唯物史觀的科學品格的必要性

龐卓恆作者單位: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摘自《社會科學戰線》2018年5期

量化歷史研究與新知識革命

陳志武作者單位:香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與亞洲環球研究所,摘自《北京大學學報》2018年4期

二至十一世紀北族前國家時期的社會組織

楊軍作者單位:吉林大學文學院,摘自《歷史研究》2018年3期

元漕糧海運體制的終結

陳彩雲作者單位: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摘自《清華大學學報》2018年4期

民國時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成長

俞祖華作者單位:魯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摘自《河北學刊》2018年4期

英國議會圈地對農民的影響

倪正春作者單位: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摘自《中國農史》2018年3期

肯尼迪政府聯印製華與「藏獨」活動的嬗變

溫強作者單位: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摘自《中山大學學報》2018年4期

經濟學(欄目主持:梁華)

國民收入視角下的中美貿易平衡分析

李鑫茹等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中科院管理、決策與信息系統重點實驗室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球價值鏈研究院,摘自《世界經濟》2018年6期

理解中美貿易不平衡:統計視角

許憲春 余航作者單位: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摘自《經濟學動態》2018年7期

國家建構:國家持續繁榮的根本

周文 馮文滔作者單位: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摘自《社會科學戰線》2018年5期

治理新思維開啟改革新征程

金碚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鄭州大學商學院,摘自《經濟管理》2018年6期

中國經濟奇蹟的政治原因

程承坪 胡姜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摘自《河北學刊》2018年3期

大數據時代政府宏觀調控的思維模式

何大安 楊益均作者單位:浙江工商大學現代商貿研究中心 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摘自《學術月刊》2018年5期

經濟特區與中國制度變遷的路徑選擇

陶一桃作者單位:深圳大學,摘自《澳門理工學報》2018年3期

傳統地權交易形式辨析

龍登高 溫方方作者單位: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摘自《浙江學刊》2018年4期

政治學·公共管理(欄目主持:李瀟瀟)

政治學抽樣調查的方法創新與挑戰

嚴潔作者單位:作者單位: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摘自《政治學研究》2018年3期

國外政黨政治研究中的常用量化工具

王雅君作者單位:浙江警察學院社科部,摘自《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8年3期

多元治理視野下的多規合一

徐建春 韓嘉妮 周德作者單位:浙江工商大學中國土地與城市治理研究院、土地資源管理系,摘自《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8年4期

面向生態文明的城市空間治理

陳進華作者單位:江蘇省新型城鎮化與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摘自《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5月2日,第7版

服務型政府的政社互信建設

張博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摘自《理論探討》2018年4期

國際關係·軍事學(欄目主持:張萍)

跨大西洋關係:走向鬆散聯盟

金玲作者單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摘自《國際問題研究》2018年4期

統一的歐洲抑或分裂的歐洲

R.薩克瓦著 丁磊譯作者單位:英國肯特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院,譯者單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摘自《俄羅斯研究》2018年3期

歐洲議會決策中的遊說集團:內涵、特點及影響

張磊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摘自《國際論壇》2018年4期

關於互聯網國家安全的理論探討

余麗作者單位: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摘自《國際觀察》2018年3期

法學(欄目主持:劉鵬)

中國法律知識譜系的梳理

舒國瀅作者單位: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摘自《清華法學》2018年3期

法學如何對待事實

郭棟 張志銘作者單位: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摘自《法治現代化研究》2018年3期

「一帶一路」建設中爭端解決機制研究

胡曉霞作者單位: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比較民事訴訟法研究中心,摘自《法學論壇》2018年4期

「一帶一路」倡議下投資爭端解決機制的構建

石靜霞 董暖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摘自《武大國際法評論》2018年2期

社會主義中國文藝法律政策中的權利書寫

李斯特作者單位:華南師範大學法學院,摘自《學術月刊》2018年7期

性別與國際人權話語的重構

羅清作者單位:浙江農林大學文法學院,摘自《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4期

法治評估的功能局限與實踐定位

王勇作者單位: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摘自《中國法律評論》2018年3期

二維碼掃碼支付法律問題解析

黎四奇作者單位:湖南大學法學院,摘自《中國法學》2018年3期

小額訴訟制度適用的優化

李曉倩作者單位:吉林大學法學院,摘自《江漢論壇》2018年6期

社會學·教育學(欄目主持:劉亞秋)

