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耽美題材在「晦暗不明」中掙扎求生,但「腐文化」不會從影視劇中消失

耽美題材在「晦暗不明」中掙扎求生,但「腐文化」不會從影視劇中消失

2016年,廣電總局發文明確規定電視劇中不得涉及同性戀內容,從此,耽美IP的改編就成了「帶著鐐銬跳舞」,難度與日俱增。今年夏天火成現象級的網劇《鎮魂》選擇認真扛著「社會主義兄弟情」這面大旗,卻仍難逃被下架近三個月的命運。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市場價值和巨大流量的誘惑下,耽美這座「富礦」永遠不會沉寂,不少知名耽美IP也都在影視化改編的過程中。

其實,相比改編耽美IP需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有些非耽美「正劇」在或有意或無意的情況下,與「腐」扯上一點關係,打一個擦邊球,就足以形成賣點,風險更低,可操作性也更強。好比上個月電影市場最大的票房贏家《毒液》,毒液明明長得一臉兇惡,卻意外的有著逗逼的性格和忠犬屬性,它與宿主埃迪之間有趣的互動讓不少網友萌上了這對「非一般」的CP,這種出乎意料的話題讓不少「腐女」開始轉發討論關於電影的腦洞,創作毒液萌系表情包,形成了小範圍內的談資,也助推了電影的觀影需求。

所以,我們或許可以大膽的預測,在未來「耽美」也許仍舊要在「晦暗不明」中掙扎求生,但指向性相對不那麼明確的「腐文化」則永遠不會消失,說不定還會越演越烈。

「腐」不一定要與「同性戀題材」捆綁

「正劇」也能賣腐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迅速發展,「二次元」文化在大眾文化中佔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熱衷於男人之間化學反應的「腐女」群體數量也在急速增長。「一個腐女百萬兵,得腐女者得天下」,這種說法或許有些誇張,卻早已是所有影視內容製作方的共同覺悟。

曾有相關分析指出,腐女群體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5- 26 歲,65. 4%的腐女為獨生女,61 %的腐女的學歷是大學本科或大專,甚至有7%的腐女擁有本科以上學歷,其中 89%左右的腐女的生活領域在大中小城市。從這份數據中我們不難猜想,這一群體應該剛好就是當下女性消費興起的「主力軍」。她們不但樂於在互聯網發聲,活躍度極高,更有著強大的付費意願,而作為女性消費的一種,「耽美」與「腐文化」在這一波大潮中自然水漲船高。

在這裡,我們首先要釐清一個觀點,「耽美」或「腐文化」其實與嚴肅的LGBT題材文藝作品是有所區別的,甚至於兩者之間關係並不大。從內容上來說,嚴肅的LGBT題材更寫實,具有著傳達社會意義的功能,例如《斷背山》《春光乍泄》等,這樣的影片的受眾群體更多是針對全性別與全年齡層的。而耽美作品則是完全針對青年女性,這部分所謂的「腐女」不一定是同性戀的支持者,對於她們來說,「男男CP」更像是一種1+1>2的男色消費,也更加的理想主義,迎合了她們心中對於「愛情」完美性的想像。

這是否也意味著「腐」有時候不一定要跟「同性戀題材」完全捆綁。在政策「紅線」越來越高的當下,耽美作品改編無不是先「自斷筋脈」,要麼強行塞入女主角作掩護,要麼就打著「社會主義兄弟情」的旗號裝作一無所知。因此,在普通劇集中不影響主線的情況下加入一些「腐向」的元素,就成了製作方更好的一種選擇。先拋出一塊「磚」,讓腐女們自己去大開腦洞YY,既不踩線,又喜聞樂見的填補了這一受眾群體的需求,處理得當不但會成為宣傳紅利,更是一種圈粉利器。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盜墓筆記》系列,雖然與「耽美」題材沒有半點關係,卻每一部都有幾對在腐女圈爆火的CP出現,「瓶邪」更是無可置疑的榮登國產CP巔峰。

曾經的無心插柳

如今升級成了「軟腐硬賣」

曾經,「正劇」中的「男男CP」基本都是腐女們「腐眼看人基」腦洞大開的產物,例如《古劍奇譚》中的「越蘇CP」、《仙劍奇俠傳》中的「胡霍CP」、《偽裝者》中的「樓誠CP」,都是腐女們憑藉著各種所謂的「蛛絲馬跡」主動尋找那些若有似無的「糖點」。CP粉圈有一句話說的好「同框即發糖,對視即上床,互動一句子孫滿堂」,在「用愛發電」這件事上,腐女們可以說使出了十八般武藝,展現了驚人的才華:寫文、畫漫畫、P圖、創造新表情包、剪輯CP向視頻放在B站上,讓不少路人驚嘆「我們看的可能不是一部劇」。

