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邊塞伙夫球踢的好,被明宣宗火箭提拔,最終斷子絕孫…

一邊塞伙夫球踢的好,被明宣宗火箭提拔,最終斷子絕孫…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本文配圖 朱瞻基行樂圖局部明朝仇英-清明上河圖 局部

字數2100,大概需要閱讀7分鐘

01

這段閑話,發生在明宣德年間。

當時,漢府軍中有一壯男,姓王名敏,生得人如其名,身手頗為敏捷。只可惜出身不好,是個軍余。

何為軍余?

在此,很有必要先科普一下我國古代的軍籍制度。

大約自曹魏屯田時起,歷朝歷代一直推行職業繼承製。

即將從事特殊工種的人群,編製成冊,另行管理,目的在於讓其世世代代都做自己的老本行。

比如,是鐵匠,你就一輩接一輩,乖乖打你的犁耙刀鋤,門板窗框沒你啥事;

如果是棺材匠,建屋蓋房你最好離遠點。

當兵的,稱軍戶,亦不例外。

若祖上入了軍籍,那好,子子孫孫,只要到了法定成人年齡,就必須得充當軍差,扛槍打仗,沒得商量。

起初,軍戶的待遇還不賴,有吃有喝,家眷還免徭役;

及至東晉﹑南北朝時期,天下動蕩,兵連禍結,軍戶的好日子也便到了頭。

吃不飽穿不暖,地位卑下,連普通百姓都視其為賤民。

也難怪,不打仗吧,和農戶沒啥兩樣,該種地種地,該納稅納稅;

一旦開戰,立馬被徵召入伍,還得自備戰服盔甲,武器彈藥。

等上了戰場,兩軍陣前只一個照面,差不多全做了炮灰,領了盒飯。

既然境況這般差勁,待遇如此低下,那誰還肯做軍戶?撒丫子逃吧。

往哪兒逃?當權者的法令來了:軍戶逃亡,抓到砍頭;親屬包庇,一律株連;報官者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全家罰做奴隸。且子侄男丁絕不準過繼他人,脫免軍籍。

沒法子,為了爹娘和老婆孩子,這差事也得硬著頭皮當下去。

而在軍中,尚有正軍和軍余之分。

正軍,指正規軍。

軍余,亦稱余丁,是正軍死亡或老殘後的第一替補者。

等同預備役。

平時與正軍一同參加訓練,幫助征糧,埋鍋做飯等。

前文所言的王敏,便是這樣一個角色。

02

從小到大,親身體味著軍戶愈來愈糟糕的境遇,王敏連做夢都想改換門庭。可是,這對他來說太難了,無異於豎梯登天,分明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第一,知識改變命運。

可咱大老粗一個,大字不識一籮筐,根本沒辦法考取功名;

第二,一將功成萬骨枯。

兩軍開干,衝鋒陷陣的永遠是馬前卒。想建功立業?噗嗤,被扎槍來了個透心涼;

第三,哪還有第三,剛才就已掛了!

不過,一個千載難逢的天大機會,還是在王敏充當炮灰前,突兀降臨:

且說一天,漢府軍打了個勝仗。

自上而下,皆大歡喜,怎麼著也得搞點娛樂活動,慶賀一番。

可是,身在戰場,遠離酒肆青樓,實在沒啥玩的。

不,有,踢足球。

彼時的足球,名曰蹴鞠,又叫築球等,據傳是我們的祖先黃帝所作。

明《太平清話》中如是說:「踏鞠始於軒後,軍中練武之劇,以革為元囊,實以毛髮。」

以此可見,黃帝發明蹴鞠這玩意,最初功用是搞軍事訓練的。漸漸的,就演化成了娛樂項目。

據《明史》載,擁兵三吳的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每出師,不問軍事,輒攜樗蒲(一種賭具)、蹴鞠,擁婦女酣宴。」

嘖嘖,足球還真是有傳統的,早就跟吃喝淫樂摻和到了一塊兒。

03

話歸正題。

彼時,漢府軍的長官也是個蹴鞠愛好者,一聲令下:有沒有會蹴鞠的?出列,玩玩。

玩玩就玩玩。

恰巧三缺一,不湊手,正埋鍋做飯的王敏便撂下馬勺,擦擦滿臉灶灰上了場。

絕非閑扯,確實是三缺一。

自宋時起,蹴鞠分三種玩法:

一,白打,自娛自樂,自個兒耍;

二,單人對抗;

三,三三制。雙方各出三人,一人守門,兩人進攻,誰進球多誰贏。

別看王敏只是個打雜的伙夫,可在被徵召入伍前沒少耍,腳下活兒著實不錯。

果然,這廂上了場,幾腳盤帶,輕鬆過人,一腳勁射——出邊線了?那是咱男足的專利,人家不敢這麼射——噗,進球門了。

沒想到,軍中藏龍卧虎,還貓著這麼一號高手!

就這樣,王敏一戰成名,猶如小母牛嫁給大象,牛B大了,再也不背黑鍋,扛軍糧,得空就陪長官練腳法,踢足球。

而更令他做夢都想不到的還在後頭:一傳十,十傳百,這事兒居然傳到了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耳朵里!

04

這宣宗,同樣是個狂熱的足球愛好者。

大喜之餘,當即下旨:這可是大明國腳啊。

別當兵了,給朕入宮,專職蹴鞠!

接到聖旨,王敏頓時激動得跪倒在地,咣咣磕頭,連呼皇恩浩蕩,還特意跑到祖墳前大哭了一場:列祖列宗在上,咱們老王家總算改頭換面了!從今往後,我定當好好踢球,光宗耀祖。

事實也是,王敏搖身一變,成了陪明宣宗搞娛樂的大紅人。

如果這檔子事兒到此結束,當算美好圓滿,也足夠勵志,足夠煲一大鍋雞湯的:

1.人生在世,擁有一技之長是多麼重要;

2.成功總是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

3.抓住機會,敢於表現,美好的未來必將為你而來;

4.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等等。

等等,還有一點必須說明:從此,王敏的確再也不用擔心子孫後代當軍戶了。因為:

一代大明國腳——被——閹——了。

05

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絕非杜撰。

明代陸容《菽園雜記》卷一中如是記載:

「太監王敏鎮守陝西時,始奏罷之,省費頗多。敏本漢府軍余,善蹋鞠,宣廟愛而閹之。」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卷三中也說:「宣德間,漢府軍余王敏善蹴鞠,宣宗喜之,閹為內侍,後進太監。」

也許,從這樁史話中,多少能窺見一斑當今男足屢戰屢北的端倪:

原來從王敏時起,就沒種了。

而清人查繼佐在《罪惟錄·列傳》中,還做了這般演繹:

「時京師人王敏,以蹴鞠幸上,與其伴同召。伴內畏竄,敏被宮刑,創愈而歸。妻驚失髭,得其故,相抱慟哭。」

啥意思?意思是:

——「相公,你鬍子咋沒了?」

——「唉,別說鬍子,下面也沒了。」

就此打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不得了的照片
沒錯,我林沖為人狠毒…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