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自研晶元1%優勢,華為榮耀4年追上小米,魅藍360卻連一線進不去

自研晶元1%優勢,華為榮耀4年追上小米,魅藍360卻連一線進不去

劃重點

  1. 榮耀不過是華為一張緊跟小米的牌而已,和其它品牌組團跟在小米屁股後面玩性價比,其它品牌連二線都沖不出去,榮耀卻膨脹為一個小米的體量,這是為何?
  2. 憑出貨的體量優勢拿到供應鏈的超低折扣價,再用期貨的方式進一步擴大利潤空間,小米的這種性價比極致玩法在手機行業中可謂前無古人,這是小米快速崛起的秘密之一。
  3. 到榮耀這裡,小米的優勢不再突出,有時反而成為劣勢。
  4. 一部手機比對手多賺100元,這是一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優勢,最多算1%優勢吧。
  5. 在刺刀見紅的市場上,即使你只有哪怕1%的競爭優勢,運用得當,同樣可由青銅進化為王者。

正文

浪花淘盡英雄

現在一提到手機,很多人腦子裡首先浮現的往往是蘋果、華為、OPPO、vivo和小米,感覺能讓自己爽快掏錢的品牌,一隻手數就夠了。

自研晶元1%優勢,華為榮耀4年追上小米,魅藍360卻連一線進不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其實,如果將時光倒帶至2012年左右,會發現手機品牌多到令人眼花繚亂。當時是互聯網手機品牌的爆發期,小米用三年時間將銷量做到國內第一,其互聯網營銷的打法一時引來各路豪傑仿效:華為成立榮耀,中興推出努比亞,魅族推出魅藍,聯想炮製出ZUK,周鴻禕聯合酷派搞出360手機。

加上鎚子等新生創業品牌,粗略估計當時國內有上百個智能手機品牌在同台炫技、熱舞。

但轉眼間浪花淘盡英雄,鎚子掙扎在生死邊緣,360徘徊在盈虧平衡線上,魅藍、努比亞始終流連在二三線,勝出者僅剩榮耀和小米。

「徒弟」超過「師傅」

小米的勝出比較好理解,它首創性價比這一模式,而互聯網市場對創新者的獎賞又從不吝嗇。

但榮耀不過是華為一張緊跟小米的牌而已,和別的品牌組團跟在小米屁股後面玩性價比。

結果卻是,別的品牌連二線都沖不出線,榮耀卻膨脹為一個小米的體量。以2018年第三季度國內手機銷量統計為例,榮耀佔比12.2%,小米則略少,佔比12%。其實在去年,榮耀的銷量就超過了小米。

自研晶元1%優勢,華為榮耀4年追上小米,魅藍360卻連一線進不去

也就是說,成立僅4年,「徒弟」榮耀就超過「師傅」小米,成為華為終端的一根重要支柱。有多重要?沒有榮耀在中低端市場打拚,余承東恐怕沒有底氣公開宣稱「超蘋果趕三星」。

難道是榮耀聰明絕頂悟性強,照貓畫虎還真的把貓變成了虎?

自研晶元1%優勢,華為榮耀4年追上小米,魅藍360卻連一線進不去

答案是,榮耀依靠華為自研的麒麟晶元,真正把「性價比」玩成大殺器,從而從一眾互聯網手機品牌中迅速崛起。這就說明,在刺刀見紅的市場上,即使你只有哪怕1%的競爭優勢,運用得當,同樣可由青銅進化為王者。


供應鏈:有錢你就是我大爺

我們先來說小米賴以起家的性價比,為什麼只有小米玩的轉,很少(不是沒有)有其它品牌搞得定?

手機成本三大件:屏幕、存儲和SOC晶元,誰能把這三大件的成本壓制住了,誰就可以在干翻對手的同時,站著把錢賺了。目前,行走手機江湖的品牌,除了三星能生產這三大件,都要向供應鏈下單。

供應鏈行業的常識是,有錢就是大爺,錢越多,你就是爺爺,比如蘋果公司,誰能進入它的供應鏈體系,都可以發個通稿吹吹,是上市公司的話,股價還能狠狠漲一波。

自研晶元1%優勢,華為榮耀4年追上小米,魅藍360卻連一線進不去

小米的出貨量以千萬計,自然是供應鏈企業眼中的大爺。「大爺」的最大特點是強勢,在2013年——2014年間,紅米出貨量超過千萬,但SOC晶元供貨方聯發科不給小米高折扣,導致小米和聯發科一拍兩散。可以說,聯發科後來的頹勢,和失去小米的支持也有一定關係。

