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學點知識 | 孩子不到 6 歲就開始撒謊,其實不算壞事

學點知識 | 孩子不到 6 歲就開始撒謊,其實不算壞事






題圖:《頭腦特工隊》




問題描述:




這是晚上睡覺前剛剛發生的事兒,兒子獨自在卧室把指甲用牙齒撕劈了,喊我們過來。




爸爸:又咬指甲了?(因為之前我們不知訓過多少次,不讓咬指甲,但幾乎常年都剪不著,不管什麼時候看都是禿的)



兒子:不是我咬的!




爸爸大聲:那怎麼弄的?




兒子:是杵的!




爸爸:在哪杵的?




兒子指著床:這兒杵的




爸爸對於兒子撒謊很生氣




喝道:再說一遍?!?!



兒子:在這杵的!




爸爸一把推倒坐在床上的兒子,啪!啪!啪!碩大的巴掌狠狠拍在兒子屁股上。




拉起來質問:你再說一遍到底咋整的?



我提醒:床這能杵劈嗎?快說咋整的!??說實話(我是想要他趕快承認,好免於挨打)




兒子指了指床頭櫃:在那杵劈的




又一次推倒,啪!啪!啪!這次打的更狠了,後來他爸說手都打疼了!




媽媽更是看在眼裡,疼在心上,可又不能上前去制止,必須得讓他知道撒謊比事情本身更重大!




爸爸再次拉起厲聲質問:說!到底咋整的?!




兒子眼裡一直吟著淚,憋著不讓自己哭出來,依然倔犟道:床頭櫃那杵的




又是重複一通打。說實話,我也覺得爸爸下手太重了,心疼的不得了。



我忙說兒子你不說實話還得挨打,快說怎麼整的,說實話就不打你了 ,是不是咬的?




兒子點點頭。




爸爸大聲吼:說話!



——是咬的!




大點聲!




——是咬的!




知不知道剛才我為啥打你?!




——因為我咬手




又一次推倒打屁股。我在旁提醒,因為你撒謊。




兒子 ——因為撒謊




以後還撒不撒謊了?!




——不撒謊了




能不能記住?!




——能!




爸爸語重心長的說:




兒子,爸爸今天打你就是為了讓你能夠記住,撒謊是最不可饒恕的,最不好的,以後自己做事敢做敢當,不能撒謊,咋回事就咋回事!說實話!記住沒!?




兒子抽泣,哽咽著懵懵懂懂的說記住了。不知道今天晚上挨這頓打能不能真的記住。




每次他爸爸打完也心疼的不得了,可是為了讓他銘記,為了改正毛病,也不知道兒子是否真的能理解?( 好心疼,看著兒子熟睡的小樣兒,淚流良久)




還有兩個月零兩天兒子六周歲。




面對一個不到六周歲的孩子撒謊,父母除了打罵還有什麼更好的方能讓他記住?




知友:萌芽

(2000+ 贊同,兒童教育話題的優秀回答者,知乎編輯推薦)




孩子咬指甲,本來是生活中很小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無傷大雅的事情,但是啊,一旦涉及到撒謊,我們父母就難免覺得緊張,擔心如果不好好教育孩子,孩子就會養成撒謊的習慣,甚至還會擔憂這對孩子以後的行為造成不好的影響。




誠實,是孩子很重要的品質,為人父母,我們也應該教會孩子誠實。但今天,

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跟大家說說「說謊」問題中更重要的事情。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家小兒子 Eric 是個吃貨,天天追著小食物走,家裡的麥片吃了一罐又一罐,還有放在高處的小餅乾什麼的,都會自己搬凳子爬上去打開櫃門,有模有樣地翻找。




有一次他在刷完牙之後饞意發作,趁我給哥哥 Joshua 刷牙的空隙,自己搬著凳子從食物櫃里拿了麥片和牛奶,從廚房裡拿了碗,自己泡了吃,那叫一個津津有味,開開心心。




