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腸癌有顆「衛星「——MSI與腸癌

腸癌有顆「衛星「——MSI與腸癌

怎麼我有個什麼衛星?

是我聽錯了嗎?

是什麼星座嗎?

怎麼看病還要看星座嗎?

我猜是微衛星吧!

微衛星是什麼?

它和結直腸癌有什麼關係?

為毛現在都在關注?

今天宗醫生就來八一八這個微衛星

上過宗老師課的童鞋都知道,癌症其實是一種基因病,是由外在、內在多種因素影響下,人體細胞的基因組出現問題而導致的。目前基因組不穩定主要有以DNA微衛星重複序列長度改變為特徵的微衛星不穩定(MSI)和整個或者部分染色體變異為特徵的染色體不穩定兩種途徑。

根據結直腸癌遺傳學研究顯示,大約15%的原發性結直腸癌是由MSI引起的。

以前結直腸癌的治療主要是以影像和病理為指導,但隨著分子生物學、遺傳學、腫瘤免疫等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以傳統的形態學為依據制定的診療方案是遠遠不夠的。除了分化程度、局部生長、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等情況,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結直腸癌的分子生物學特徵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它的預後、治療效果。

所以,各位親,不管是內鏡活檢還是術後病理,你可能都會看到病理報告上一大堆除了不明白什麼意思的認識的漢字以外,還有很多不明白什麼意思的不認識的字母,這其中就提供了分子生物學的相關信息,當然也包含了今天咱們要說的MSI。

說到微衛星,各位看官可能要問了,既然有微衛星,是不是還有小衛星大衛星什麼的?

哈哈,還真猜讓你對了,確實有!

衛星DNA

衛星DNA是一類高度重複序列DNA。在介質氯化銫中......balabala......(此處省略一萬字,主要是難懂,口水說干也搞不清)

衛星DNA按重複單元的核苷酸數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小衛星,一種是微衛星(MS)。

微衛星是DNA基因組中小於10個核苷酸的簡單重複序列。

位於DNA編碼區的MS容易出現異常,當各種因素導致錯配修復基因(MMR)失去功能時,MS出現錯誤而產生突變的可能性增大(出現微衛星不穩定,MSI),從而導致基因組的不穩定。這種不穩定和結直腸的腫瘤的發生相關時,就會大大增加癌變的幾率。

總體來說就是:

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現MSI不僅和結直腸癌的發病有關,還和結直腸癌的預後、治療以及遺傳性疾病的篩查等有很大的關係。

遺傳性篩查

大量的研究發現,林奇綜合征(Lynch Syndrome),也就是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是一種家族性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超過90%的林奇綜合征是由微衛星不穩定引起的,而且大多數這類患者還會發生其他相關的腫瘤,比如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而且發病年齡都比較早,具有家族聚集性,死亡率也比較高。這是個家族性遺傳病,就是說親友也得這個病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檢查發現MSI,一是需要做遺傳諮詢,再有可能要進一步做基因檢測,如果可疑林奇綜合征,直系親屬都得做癌症的篩查。

預測患者預後

大量文獻報道,MSI-H(MSI高頻型)結腸癌與非MSI-H型結腸癌相比具有獨特的臨床病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特徵,臨床進展緩慢,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較少,預後相對較好,成為臨床評估疾病預後的一個主要指標。

預測化療敏感性,指導化療方案的選擇

對結直腸癌的化療而言,有研究證實5-FU 輔助治療可使MSI-L(MSI低頻型)和MSS(MSI穩定型)患者生存得到改善;然而,在MSI-H患者術後5-FU輔助治療並沒有顯示出有統計學意義的效果,相反5年生存率低於那些僅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

這是因為MMR的缺失會引起腫瘤細胞不能正常凋亡,會產生對於5-FU的抗藥性,降低敏感性,但是,研究結果奠定了奧沙利鉑聯合5-FU化療方案作為MSI-H結腸癌術後的標準輔助治療的地位。

微衛星不穩定性(MSI) 對結腸癌輔助化療患者的總生存時間(OS)及無複發生存時間(RFS)的預測性更為可靠,對化療藥物的精確選擇有重要指導意義。

預測PD-1/PD-L1抗體治療敏感性

約有5%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攜帶dMMR或MSI-H生物標誌物,與錯配修復正常的腫瘤患者相比,這些患者不太可能從傳統化療中獲益。

近年來,PD-1/PD-L1抗體治療在腫瘤界掀起了巨浪,一時間被冠以「腫瘤明星葯」「抗癌神葯」等名號。在腸癌患者中MSI-H雖然佔比較小,但PD-1/PD-L1抑製劑對這部分患者具有極好的效果。

2017年5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Keytruda (Pembrolizumab)用於包含結直腸癌在內的所有具有MSI-H/dMMR的實體瘤患者的治療。

同年,2017年8月1日,FDA加速批准 OPDIVO (Nivolumab)用於治療12歲及以上,經氟嘧啶,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治療後進展的dMMR和MSI-H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

人類基因組計劃歷時16年,早在2003年就完成了人類全部基因測序工作,然而並不是我們知道了全部的基因,就能完全搞清楚生命的奧秘,目前仍大約有60%的基因不知道其功能。

就像癌症這樣的基因病,通常是由很多的致癌因素共同作用,不是一個或者幾個基因的變化導致的。雖然有眾多的可能性,有些時候似乎更是無解和無奈,但是,就像努力了多年完成的基因組計劃一樣,人們不斷的在研究進步,也許在搞清楚了全部30億個鹼基對,39000個基因的全部功能後,人類就可以完全掌握自己。

——大夫 · 宗《時間 · 撿屎》

作者:宗華

來源:宗醫生

關注消化界,每天更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這些疾病都可能引起胃脹氣!這樣做,輕鬆緩解!
益生菌在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中能夠起到什麼作用?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