毛澤東早期農村調查的歷史社會學考察

孟慶延作者單位: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摘自《社會學研究》2018年4期

中國社會學在新時代的任務

梁玉成作者單位: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摘自《新視野》2018年4期

印度社會學本土化實踐:杜蒙與文明視野

吳曉黎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摘自《社會學評論》2018年3期

社會學地理中心的移位

何禕金作者單位:北京工業大學文法學部社會學系,摘自《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8年2期

以「家」構「族」:中華民族歷史建構的獨特邏輯

孫保全作者單位:雲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摘自《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7期

河西走廊的多重邊界及其民族學意義

李建宗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摘自《思想戰線》2018年4期

牧民與草原關係的道德人類學考察

李曉蓓 陳文江作者單位: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摘自《學海》2018年4期

災害和社會變遷

劉能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摘自《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8年4期

社會工作一般基礎理論的構建

劉平等作者單位:瀋陽師範大學,摘自《中國社會工作研究》第16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6月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高等教育發展

吳愈曉 杜思佳作者單位: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摘自《社會發展研究》2018年2期

教育研究方法論變革的思維路徑

劉燕楠作者單位:溫州醫科大學教育理論研究所,摘自《教育研究》2018年5期

新聞學·傳播學

中國傳媒市場結構的變遷、模型及優化

易旭明 倪琳作者單位: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 上海商學院東方財富傳媒與管理學院,摘自《現代傳播》2018年6期

劉易斯·芒福德的媒介技術思想及其學術影響

王華作者單位: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摘自《新聞與傳播評論》2018年3期

論點摘要

馬克思主義理論

人的解放需突破西方現代國家邏輯的束縛  潘駿立等

人民群眾:文化哲學創新發展的歷史主體  孫民

資本邏輯批判:重建價值認同的邏輯起點  劉雄偉

哲學·宗教學

辯證法即人對歷史總體性的認識  劉林

徐光啟與儒學「格物窮理」概念的突破  王靜

楊簡易學中的「我」  程剛

意識研究與威爾曼斯的反身一元論  李恆威等

文學

「鳶飛魚躍」與中國詩學中的審美理性  張晶

楚騷美學辨  李嵐等

傳播建構與現代新詩評估範式的重建  方長安

當代俄羅斯新現實主義的興起  王樹福

歷史學

歷史書寫中的真理、客觀性和證據  馬瑞克·塔姆著 顧曉偉譯

土司術語與「土司學」的概念體系  於愛華

漢唐間正史《五行志》中的違時災異與王政  余欣等

五代十國時期南方五城的海上絲綢之路貿易  耿元驪

全面抗戰爆發前國民政府對日本侵華軍事戰略之研判  袁成毅

西亞史前印章記錄系統的發展和演變  馬歡歡等

經濟學

中國多產品企業的出口產品轉換行為研究  殷曉鵬等

資產收益扶貧制度與農村土地產權制度關係辨析  韓海燕等

公眾需求偏好表達對地方公共支出結構的影響  謝舜等

西方經濟學說中國化的近代考察  程霖等

政治學·公共管理

超越務實與抗爭:中國政治學的現代建構  黃璇

中國行政學研究的學術規範  王剛

雙層互動決策模型:政策過程的一個解釋框架  鍾裕民

中國政治監督的成績與問題  何增科

國際關係·軍事學

轉變中的亞太區域關係與機制  張蘊嶺

中印周邊外交的當代實踐與現實碰撞  盧光盛等

美國「印太」戰略的內生邏輯  王鵬

全球氣候治理「3.0時代」的興起  趙斌

法學

建立健全司法績效考核制度  龍宗智

營救者損害的行為人歸責  王煥婷

社會學·教育學

智庫建設與社會學學科應用性的拓展  謝俊貴

城鎮社區的鄰里效應對少兒學業成就的影響  劉欣等

中國離婚率高低差異的區位特徵  程前昌

現代教育財政制度建設的邏輯起點和主要任務  胡耀宗

布迪厄社會學思想對中國教育研究的影響  李春影等

新聞學·傳播學

沉浸傳播時代的技術與感官之思  曹鉞等

閱讀史視野下的經典閱讀與經典變遷  鄭麗芬

推薦論文篇名

(159—16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2018」在香港舉行
多類期刊發展迅猛,學術期刊卻「靜悄悄」?數字化出路到底在哪?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