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法華玄義|(082)根本凈禪,與味相違

法華玄義|(082)根本凈禪,與味相違

法華玄義|(082)根本凈禪,與味相違


法華玄義|(082)根本凈禪,與味相違


法華玄義|(082)根本凈禪,與味相違


根本凈禪,與味相違(082)

根本凈禪,不隱沒、無垢、有記,與上相違。

此又三品,謂六妙門、十六特勝、通明等也。

涅槃是妙,此六能通,故言六妙門。

法華玄義|(082)根本凈禪,與味相違


此三法為三根性。

慧性多,為說六妙門,此一一門,於欲界中即能發無漏。

若定性多,為說十六特勝。故下地不發無漏,上地禪滿乃能得悟。

定慧性等,為說通明。通明觀慧深細,從下至上皆能發無漏。

此是隨機之說。

若作對治,則復別途(云云)。

若廣明修習,則攝一切諸禪。今但次第相生,一轍豎意。


法華玄義|(082)根本凈禪,與味相違


修此六門,修、證合論,則有十二法。佛言:「游止三四,出生十二。」即此修數、證數,乃至修凈、證凈。

修數者,行人初調和氣息,不澁、不滑,安詳徐數,從一至十,攝心在數,不令馳散,是名修數。

與數相應者,覺心任運,從一至十,不加功力,心自住數,息微心細,是名證數。

若患數麁,當放數修隨,乃至凈亦各如是。

然觀有三義:一、慧觀觀真。二、得解觀即假想觀。三、實觀。

此中初用實觀,後用慧觀。


法華玄義|(082)根本凈禪,與味相違


修實觀者,於定心中,以心眼諦觀此身,細微入出息相,如空中風。

? 皮、肉、筋、骨三十六物,如芭蕉不實,內外不凈,甚可厭惡。

? 復觀定中喜、樂等受,悉有破壞之相,是苦非樂。

? 又觀定中,心識無常,剎那不住,無可著處。

? 復觀定中善、惡等法,悉屬因緣,皆無自性。

如是觀時,能破四倒;不得人我,定何所依?是名修觀。


法華玄義|(082)根本凈禪,與味相違


如是修時,覺息出入,遍諸毛孔。心眼開明,徹見身內三十六物,及諸蟲戶,內外不凈;眾苦逼迫;剎那變易;一切諸法,悉見無自性。

心生悲喜,無所依倚。得四念處,破四顛倒。是名與觀相應,不能具記(云云)。

佛坐樹下,內思安般,一數二隨等,正是此禪。

十六特勝者,釋名(云云)。此從因緣得名。

修相者,知息入知息出者,此代數息。調息綿細,一心隨息,入時知從鼻至臍,出時知從臍至鼻。隨照不亂,知風、喘、氣為麁,知息為細。入麁即調令細,如守門人,知入知出,惡遮好進。澁滑、輕重、冷煖、久近、難易皆知。知息為命所依,一息不還,即便命盡。

覺息與命危脆無常,不生愛慢。知息非我,即不生見。


法華玄義|(082)根本凈禪,與味相違


若知息長短,對欲界定;

知息遍身,對未到地;

除諸身行,對初禪覺觀支;

受喜對喜支;受樂對樂支;

受諸心行對一心支;

心作喜,即喜具禪;

心作攝,即二禪一心支;

心作解脫,即三禪樂;

觀無常,即四禪不動;

觀出散,即空處;

觀離欲,即識處;

觀滅,即對無所有處;

觀棄捨,對非想非非想處。

觀棄捨時,即便獲得三乘涅槃。

若橫論觀慧,即對四念處(云云)。


法華玄義|(082)根本凈禪,與味相違


通明禪者,行者觀息、色、心三事無分別。

諦觀出入息,入無積聚,出無分散;來無所經,去無履涉,如空中風,性無所有。

息本依身,身本不有。先世妄想,招今四大,圍於虛空,假名為身:頭等六分,三十六物、四微一一非身。

觀身由心,心由緣起,生滅迅速,不見住處相貌。但有名字,名字亦空。如是觀息、色、心,不得三性別異。既不得三事,即不得一切法,此是修相。

證者,內證真諦,空如觀解。次第通達此身色息分明,亦知世間天文地理與身相應,能具三界禪定,能知非想有細煩惱,破惑發真得三乘涅槃。

悉在《禪門》。

世間禪竟。

法華玄義|(082)根本凈禪,與味相違


文章 | 智者大師

圖片 | 玉泉禪寺數據中心

玉泉Monastery

天台祖庭 智者道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法華玄義|(072)例境料簡,斥舊明今
對智明行,通途增數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