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100 多年前發生了什麼,女孩穿西裝會挨罵!

100 多年前發生了什麼,女孩穿西裝會挨罵!

我很喜歡《穿 Prada 的惡魔》里的一個橋段,當安迪還沒「變身」前,並且對時尚表現出不屑的態度時,米蘭達對她說:

你覺得這和你無關?你認為你選擇了那件松垮的藍色絨線衣,試著告訴世人你的人生重要到你無法關心自己的穿著。但你要知道那衣服不僅僅是藍色,不是綠色,也不是青色,而是天藍色。而你從沒搞清這個事實。

而實際上你也不知道,從 2002 年 Oscar de la Renta 的發布會第一次出現了天藍色禮服,然後我記得,Yves Saint Laurent 也隨之展示了天藍色的軍服系列。

之後天藍色就成了其他 8 位不同設計師的最愛,然後放入其名下的商店,最後在市場上大面積流行,才讓你從打折貨中掏到。

總之,那藍色值幾千萬和數不盡人的心血。滑稽的是,你以為是你選擇了這個顏色並且遠離時尚界,事實卻是,這屋子裡的人幫你從一堆玩意兒里選了這件絨線衫。

不論是在「要倒閉的江南皮革廠」撿漏,還是在各大品牌的時髦 T 台旁看秀,「時尚」這個東西,總會通過各種辦法或多或少地影響著我們的穿著打扮。

哪怕只是胡亂抓起一件衣服套在身上,它的背後恐怕也流淌著不少人的心血和源遠的歷史。

所以愛臭美的我在買買買的同時也對各種單品的由來非常感興趣,很想把自己覺得好玩的這些服裝、穿搭背後的小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甚至做成一個欄目,就叫「時尚邊角料」怎麼樣?如果大家喜歡的話,我就來定期和大家聊聊~今天,就先從我喜歡了很久的西裝外套開始吧~

西服外套作為 IT item 已經流行了不短的時間,並且根據每年的趨勢不同,也衍生出了各種款式:大墊肩、落肩、斜紋粗呢、不對稱設計……

甚至有些女孩子衣櫥里的西服數量連男孩子們都自愧不如。

不過,現在這個普通到隨便走進一個快消品牌就能看到的女裝單品,在一個多世紀前還幾乎是男人的專利。

關於西裝外套的由來,從能查到的資料來看是眾說紛壇的,但大致可追溯到中世紀的歐洲,那時的底層人民喜歡穿一種緊身的束腰外衣。

Men』s fashion,1837 – 1843 ,from the French journal L』élégant

經過幾百年的演變到了 19 世紀,一種相對寬鬆合身的休閑單排扣外套開始在中產階級中流行起來,這種外套看起來就和現在我們常見的西裝非常相像了。

當時歐洲的女人們還穿著繁複的長裙,西裝、長褲都是男人專有,要是哪個女人穿西裝上街,一定會被其他人認為是瘋了。

1832 年,一部長篇小說《安蒂亞娜》橫空出世,震驚了巴黎文壇。大家卻不知道背後作者是一個叫露西的姑娘。在當時,作家並不是一個女人應該選擇的職業。

所以這個姑娘在發表這部小說時用了一個男性化的筆名:喬治·桑。

George Sand with her friend

不僅如此,她還身著西裝外套+長褲出現在社交場合中,令全巴黎為之側目。在那個「女權」還未成為一個固有名詞的時代,這種行為是讓人驚訝且厭惡的。

喬治·桑這種行為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反抗。

1888 年的女士騎行套裝。它是當時時髦另類的一種衣著,但是如果女人們在穿著它時不是為了騎自行車的話,就可能面臨被逮捕的風險

她雖然看起來有點拘謹不愛講話,但骨子裡是個放蕩不羈的人,這些叛逆大膽的行為讓她一邊被一些人憎惡,卻也對不少人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她的情人名單龐大又星光璀璨,比如肖邦,比如繆塞。

就像《花木蘭》的故事到今天還為人津津樂道一樣,女扮男裝永遠是影視劇的好題材,以 100 多年前的東歐為背景的電影Yentl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芭芭拉·史翠珊在 1983 年自導自演的這部電影,講述了猶太女孩 Yentl 為了追求夢想而女扮男裝求學的故事。

影片中她的男裝打扮已然成為影史經典,影片外她本人也是一位積極的女權主義者。而這部電影本身也以強悍之姿打破了美國娛樂圈當時以男性為主導的局面。

《亂世佳人》中費雯麗扮演的郝思嘉早已成為熒幕經典,但其實當年不少人都試鏡過這個角色,比如凱瑟琳·赫本。

當得知導演不選她是因為覺得她不夠「性感」時,凱瑟琳立時反唇相譏:「總有人對性感的理解和你不同!」

她一生特立獨行,像帶刺兒的玫瑰一樣,在四十年代被男權領導的好萊塢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堅強獨立的角色,和當時女性角色通常的柔美性感很不相同。

