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台灣也有抗日神劇嗎?

台灣也有抗日神劇嗎?

— 吃瓜星球 ? 第042期 —

策劃/文字-佳蓁

設計-涼白開

編輯-養樂多

台灣大型的武裝反抗行動大多發生在1895年到1915年,1915年之後日治的30年間,除了1930年的霧社事件是大規模流血事件之外,其他皆以文化抗日為主,持續到1945年日本戰敗退出台灣才結束。

而對於這一段歷史,台灣也有在影視文藝作品中表現出來。簡單地說,就是台灣的抗日劇。

台灣最早的抗日電影是1957年何基明的黑白片《青山碧血》,同時也是台灣電影史上首部描繪霧社事件的電影。

當時拍電影不但技術不如現今,資金、人手都不足,連演員也要分擔工作人員的工作,甚至因為拍攝地點在山區,電力常常供應不良,拍攝過程艱辛。而且拍攝這部片都是就地取材,所以原住民的服裝、村落的布景都很真實的呈現。但可惜的是,上映後觀眾普遍反響並沒有預期熱烈。

來年何基明再度拍了《血戰噍吧哖》,以1915年的噍吧哖抗日事件為藍本。噍吧哖事件是漢人武裝抗日的最後一場戰役,也是台灣從武裝抗日改為文化抗日的轉折點。

日本殖民政府鎮壓民變的過程與後續審判中,死傷人數近萬人,分布在台灣中南部各地。但此事件在台灣影史上僅有《血戰噍吧哖》一部改編電影,所以這部電影也成為現在學者研究的重要參考。

除了以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電影之外,台灣在1960年代產出了另一種形式的抗日電影:間諜片。

因為1962年第一部007電影上映,在台灣更是大受歡迎,於是就順勢掀起台語間諜片的風潮。台語間諜片將邦德女郎轉化為台版中的女間諜,而她們的敵人就是日本軍。較有名的像是《第七號女間諜》、《情報員白牡丹》、《間諜紅玫瑰》、《天字第一號》等。

在這一時期,以間諜片為題材的抗日電影傾向於喜劇,片中的日本軍士兵大都很愚蠢、好色,連死法都很可笑。

【此處gif圖這個我來添】

當然同期也有情節緊湊、場面嚴肅的電影產出。例如1969年港台合作的《揚子江風雲》,又名《一寸山河一寸血》。改編自鄒郎的小說《死橋》。

故事背景是抗戰期間,幾個地下情報員共同協力執行「死橋計劃」,打算在日軍進入湖北監利縣掃除長江水雷障礙時,炸毀橋樑阻斷日軍退路,以確保「長江180里封鎖線」的真實故事,這部電影更創下當時票房的最高紀錄。

另一部諜報代表片是後來1975年的《戰地英豪》,敘述第二次長沙會戰前夕,特工人員與日本特務鬥智的故事。

可惜除了《揚子江風雲》和《戰地英豪》外,大部分60年代的抗日間諜片都沒有「創傷」感,不但沒辦法激起愛國心,也沒辦法長久佔據市場,所以抗日片在台灣一直都沒有太大的聲色。

直到1972年,日本宣布和台灣斷交,頓時仇日情緒高漲,順應這樣的情勢,中影總經理梅長齡策劃製作抗日為主題的電影,於是抗日電影一度又成為市場主流。

斷交後的抗日電影以1974年的《英烈千秋》最具代表,是二戰名將張自忠的傳記電影,為台灣第一部大型製作的抗日電影,也是首部政宣電影。之後更與《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並稱台灣四大抗戰片。

2015年剛好是抗戰結束70周年,台灣文化部舉辦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影展,《英烈千秋》數字修復版負責打頭陣,出演的演員、導演、還有馬英九都到場觀影,如此足見《英烈千秋》在抗日電影中的重要性。

《英烈千秋》劇照

還有一些其他的台灣抗日作品,一一介紹一下:

·1975年《八百壯士》

這是是一部翻拍歷史事件的電影。、劇情主要發生在1937年日軍進攻上海時,國民革命軍團長謝晉元帶領480名青年軍官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抵制日軍3個月,中華民國女童軍楊惠敏送食物及藥物給八百壯士,一直到撤退。

