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董克平攜新書《尋味兒》來蓉 談川菜:菜品應該標準化,餐廳應該個性化

董克平攜新書《尋味兒》來蓉 談川菜:菜品應該標準化,餐廳應該個性化

12月9日,《舌尖上的中國》顧問,著名美食家董克平攜新書《尋味兒 董克平飲饌筆記》來蓉,與現場300多名粉絲分享自己對於美食的感知與看法。

董克平認為,作為一個餐飲從業者,不管你是廚師還是管理者,都應該多出去走動,多出去品嘗,才能發現不足,取長補短;才能開闊眼界,提升認識,並通過努力提升自身的技能。現場有讀者提問:中國的飲食傳承5000多年,博大精深,作為現代的廚師,應該如何繼承老祖先留下的瑰寶?董克平認為:「能夠傳承下去的味道,一定是在人們的唇齒間鮮活流動的,只有這樣的味道傳承才是有生命力的。」這就是餐飲創新中常說的「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當談及「標準化到底是不是美味的天敵」他表示,標準化能最大程度為餐廳節約成本,「沒人會跟錢過不去。我的建議是菜品、流程都做到標準化;而餐廳和廚師應該做到個性化。」

書中還提到大量有趣的美食起源:哈密瓜原是新疆哈密王進貢的貢品;宋文化則是「近代文化的濫觴」,酒樓餐館的興盛始於宋朝,炒菜也興盛於宋朝;中國人最初也是用刀叉的;1500多年前波斯沙赫最喜歡的菜——醋香燉肉,通過貿易、移民、遷徙變成了日本的天婦羅、英國的薯條炸魚、西班牙的油炸調味魚……就像作者在CCTV的演講中所說,「這裡所說的食,不簡簡單單是一個菜,而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因著這些食物,因著這種中國味道,當下的我們與歷史、與祖先,有了穿越般的勾連,你能感覺到味道傳承中的血脈相通。」董克平老師在書中闡述的「味道的傳承」「食物在全世界的交流、演變」等觀點與最近熱播的《風味人間》不謀而合。董克平和《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可是好朋友,他們經常在一起交流關於飲食和食物的話題,這些話題和觀點正通過他們的作品酣暢淋漓地展現出來。

封面新聞記者 陳怡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樂山鬧市發生手扶電梯傷人事故 三歲男童四個腳趾被壓斷
人物檔案:李伯清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