她擁有姣好的臉龐卻不愛粉黛,性格像假小子一樣風風火火,日常生活中她也很偏愛男性打扮,經常身著西裝和寬鬆長褲,一時為眾多女性效仿。

在電影《卡薩布蘭卡》中,英格麗·褒曼的著裝可以看作是四十年代的女性著裝寫照,和之前奢靡、嫵媚的風格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那個年代,戰爭不但帶來了血肉橫飛的犧牲,也犧牲掉了昔日的華麗奢侈。

各種物料的短缺,讓女人們的裙子縮短到了剛能遮住膝蓋的長度,所有既廢料又不便於行動的曲線也都被拉直了。

1941 年,新聞記者安妮·詹姆斯身著男式寬鬆西服套裝

戰火讓軍人成為了社會中的明星和英雄,軍裝也變成了時髦之物。那些軍裝元素也被運用到當時的女裝上,墊肩、硬領、多兜的挺括上裝讓本來柔美的女性外套變得硬挺,也給此後的女式西裝外套提供了基礎。

1947 年,在 Christian Dior 的發布會上,當最後一位模特從人們眼前消失時,大家驚喜地發現,屬於女性的柔美曲線、優雅設計又回來了。

New Look 上裝的駁領、單排扣的設計以及裁片分布等,都能看到傳統西服的影子

上裝的肩部線條因為拿掉了厚厚的墊肩而變得圓潤,翹起的胸線和收緊的腰線讓女性獨有的「S 型」再次出現,下裝蓬鬆的大裙擺和離地 20 公分的長度既奢侈又和上身的貼合形成對比。

既不同於戰前服飾的華麗,更不同於戰時的男性化,迪奧先生用「New Look」詮釋了他理解的優雅女性應有的形象,這正迎合了當時社會渴望和平、安定、繁榮的戰後修復心態。

從男性著裝中得到靈感,然後用女性化的手法表達出來的設計師不只有迪奧先生一個,Coco Chanel 設計的小外套到今天還是眾多女孩做夢都想有一件的經典設計。

直到今天仍然經典的 Chanel 小外套

四個兜的設計來源於男士獵裝和軍裝,用在斜紋花呢上讓整件衣服雅緻中帶有了當時不多見的運動風貌。

為了加強不經意的休閑感,採用了像開衫一般的無領設計和寬鬆版型。

非常特別的是,Chanel 女士特意在下擺內加入了隱藏的和紐扣顏色搭配的金屬鏈條,這樣一來,即使敞開穿也能讓外套看來十分垂順服帖。

像 New Look一樣,Yves Saint Laurent 在 1967 年春夏高定秀場上推出的「Le Smoking」同樣引起了人們空前熱烈的反響和訂購熱潮。

1971 年,支持婦女解放的抗議者舉著掛著家庭主婦購物袋和圍裙的「受難十字架」,組成遊行隊伍到唐寧街 10 號抗議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西方女權運動愈演愈烈。各種新潮的,比如性解放等激進思想在社會中形成一波又一波的震蕩,女性開始在各個領域中要求和男性平等,並且努力開拓獨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不同於之前女性一旦穿上西裝多像走錯了男人的衣櫥那樣寬大松身,聖羅蘭先生給她們打造了專屬於自己性別的吸煙裝——

依據女性的身材特點,設計出了修長的褲裝以及合身但又筆挺的女士西裝,搭配粗高跟鞋和極具風情的禮帽,活脫一個女紳士形象。

1967 年聖誕節,身著西裝的瘦小的 Twiggy 像個男孩子一樣出現在倫敦機場

1969 年,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穿著配套的白色西裝

當時女性穿著西裝雖然還沒被主流完全接受,卻已經是張揚個性,並且非常時髦的穿搭方式,不少走在潮流前端的藝術家、演藝界人士都開始積極嘗試。

當時的紐約夜店女王Bianca Jagger曾說:「我不追隨時尚,我只崇尚風格。我愛欣賞女人的設計師,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女性一直被看輕,而穿上男人的衣服在某種程度上讓我更放鬆同時又充滿力量。」

Bianca Jagger and Warhol, 1977

這位傳奇女性的一生中當過演員,政治家,熱衷於人道主義活動,身體力行地用她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的立場。

