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挽救明朝的兩大良策,是如何被崇禎玩壞的,兩大名將因此含恨而死

挽救明朝的兩大良策,是如何被崇禎玩壞的,兩大名將因此含恨而死

若大明只有外患,崇禎也能搞定,如果只有內亂崇禎也能擺平,壞就壞在外患和內亂同時都來了。李自成張獻忠,不比黃巢和洪秀全差,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多爾袞不比完顏阿骨打完顏兀朮差,甚至比他們還要厲害。還有西南還發生了長達十年的叛亂,在明朝背後狠狠的捅上一刀,到崇禎年間才平定。

在崇禎凄風苦雨的十七年執政生涯里,大明王朝,也曾經有過兩條絕佳的方略,任何一條實現,都足以助明朝熬過難關,至少不會亡於1644年。卻也都無一例外,不但被崇禎皇帝活活「辦偏」,更將泥潭裡的大明朝,徹底推進了沒救的深淵。

一:變樣的「因糧」

崇禎年間的困局,看上去是一團亂麻,外面八旗清軍不停南下侵擾,中原農民軍縱橫千里,外加旱災瘟疫來回招呼。但其中核心困難卻是一樁:糧食。

明末名將盧象升的嘆息說,當時各地的邊軍,簡直是「餒而病,僵而仆者紛紛見告矣」。餓的站都站不住,還怎麼為國征戰?但崇禎六年,親眼目睹了明朝軍民缺糧慘狀的盧象升,卻憤然提出了新策略:因糧。

因糧,就是按照交稅者貧富狀況,分頭劃分賦稅。前期盧象升擔任宣大總督時「因糧」一度實現了糧食大豐收。喜得崇禎帝不停下詔表彰,當做先進經驗來推廣。到了崇禎十年,為了加速平定農民起義崇禎悍然加征二百八十萬兩「剿餉」,加之部分利益受損的大臣鼓噪,「因糧」改成了「均輸」,名義上是大家平攤,其實就是叫全國各地的苦農民們扛鍋。如此一來,恰如以火澆油,無力負擔高額賦稅的農民們紛紛參加農民軍,這以後農民軍四處轉戰,各地饑民紛紛跟隨。李自成麾下的百萬農民軍席捲中原的景象,崇禎是難辭其咎的。

二:痛心的「清屯充餉」

雖然崇禎的任性加征,「因糧」變了均輸。但內憂外患白熱化的明朝,其實還有得救。同時期另一個「大招」,也足以確保明朝滿血續命:陝西巡撫孫傳庭的「清屯充餉」。

明末大亂從陝西開始,時任陝西巡撫的名將孫傳庭在無錢無兵的窘境下,拿出了比盧象升「因糧」還要狠的鐵腕辦法:清屯充餉。

把軍隊屯田收回來,把屯田的收益,充做軍隊的餉銀。軍隊吃飽了飯,才有鐵血強兵。但明末長期霸佔軍屯的都是官僚豪門,在即將國破家亡時孫傳庭高舉「祖制」大旗,號稱「地不容失一畝,糧不容失一粒」。以幾乎玩命的架勢,從陝西當地豪紳們手裡奪地。終於在付出了得罪滿朝文武代價後,三年里清理出四十五萬兩白銀,他麾下那支曾百戰百勝的秦兵,就靠這筆錢艱難成軍。令萎靡多年的陝西官兵,終於在糧草充足後煥然一新。然後孫傳庭帶著這支滿血復活的隊伍,先擒高迎祥再打李自成,將席捲天下的李自成農民軍,一度只打得只剩十八人。

遺憾的是,如此危機時刻,崇禎再次退縮,可憐這位忠勇戰將,一度被崇禎帝關進牢獄,復出時,因為崇禎的指揮失誤孫傳庭在潼關殉國,第二條起死回生的方略就此煙消雲散。

彷彿這是冥冥中的天意,明末的所有形勢都對大明不利。彷彿天要亡大明。統治集團內部腐敗、黨爭不斷,外部有強敵環飼,國內災情連連,農民起義不斷。沒有一個朝代是如此在內憂外患中滅亡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三千事 的精彩文章:

杜月笙晚年落難找此人借錢,此人拿來兩樣東西,杜月笙幾乎落淚
獵人上聯:「空有一身牛力,無地來耕」,女子對出下聯,絕了!

TAG:古今三千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