結果等我給 Joshua 刷完牙出來的時候,他正在一個角落裡蹲著,嘴巴上還有麥片碎渣,滿臉、滿地都是「證據」。




讓我沒想到的是,被發現偷吃的 Eric 就像沒事人一樣,大方地和我們解釋發生的事情:「我什麼也沒做啊,麥片就這麼掉下來了。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呢~」說完還忍不住擦了一下自己的小臉蛋,眨巴著眼睛看著我們。




說實話,聽到 Eric 這麼說,我當時是非常生氣的,但當我冷靜下來之後,發現事情也沒有我想像的那麼糟。孩子說謊這一行為也是可以引導的。下面就跟大家詳細說說孩子為什麼會撒謊,以及我們可以怎麼引導。




孩子撒謊其實是聰明的表現




「謊言」,也就是「不存在的、虛假的東西」,就像 Eric 編造的「麥片自己掉下來了」,是一種孩子想像出來的現實,所以當一個孩子出現撒謊行為的時候,在認知上意味著他們

有了更高階的思考能力。

想想看,一個嬰幼兒不懂得何為撒謊,因為他們區分現實和願望的能力是有限的。




一般來說,孩子會在 2~3 歲之間萌發自己的第一次「說謊」的時刻。

很多時候,當孩子很想要一個東西,渴望得到還不曾擁有的東西的時候,說謊可以幫助他們在想像和現實世界中搭建一座橋樑。於是在孩子有了急迫願望,或者獨自面對現實的時候,就會選擇說謊。




如何理解這兩種情況呢?首先,謊言會出現在孩子的願望世界裡。




之前在看《頭腦特工隊》的時候,特別喜歡電影里筆墨很少,但卻立體有趣的 Bing Bong。因為它的形象就是豐富想像力的集合:象鼻子、貓尾巴、棉花糖身體,笑出來會流糖果。




這個「幻想朋友」很強大,也是孩子的想像力在現實世界的投射,

可以幫助主人公茉莉實現所有的願望,上月球、宇宙冒險,都不在話下。







而另外一種情況,「謊言」同樣會出現在孩子需要獨自面對現實,但又明確跟願望結合在一起的時候。





比如,像 Eric 偷吃麥片被發現了,他內心其實是不想被大人發現這一點的。所以撒謊是他保護自己的本能反應。

孩子的願望如此強烈,面對現實的方法又如此有限,所以他們會忍不住想撒謊。




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孩子的謊言里其實糅合了真實的願望成分

——他想吃餅乾,透過幻想另一種現實,他就能擋住因為「偷吃」帶來的愧疚感。







而這兩種情況,都是孩子想像力在發展中的具體表現,也是孩子在現實和願望中試探遊走的過程,是孩子發展的必經之路,了解這些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在願望世界裡

,我們會發現孩子時常會自言自語,虛構著自己的世界,比如和玩偶玩「假裝遊戲」。

到了現實世界

,又會發現,孩子在需要承擔責任的時候,選擇了逃避和撒謊。




我們為此憂心忡忡,擔心孩子的行為會變得更複雜,失去管教。但是,在孩子準備好承擔責任以前,撒謊其實是孩子本能反應想出來的解決辦法,我們可以不必想的太過糟糕。




而我們要做的,是提出方法,幫助孩子過渡這個階段,讓孩子逐漸地明白如何理解面對現實和願望。




觀察、接納和示範是解決之道




像兩三歲的孩子,如果說謊被「抓包」了,可能還會天真無邪地看著我們;




但是到了四五歲的時候,孩子自己就能夠迅速意識到自己說謊的狀態,當被質疑的時候,即便不用我們來說,孩子的表情可能都會出現變化,可能表現得理直氣壯,也可能會臉色沉下來,啜泣、否定、和羞愧。







但是這種通過指出孩子的錯誤,讓孩子帶著過多的愧疚感去認識錯誤的方式,帶來的學習體驗不一定是正向的。所以,這時候,我們更需要通過學習察言觀色,用巧妙的方法幫助孩子建立好的行為。




下面,為大家分步驟說說具體怎麼做:




第一步,觀察形勢:




觀察形勢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孩子所處的狀態,很多時候孩子的謊言都不經考驗,一下子就能被「拆穿」,我們可以先確定孩子說的是「真話」還是「謊言」,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可以保證事實的準確程度,不會不小心誤會了孩子。