她在與滾石樂隊主唱 Mick Jagger 的婚禮上拋棄了傳統的婚紗,頗為大膽的真空上陣,身著 YSL 白色吸煙裝搭配長裙出現在眾人眼前,風頭完全蓋過了身著傳統西服三件套的新郎。

Diane Keaton憑藉參演伍迪·艾倫的電影《安妮·霍爾》摘得了 1978 年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一獎,片中那個口才犀利,才華橫溢的知識女性形象和熒幕下的她不謀而合。

片中的安妮身穿襯衫、長褲,搭配黑色小馬甲與寬大領帶的裝扮來自於 Ralph Lauren 的設計,令人耳目一新,隨意又知性。

這部電影中的服裝大多來源於 Diane Keaton 的私藏。

她私下經常身著西裝,搭配襯衫、領帶或者高領服,看起來時髦中帶著瀟洒,這種紐約式的中性風格,現在還仍然被不少人效仿。

在植入廣告還沒有泛濫的八十年代,一部故事內容乏善可陳的電影American Gigolo卻被不少人,尤其是時尚人士津津樂道,只是因為男主角身上一套又一套的 Armani。

整部電影被植入了 Armani 全部的產品線:正裝、休閑裝、晚裝、內衣、配飾……Richard Gere 飾演的男妓是個醉心於自己外貌的人,當然他的外形確實足夠吸引人,每件 Armani 穿在他身上都顯得那麼倜儻。

尤其是他的那件亞麻西裝,和之前人們印象中男式西裝刻板拘束的形象不同,它顯得那麼飄逸順滑,輕柔地隨著男主的每個動作擺動,服帖得好像他的第二層皮膚一樣。

男人的西裝也可以這樣如水似風,不再作為一定要展現肌肉和力量的服裝品類而存在,這種無結構感的陰柔再次將西裝的男性屬性弱化了。

撒切爾夫人

八十年代是一個性別混亂的年代,女性地位相較之前大幅提高,連最受人矚目的政界明星也是女性。Armani 的「Power Suit」也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和柔美的男式西裝相對,女式的 Power Suit 有著寬大圓潤的墊肩,穿起來幹練又豪氣十足。

@Thierry Mugler

迪斯科文化,未來主義,權力女性形象這些令人躁動不安的元素讓八十年代的時尚豐富多彩又難以預料。

和 Thierry Mugler 一樣,喜愛大膽結構和強烈色彩的設計師Claude Montana設計的女裝相較於 Armani 更有侵略性,他那像剃刀一樣鋒利的剪裁塑造出了誇張又極富戲劇效果的廓形。

大到不成比例的肩部和翻領,配上窄小的裙裝和褲子,讓穿 Montana 的女性個個看起來都像未來女戰士,彷彿身體的每個部位都伺機而動準備攻擊。這種哥特未來感的設計也深深影響了後來的 Alexander McQueen。

男女外套都有著和以前相當不同的錯位設計,正是服裝中性風潮大肆流行的開始。一些知名的雌雄同體時尚 icon 也在這期間大放異彩,比如兩年多前去世的David Bowie。

從 1967 年發布第一張專輯開始,David Bowie 的風格——不論是音樂還是著裝上的——就一直像變色龍般變化莫測。

直到今天我們還很少會由衷地稱讚一個男人是「美麗」的,但這絕對是對他的精準形容。即使穿上西裝,他也仍像尤物一般。

這些西裝也很難被簡單歸類到男裝或者女裝中,就像他本人一樣,是無性別的。

一件衣櫥中看起來普普通通的單品,卻讓人可以從它背後的這些故事得以窺見時尚的走向,甚至人類歷史的演變。

現在女孩子們可以自由自在地穿上任何款式的西裝,絕不會像 100 多年前那樣需要冒著被抓進去的風險。

這種穿衣、表達自我的自由不是水到渠成的,卻是大勢所趨無法被阻攔的。

前段時間看到有新聞說一位大叔對幾位穿著萬聖節裝束的年輕人大肆指責,甚至破口大罵,我真心希望這種類似喬治·桑在 19 世紀遭遇眾人白眼、嫌惡的一幕,將來能不再重演。

今日份聊聊

大家還喜歡今天的西裝小故事嗎?

還想要看關於哪些時尚方面的「邊角料」呢?

去留言區分享一下鴨~

End.

你還可以查看

如果大家喜歡這個新欄目,

我就會繼續努力,

不定期發布~

所以要是喜歡的話,

就點贊讓我知道吧,

這樣我才有寫下去的動力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單 的精彩文章:

這家店的復古包包,配你的大衣剛剛好
沒注意到這 6 個挑選要領,難怪你穿西裝外套像訓導主任

TAG:清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