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長江走向海洋 三峽集團打造綠色」國之重企

從長江走向海洋 三峽集團打造綠色」國之重企

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也是核工業人建設自主、先進、安全、高效的核科技工業體系的四十年。

從核工業部到核工業總公司,到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再到與中核建合併重組,經過四十年來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如今的中核集團擁有核工業全產業鏈自主知識產權,具備同時建造40餘台核電機組的建設能力,同時憑藉以「華龍一號」為代表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蜚聲海外。

核電:新時代的大國名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核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不僅自主設計建造了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並相繼掌握了10萬、30萬、60萬、100萬千瓦級核電技術,實現了中國核電技術的型譜化發展。

我國既是目前世界上核電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同時也是進口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大亞灣、秦山三期、田灣,以及剛剛商運的三門核電站都是開放合作的重要成果。

「華龍一號」是我國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採用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設計理念,提升了安全性,平衡了經濟性,是當前核電市場上接受度高的三代核電機型之一,也是我國核電「走出去」的重要「名片」。

「每一次去(華龍一號首堆工程)現場,都感覺非常振奮,每一次都受到鼓舞。」剛剛從福清施工現場趕回北京的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採訪時難掩內心的激動。

邢繼表示,從首堆工程最新的進展來看,完全按照預期進度在推進。」邢繼稱,「對於可能造成工程延期的風險,我們做過周密地梳理和沙盤推演,前期的風險集中在工程設計和設備供貨。現在來看,這兩大風險都得到了很好地化解。對於2020年實現商用的目標,我們是有信心的。」

「華龍一號」首堆示範工程福清5號機組,預計工期62個月,分為土建、安裝和調試三個階段。工程於2015年5月開工,2017年5月完成穹頂吊裝,從土建轉向安裝。

「現在是安裝高峰期,明年就轉為調試,轉向調試的各項準備工作現在已經到位。」邢繼介紹,「首堆穹頂吊裝時提前了15天,今年『主控室可用』和『主管道焊接完成』兩個里程碑節點分別實現提前了60天和75天。」

深化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核集團組建以來,通過調整結構、優化布局,資產規模、主營收入、盈利能力大幅提升,連續十三年獲得國資委考核A級。

中核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余劍鋒介紹稱,目前,中核集團擁有全資、控股及具有實際控制權的企事業單位700多家,在職職工約14萬人,擁有中國核電、中國核建、中國同輻等6家上市企業,涉核資產和人才隊伍規模最大,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國家擁有的核工業全產業鏈企業集團之一。2015年以來,中國核電、中國核建、中國同輻相繼實現IPO,有力促進了核電、核工程、核技術應用等核主業快速發展。

今年7月6日,中核集團旗下中國同輻在香港成功上市。中國同輻是中國最大的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核技術應用企業,也是國內最大最全的放射性藥物、放射源、標記化合物研發及其推廣應用企業,具備全輻照產業鏈能力,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多所藥物中心。

中核集團的資產證券化不會止步於此。

余劍鋒表示,我們的資產證券化還需要加油、加勁。現在中核集團的資產證券化率是60%,目標是要達到80%。資產證券化是國企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現在這是我們的短項,下一步要加快資產證券化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

對於後續的改革方向,余劍鋒也透露了一些方向,包括薪酬改革、加快資產證券化步伐、加大混改力度等。

「中核集團的核心競爭力是我們擁有的23家科研院所。」余劍鋒稱,「這些科研院所幾乎涵蓋了核工業所有產業環節。讓這23個科研院所具有國際性的創新水平,在技術上達到國際先進,這才是中核集團的願景。」

余劍鋒表示,中核集團將改革薪酬制度,提高科研人員薪酬待遇。

「產業規模固然重要,但一個行業發展,更重要的是技術領先。」余劍鋒表示,「我們改革的第一項措施,就是加大對科研院所的投資,加強能力建設、條件建設,把先進的科研人才留住,把國際上先進的科研人才吸引過來。因此必須要創造良好的科研環境、科研條件和工資待遇。」

他透露,明年中核集團的薪酬考核辦法就要開始變化,向科研人員傾斜,向承擔國家重大專項的人員傾斜,向為集團創新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員傾斜。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核集團建立了支撐核工業全產業鏈的全球配套供應鏈,與俄、法、德、美等4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建立了商務合作。

今年的6月8日,中俄兩國簽署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核電合作項目,合同總金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項目總造價超過千億人民幣。

從引進到出口,中國核工業實現新的跨越。中核集團作為唯一實現批量出口核電機組和核設施的中國企業,堅持核電「走出去」,服務世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已成功向阿爾及利亞、巴基斯坦等7國出口了7台核電機組、7座研究堆和1台次臨界裝置。

「中核集團正在以『一帶一路』為主要方向,推動核能全產業鏈走出去。在尼日、納米比亞、辛巴威和蒙古等國家控制資源量近十萬噸;已在中亞、東南亞、非洲等國際市場開拓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余劍鋒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全球化新秩序待建立
卡達明年1月「退群」!OPEC解體第一步?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