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感統失調訓練:在騙家長錢的路上,我們又走在了世界前列

感統失調訓練:在騙家長錢的路上,我們又走在了世界前列

孩子大動作發育慢,感統可能不太好。

你們寶寶玩不了 10 分鐘就要干別的,有可能是感統失調。

上面的對話,你一定不陌生,尤其是去早教中心做評估時。

孩子但凡有個小問題,都有可能跟「感統失調」掛上鉤。

這兩年,隨著早教的興起,有關「感統失調」的宣傳鋪天蓋地地向家長襲來。

孩子是不是「感統失調」,成了千千萬萬家長不容忽視的焦慮源。

到底什麼是「感統失調」,動輒上萬的「感統訓練課」有沒有必要上,今天我們請葉壯老師好好說說。

感統失調

早教界的偽概念?

感統,就是感覺統合的簡稱,就是指大腦將感覺和身體統一起來。

感覺統合要是「失調」,往往意味著,這已經不是小毛病了,已經上升到臨床障礙的程度。

這需要複雜的臨床診斷,一般情況下,早教班和幼兒園的普通教師是不能給出準確判斷的。

實際上,早教班老師口中的「感統失調」,並未被收納進入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DSM),專家並不認為它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行為障礙。

網上出現的「感統失調」相關的百科詞條,統統沒有參考文獻的詳細出處。

你所能搜到的內容,基本都是育兒經驗和一大堆廣告,「感覺統合」充其量是一個帽子,而不是一個成體系的理論。

說的不好聽點,「感統失調」就是山寨疾病,並未得到專家的統一認可。

所以,「感統失調」沒有統一的標準,這也意味著怎麼說都不會錯。

圖片來源:網路

很多早教機構,就鑽了這個空子,刻意製造「感統失調」的焦慮,什麼問題都算到「感統失調」頭上,達到讓家長付錢的目的。

這些都是感統失調?

千萬別被商家忽悠了!

「感統失調」,被下論斷最多的場景,就是早教中心。

回想起來,只要去早教中心檢測,孩子基本沒有不「感統失調」的。

但他們給出的理由,通常是站不住腳的。

1. 拒絕接觸

圖片來源:某早教中心宣傳頁

拒絕他人的身體接觸,確實是感覺統合不到位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

但反過來說,不願意被抱就是「感統失調」,卻不一定成立。

就像你咳嗽,可能是支氣管炎,也可能是嗆了水,還有可能其他原因。但不能因為咳嗽,我們就直接給出呼吸系統重病的結論。

孩子兩歲左右,學會了認生,不像剛出生時誰抱都行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孩子認為外界他人是不安全的,當然不願意被抱,大多數情況跟「感統失調」沒啥關係。

2. 注意力不集中

圖片來源:某早教中心宣傳頁

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多家長特別擔心的問題,也成了早教中心收費的切入點。

注意力不集中的潛在原因非常多,神經系統遞質分泌不足、壓力過大都有可能造成孩子專註力的不足。

更多的情況是,孩子的能力,根本都沒有達到長期專註於一件事的水平。

隨著年齡的增長,即使不做感覺統合訓練,孩子的專註力也會得到提高。

3. 剖腹產

評估老師們,給出造成孩子「感統失調」的原因千奇百怪,竟然還說剖腹產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圖片來源:某早教中心宣傳頁

理由是,剖腹產時孩子的皮膚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大腦沒經歷將感知覺和肢體動作統一起來的第一次機會,孩子就容易「感統失調」。

但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可以表明,產道擠壓與大腦發育之間存在這樣的關係。

要是擠壓能激發大腦神經細胞發育,照這麼說,孩子豈不是越擠越聰明了?

提升感覺統合能力

在家就能做到

為了讓孩子不至於陷入感統方面的問題,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1. 加強親子互動

很多家長沒時間陪孩子,我的建議是:再沒時間,也要擠出時間來陪孩子,尤其是爸爸們。

大部分對孩子感統能力有幫助的體能活動,媽媽們一個人搞不定。

而且孩子需要跟爸爸互動,來獲得更多性格上的正向影響。

體能激活、跟爸爸一起玩的交互經驗,對於孩子感統能力的提升都非常重要。

很多時候,你跟孩子「玩什麼」和「怎麼玩」都不是特別重要,你只要跟他玩,就能起到非常優質的效果。

1 歲前,爸媽兩個人用小毯子一起搖晃寶寶、帶寶寶模擬蹬自行車、和寶寶躲貓貓;1 歲後,和孩子玩傳球遊戲、赤腳在家裡走路、走小平衡木都是很好的鍛煉方式。

2. 鼓勵探索

今天的孩子,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被保護得太好。

滿大街汽車人販子,誰敢讓孩子放手去探索呢?少點探索,就意味著少點麻煩。

但是我還是很建議家長給孩子尋找這樣的機會:足夠大的空間、足夠多的元素、足夠多的時間去探索。

三個足夠都是核心關鍵詞,空間小了就沒有探索的半徑,元素少了,孩子就覺得沒意思,時間短了孩子會覺得不盡興。

我見過很多著急的家長,催著趕著孩子「玩兒一會就走」,這樣的約束,怎麼讓孩子好好探索呢?

3. 不過分焦慮

家長不應該成為傳達焦慮的人。

你覺得孩子「感統失調」,那你怎麼看他都覺得有問題。

你對這事兒一焦慮,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多多少少有點問題。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沒問題也變得有問題。

我能理解,孩子的事情無小事,但很多時候,事情並不像你想像地那麼嚴重與不可挽回。

我不是攛掇你當一個「心大」的家長,我是希望你能成為一個「抗忽悠」的家長。

不要早教班老師,或者其他小朋友的家長,一說點什麼,你就覺得自己的孩子有毛病。

那是你孩子,你應該信任他多一點。

很多時候,傷害孩子的,不是「感統失調」,是家長對「感統失調」不該有的焦慮。

育兒路上的各種未知陷阱

還需科學地指引

才能成功避開

早教班有沒有必要去?

全腦開發到底靠不靠譜?

關注「丁媽說育兒」

養育的難題這裡都有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媽媽 的精彩文章:

孩子有這 3 種表現,就該穿小內褲了
帶娃腰疼?用它,拯救你的腰

TAG:丁香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