小米利用自身出貨體量,可以將採購物料成本壓到極低的水平線,其它出貨量小很多數量級的品牌比如鎚子、努比亞、360等,則很難拿到和小米相同的折扣。這是小米能甩開友商的根本原因。

更重要的是,小米還有一個重要夥伴高通。高通是小米的風險投資者,在小米剛成立不久,高通的錢就投進去了,而高通驍龍800、700、600、400等三位數字劃分高中低檔的方法,是雷軍的建議。小米上市前,高通成為小米的基石投資者。

自研晶元1%優勢,華為榮耀4年追上小米,魅藍360卻連一線進不去

關係緊密,意味著小米從高通哪兒拿SOC晶元時,折扣會非常高。意味著即使同樣的拿貨量,小米的價格也會比友商低。

同時,高通還會經常獎勵小米旗艦晶元首發權,幫小米搶奪眼球。

如此一來,小米的性價比藍圖畫得簡直是美輪美奐。不過,雷軍還要給它加上令很多友商絕望的一筆:期貨。這一招的絕妙之處在於,一方面用超高性價比(價格低到同配置下友商會虧損)的新機吸引市場注意,另一方面電子零配件價格變化快,新機發布兩到三個月後才大規模發貨,零配件的價格足以差出幾個百分點,這個數字能夠轉換為小米手機的利潤空間。

憑出貨的體量優勢拿到供應鏈的超低折扣價,再用期貨的方式進一步擴大利潤空間,小米的這種性價比極致玩法在手機行業中可謂前無古人,試問誰玩得過它?這是小米快速崛起的秘密之一。

多賺100元

但是,到榮耀這裡,小米的優勢不再突出,有時反而成為劣勢。小米依靠出貨量大能從供應鏈拿到超低折扣,榮耀依靠華為手機的出貨量也能拿到超低折扣。

而且,榮耀憑藉華為自研麒麟晶元的優勢,在SOC晶元上的成本能壓過小米,這也是榮耀和其它品牌跟隨小米,但只有榮耀脫穎而出的關鍵。

自研晶元1%優勢,華為榮耀4年追上小米,魅藍360卻連一線進不去

我們以麒麟920晶元為例。2014年海思麒麟920晶元剛剛成熟可用,出貨量在華為整個SOC晶元採購量(同時採購高通、聯發科)中佔比20%多。市場調研機構Digitimes Research估計,麒麟920成本每枚約為20—25美元,比從高通購買SOC晶元節約15美元以上,合人民幣約100元。這100元相當於採用麒麟920晶元的榮耀手機的利潤。

簡單說,榮耀手機對標小米手機,同等配置下,可以比小米手機每部多賺100元。

一部手機比對手多賺100元,這是一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優勢,最多算1%優勢吧。

但正因為有這100元做利潤保底,榮耀可以死磕小米。小米出貨量最大的紅米系列,2014年最低售價699元,4G增強版紅米Note售價999元,這個價位滅掉了眾多山寨機,也是努比亞、魅藍、ZUK等其它品牌難以涉足的價格禁區。

不過有自研晶元做後台的榮耀大舉進場,2014年榮耀推出3C和3X暢玩版,分別對標紅米和紅米Note,而且價位更低,暢玩最高價僅為799元,比紅米紅米Note還低200元。

另外,小米的期貨模式反而給了榮耀可乘之機,很多潛在用戶由於等不及小米新機上市,轉而投奔榮耀陣營。


1%優勢足夠讓青銅進化為王者

小米被稱為價格屠夫,刀法狠辣,很多品牌成為其刀下之鬼,或者身受重傷,唯有榮耀靠著自研晶元帶來的成本優勢,可以硬剛小米,不僅成功立足,並且成長為小米一個量級。

重點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麒麟晶元在整個華為手機中的佔比會逐漸提升,隨著採用數量的上升,可以攤薄晶元研發和製造費用。和採用高通晶元的手機品牌相比,華為和榮耀手機的成本優勢將更為明顯。

自研晶元1%優勢,華為榮耀4年追上小米,魅藍360卻連一線進不去

或許有人會說,領導人的出色表現和市場營銷到位也是榮耀成功的決定因素。對此,我們可以看看劉江峰,榮耀的第一任掌門人,他僅用一年時間,就將榮耀的銷售額從1億美元拉升至20億美元。

劉江峰隨即辭職,兩年後出任酷派CEO。然而酷派並沒有因此走上輝煌。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酷派的平台相比華為的平台,並不能帶來供應鏈成本優勢,終使劉江峰個人能力突出也無力回天。

總之,對企業來說,核心優勢不一定是壓倒性的(這個太難了),哪怕你只比對手強1%,運用得當能轉化成成本或利潤優勢,你就可以從青銅進化成王者。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圖片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即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