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史之亂」中,被唐玄宗所冤殺的兩位唐軍著名統帥是誰?

?「安史之亂」中,被唐玄宗所冤殺的兩位唐軍著名統帥是誰?

原標題:?「安史之亂」中,被唐玄宗所冤殺的兩位唐軍著名統帥是誰?


【歷史劉老師原創,非授權嚴禁轉載】



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封常清和高仙芝是最先行動起來的唐軍統帥。


熟悉唐朝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封常清和高仙芝都是唐朝著名的統帥,曾經率領唐軍打過不少漂亮的勝仗。

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時任安西節度的封常清正好入京朝見。



於是,唐玄宗便問封常清如何對付叛軍。


封常清表示:雖然現在叛軍勢如破竹,那是因為人們還沒有從長久安逸的日子中醒悟過來。只要皇帝給自己錢、給自己人馬,自己就能夠在短時間內滅掉安祿山叛黨。



於是,唐玄宗便任命封常清為范陽、平盧節度使,紿他大量的錢才讓他去招募人馬——畢竟,對於唐玄宗來說,自己現在不差錢。只要你能夠消滅叛軍,給你多少錢都不事問題。


封常清也沒有讓唐玄宗失望,僅僅十天的時間,他就在洛陽城招募了六萬人馬。


與此同時,在唐玄宗的授意之下,高仙芝率領駐守在京城的部分唐軍,以及在長安城新招募來的土兵,共計五萬人,從長安出發,前往洛陽附近駐紮,以期掌控住通往長安的咽喉要道——潼關。



在高仙芝到達之前,封常清帶領自己所招募的六萬人馬,已經先期到達洛陽附近。

然而,由於封常清所率領的這些士兵,都是沒有經歷過戰場磨鍊的新兵,作戰技能不僅低下,就連士氣業很低落。


所以,剛一交戰,他們就被叛軍的騎兵給衝擊的潰不成軍,失去了陣腳。



沒想到,在接下來的戰鬥之中,封常清所帶領的唐軍又先後四次大敗,以至於作為戰略要地的東都洛陽,也不幸失守。


率領殘餘士兵退回陝西的封常清,在碰到高仙芝之後,表示叛軍現在勢不可當,不如先退兵固守潼關,堵住叛軍前往京城長安的道路,等叛軍失去了這股銳氣,再收拾他們也不遲。


高仙芝正好也有此意,所以便率領大軍退守潼關。



由於做為軍事重鎮的潼關,防禦措施非常完備,叛軍到達之後,見無機可乘,便轉身前往其他地方。


就眼前的情況來看,唐軍依靠堅固的潼關,已經阻擋住了叛軍的西進腳步。


然而,一個意外事故的出現,卻打破了這一局面。

原來,在高仙芝出兵之前,唐玄宗讓自己身邊的一位得寵太監邊令誠,作為監軍,隨大軍一同出發。



然而,在之後的半月里,邊令誠的行為卻超出了自己的職務範疇——除了監管高仙芝的一切行動之外,他還常常對高仙芝等人的軍事指揮行為進行干預,彷彿自己比他們還要善於作戰。


當然,作為高級統帥的高仙芝、封常清,是絕對不會在行軍打仗這種大事上,聽從一個太監的指指點點的。



於是,一來二往之後,邊令誠便對高仙芝、封常清的行為懷恨在心。


半個月之後,邊令誠在入宮向唐玄宗彙報工作的時候,把高仙芝和封常清給誣告了——他告訴唐玄宗,高仙芝和封常晶率領近十一萬大軍,打不過叛軍、丟城失地也就罷了,高仙芝還故意刻扣士兵的軍糧,導致軍隊士氣低落。



對此,不知真相的唐玄宗,自然是龍顏大怒。


於是,腦子一熱的唐玄宗,在沒有查明真相的情況下,便下令讓邊令誠于軍中斬殺高仙芝和封常清。

封常清在前幾次大敗的時候,都主動上報紿唐玄宗,陳述了叛軍的強大。


然而,這些唐玄宗都沒有看到。


封常清打算親自前往京城向皇帝解釋,但上天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走到半路之後,他就遇見了邊令誠。


就這樣,曾經立下無數戰功的封常清,成為了唐玄宗刀下的第一個冤魂。


而為了防止高仙芝抵抗皇命,邊令誠還特意準備了上百位武藝精湛的陌刀手(陌刀,是唐朝殺傷力很大的一種兵器)。


面對唐玄宗的旨意,雖然高仙芝和手下的將領們都不停地喊冤,但最終高仙芝還是死在了太監邊令誠的手中。



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初的關鍵時刻,唐玄宗僅僅聽從一個太監的一面之詞,就處死了兩位高級統帥,實在是太過魯莽!

假如高仙芝和封常清沒有被處死的話,憑藉他們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安史之亂絕對不會鬧騰許多年。


當然,歷史沒有假設。


最終,唐玄宗為自己的這一魯莽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參考史料:《資治通鑒·唐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劉老師 的精彩文章:

他是大唐開國第一功臣,紅極一時,皇帝主動與他結親
隋煬帝臨死前的一個小願望,最終也沒有實現

TAG:歷史劉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