·1976年《梅花》

雖然同樣也是大型抗日電影的經典名作,但《梅花》的劇情並未完全參照史實。故事背景為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本殖民的台灣,為了配合日本某發電廠的發展,日本要求林姓一家人和另外三家人都要挪動祖墳,但是在傳統觀念里不能輕易動祖墳。四家人的父親心生不滿,跑去跟日軍理論但卻被日軍殘殺。林家其他人懷恨在心,一直謀劃要報仇,先是與同鄉計劃炸毀日本人的發電廠,可惜失敗;之後再偷帶炸彈到廠長的壽宴上引爆,因此下獄並死在獄中。

·1977年《筧橋英烈傳》

以烈士高志航故事為主軸。高志航是位出色的飛行員。1937年淞滬戰爭他率領大隊殲滅日本的航空隊。雖然筧橋首戰告捷,但大隊飛行員仍損失不少英勇的戰將,最後日軍再度發動攻擊,高志航率領戰鬥機擊斃日本空軍將領,卻也壯烈犧牲。

除了四大抗戰名片,也有其他根據抗戰英雄事迹所改編的電影。

·1977年《望春風》

敘述二次大戰結束前,抗日誌士秦秉忠和五位英勇國軍來台密謀,打算配合盟軍艦隊全面破壞日軍的"神風特攻隊"。

·1977年《強渡關山》

描述一架中國飛機在飛越台灣上空時被日軍擊中油箱,被迫降落在一個小村外。村民不顧危險把飛機隱藏起來。日軍派人到村子探查,於是村民在飛機師的啟發下一起連手設下陷阱,消滅駐紮當地的日軍。

此外,也不乏虛構的抗戰故事,例如1975年的《吾土吾民》。就虛構了一所私立中學的抗日活動。興漢中學校長杜興漢繼續主持校務,女兒杜湘靈和教職員李月亭是他的得力助手。城裡的抗日分子非常活躍,某日炸毀日軍的軍火庫。月亭被當作嫌疑犯被捕。月亭的母親四處求救碰壁,無奈之下只好出賣學校的抗日組織來換取釋放月亭。因此學生被捕、校長也受牽累入獄。日軍持續以各種殘酷手段企圖迫使群眾交出抗日組織和領導人,校長在獄中絕食抗議,後來因此在獄中殉難。電影最後日軍衝進校園時,杜湘靈和李月亭站在升旗台上宣讀校長的遺書。月亭當場被捕,湘靈含淚繼續宣讀遺書。學生各個泣不成聲,心中怒火也燃燒得更加熾烈。

1980後,抗日為主題的電影大幅減少。近幾年台灣雖然偶爾有出現的相關作品,但作品中不再走中日對立的套路,電影里的日本人不一定全部都是壞人,被殖民的台灣人也不一定全部都是無辜的。

2008的電影《一八九五》改編作家李喬的作品《情歸大地》,描述1895年乙未戰爭中客家村莊所發生的故事,並且以日本文學家兼陸軍軍醫森鷗外和客家子弟的觀點來看待整個戰爭。

2011年的《賽德克巴萊》,改編自日治時期的霧社事件,分成上下兩集拍攝。

上集著重在日治初期,軍隊鎮壓台灣原住民,執行「理番制度」,賽德克族逐漸失去部落的文化和信仰,在此同時,日本人仍用十分殘暴的方式統治他們,賽德克族人決心反抗,於是莫那魯道帶領賽德克族抵抗日軍。

下集則是日本人在遭受攻擊後,增派軍援和賽德克族激戰。但日本人因為對當地環境不熟悉,遲遲無法戰勝,於是決定派出飛機投擲毒氣彈,賽德克族因此死傷慘重。最後以賽德克族人犧牲,越過彩虹橋回歸祖靈為結尾。

------------吃瓜群眾的分割線------------

歡迎關注吃瓜星球

與我們一同吃瓜、共同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為了讓農產品上市,這些非洲人居然這樣……
英國是如何吞併蘇格蘭的?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