第二步,接納情緒:




如果確定了孩子在說謊,比起第一時間進行否定和質疑,我們要做的是接納。肢體的動作在這個時候很重要,比如擁抱、靠近、撫摸孩子,以及真誠和關心的注視,這些肢體語言都可以讓孩子放鬆下忐忑、不安和緊張的心情,接收到我們的關心。







第三步,闡述事實:




直接闡述事實的方式,可以讓孩子直面事情本身,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當孩子說謊的時候,我們也需要直接告訴孩子我們是了解真相的。




Eric 偷吃麥片被發現後,我也會直接告訴他,

「弟弟你不用說謊的,媽媽知道你想吃麥片,所以你搬了凳子爬上去取了麥片。」




重要的是,我們要用中立、客觀的描述方式,語氣也要平靜、緩和。因為我們闡述事實並不是為了指責孩子,而是讓孩子知道事情不需要這麼做,我們可以換種方式進行。




第四步,示範理解:




很多時候,孩子被拆穿了撒謊的事情後,往往也會繼續掩飾,比如拒絕承認、否定、啜泣、逃避等等。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表達出對孩子錯誤的理解。




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不小心弄壞了玩具、摔破了碗盆,有時都會因為怕受到指責而說謊,我們可以嘗試告訴孩子:

「碗比較滑,你也不想把它摔碎」

,這樣的言語會讓孩子知道,這種事情是可以告訴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也能理解孩子並不是故意的。




第五步,提出方案:




在表達理解之後,我們還需要和孩子溝通如何正視當前發生的事情。比如孩子偷吃了家裡的東西而撒謊,那麼我們可以告訴孩子,

「你不用對我撒謊的,如果你想吃小餅乾,你完全可以來找我商量的。」




如果孩子偷拿了超市的東西但撒謊,那麼我們可以告訴孩子,

「孩子,你不用瞞著我。我想我們可以一起把它送回去,你可以告訴售貨員你拿了這個東西,覺得很抱歉。」




如果孩子打了別的孩子,因為害怕而撒謊,那我們也可以告訴孩子,

「孩子,我知道你很抱歉,你可以向你同學說對不起嗎?我們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最開始的時候,孩子並不知道如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所謂的孩子「態度不好」只是他們不知道如何在平靜的狀態下想辦法。所以前面四步都是為了第五步鋪墊。




我們最終要讓孩子明白的是,做錯事是可以被理解的,我們需要直面自己的愧疚感,並且一起找到解決方案。




學習如何成為一個誠實的人,是一項終身的任務,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夠時刻保持誠實,何況孩子呢?




試著回想一下我們因為不得已對身邊的人撒了一個重要的謊時,我們內心是什麼樣的狀態?會不會忐忑、不安、驚嚇,甚至不願意相信自己會做這樣子的事情?其實孩子也是這樣子的。




所以無論孩子撒謊是因為什麼原因,我們都應該明白,此時此刻的孩子,可能正需要我們的幫助。




孩子可能已經被自己的行為嚇到了,所以下意識選擇了逃避,但孩子也需要付出很昂貴的代價,經歷內心的掙扎,忐忑和害怕。




因為害怕孩子變壞嚴厲糾正孩子的錯誤,對於孩子來說,只是又受了一次傷。真正能夠幫助孩子理解現實和願望之間的區別的,一定是父母持續回應的安全感。







讓孩子學習如何承擔責任是重要的,但唯有愛和接納才能讓孩子看到父母的苦心和用意,也只有我們的理解和示範,才能讓孩子學得更多、更好、更快。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550 個回答:面對一個不到六周歲的孩子撒謊,父母除了打罵還有什麼更好的方能讓他記住?










華為首席財務官在加拿大被捕,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 13 道美食,吃完第一個就感覺發現了新大陸


一個人是不是真的靠譜,看這 8 個細節就知道


牙齦出血不是「上火」,它真正的原因是這個


25 歲,有哪些健康的生活習慣值得養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來「大家談」現場,與畢贛聊聊「盪麥有多少夢」
我,專懟外國人

TAG:知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