隨著借「腐」上位的案例越來越多,更多人看到了腐女背後所蘊含的商業潛力,迫不及待分割這塊大蛋糕的慾望讓「腐文化」一步步變成了影視創作的「熱點元素」,曾經的無心插柳也變成了如今的有意為之,但「基情」的製造方由觀眾轉變成了劇方之後,「軟腐硬賣」的情況也變得越來越多了。

比如剛剛熱播完結不久的《悍城》,其中李光潔飾演的珞珈和袁文康飾演的白振赫在西帕監獄相遇之後,便開始了不斷的相愛相殺。白振赫以獄警巡長的身份處處刁難珞珈,珞珈的一句「我好像對你更感興趣」不僅讓人浮想聯翩。在隨後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二人更是互相扶持,公主抱、約搓澡等等撒糖不斷。能看的齣劇方在非常賣力的安利網友這對「家政CP」,但是最終卻反響寥寥。

無獨有偶,年初的歷史大劇《三國機密》也著重描繪了司馬懿與男主角楊平的「兄弟情」,兩人在劇中隨時隨地的提及對方,反反覆復各種表白彼此的「關係」,更有「你帶我走吧」這種標準「小言」的台詞,但這種「基情滿滿」不但也未起到預期的效果,還讓不少觀眾表示接受無能。

當然還有更神奇的「操作」,刑偵劇《原生之罪》還未定檔,翟天臨和尹正兩位男主角就已經開始了「捆綁營業」,不但在微博上頻繁互動,曖昧評論層出不窮,更是在殺青特輯里公開親吻秀「恩愛」,「劇未播,腐先賣」讓人大跌眼鏡。

縱觀這些現象,賣「腐」雖然不是「罪過」,但如果想要觀眾們配合演出,方式和尺度都非常重要。

「賣腐」盡量半遮半掩

卻務必情真意切

「賣腐」雖然成本極低,卻無疑是個技術活,一旦被觀眾扣上了「硬腐」、「尬腐」的帽子,一則將失去觀眾緣,引發負面效應,二則也說明這部作品必然破壞了藝術創作本身的規律。

市場趨利是一種必然,但要是只有功利沒有真情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根基。縱觀近年來大火過的「男男CP」,他們之間的關係無不是複雜而豐滿,感情線索更是步步為營。

就拿熱度一直居高不下的「靖蘇CP」和「樓誠CP」為例,梅長蘇忍辱負重,蟄伏多年,只為昭雪往日冤屈,送蕭景琰登上帝位,還天下一個清平盛世。《琅琊榜》耗費了大量的篇幅來描繪他們的情感從疏離到親密的完整過程,艱危盤桓中,二人以生死相托,將普通的兄弟情升華為更高層次的情感,那是一種交織著家仇國難,深沉而有力量的東西。《偽裝者》中的明樓和明誠也是如此,在驚心動魄看不見光明的歲月中,他們只剩下對方可以在迷茫中互相扶持。

腐女們是先為他們之間的情誼所震撼打動,繼而才將他們的關係「男男CP」化,這個邏輯關係是非常關鍵的,畢竟人類的情感邊界其實比較模糊,不一定非要分門別類的打上標籤,只要情之所至、真實感人,無論是男男CP、女女CP、還是男女CP都足以讓觀眾買單。

另一方面,「腐文化」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受眾的腦洞開發和二次創作,所以就算是為了迎合市場,「賣腐」也切忌「貪多嚼不爛」。要遵循「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朦朧美,設計貼合人物關係且恰到好處的「腐」點,給腐女們留足遐想空間去慢慢琢磨,畢竟「糖」在精不在多,若有似無的火花才最讓人慾罷不能。

雖然在當下「男男CP」確實是一條提升劇集熱度的捷徑,但其實它也並非是萬能靈藥,想要真正留住「腐女」就必須從內容、製作等層面提高劇集的整體質量,更要學會「放低身段」去探究哪些點才是腐女們真正喜歡的。正如不少《鎮魂》的粉絲所言,她們熱愛這部劇絕不僅僅只是因為「腐」,而是在種種細節中感受到了作品對這個受眾群體的尊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linkage 的精彩文章:

「清流」演員馬元:以生活化的紮實演技傳遞堅韌不拔的中國精神
經超元年來了,厚積薄發,有藏不住的光芒

TAG:Vlink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