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許樟榮教授:有感於《大眾醫學》七十華誕

許樟榮教授:有感於《大眾醫學》七十華誕

許樟榮教授:有感於《大眾醫學》七十華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許樟榮教授,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糖尿病中心



在我四十年的行醫生涯中,幾乎每周都要診治數十名甚至上百名糖尿病患者。我深刻體會到,在防治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戰役中,僅靠醫務人員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患者的學習和自我管理也非常重要。 《大眾醫學》是我國創刊最早、影響力最大的醫學科普雜誌,是很好的科普陣地和學習園地,其宗旨是讓醫學歸於大眾,讓醫者更有仁愛之心,讓國民提高健康素養,在醫患之間搭起理解、信任的橋樑。 二十多年來,我在《大眾醫學》發表了數十篇文章。

前幾天,在收到「傳播健康 心繫大眾」醫學科普突出貢獻獎獲獎通知及《大眾醫學》創刊70周年紀念邀請函時,我感慨萬千。結合近一周所經歷的3個病例,我更加深切感受到提高百姓健康素養之重要性。

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素養和對於醫學科學的尊重、對於醫務人員的尊重,關係到患者自身的健康,甚至於生命。我這麼說,並不過分。本周我遇到三件事情,可以說明這點。

許樟榮教授:有感於《大眾醫學》七十華誕

1、 4天前,我在外地講學時接到一個電話。來電者說,他母親有糖尿病足病,下肢缺血,一個足趾黑了,經當地醫生介紹,他攜母親到北京找我。到了我們醫院糖尿病中心,方知我沒有門診。

我說,一個足趾黑了,即壞疽了,這個足趾很難保住。如果下肢缺血嚴重,應該找血管外科的專家。他說,糖尿病專科的醫生也建議去血管外科就診,血管外科接診醫生建議馬上住院,並已經開出住院單。然而,他覺得這位大夫才30多歲,他不信任,就沒有住院,而是帶著母去到宣武醫院就診。結果在轉診路上,母親發生心衰,又被救護車送回我院心臟內科ICU住院。

我告訴他:「您母親的診斷很明確,糖尿病專科和血管外科醫生處理都很對,都認為患者應該馬上住院,解決下肢缺血問題。因為您對於醫生的不信任,不及時住院,結果在院外發生了心衰,加重了病情。假如您及時入住血管外科,科主任肯定會查房,如果老人心臟功能差,血管外科也會及時處理,必要時組織會診。老人來北京這幾天耽誤治療,加重病情,出現心衰,與你們不相信醫生有關。」他馬上承認自己有錯,並接受我的建議:先在心臟內科解決心衰問題,待病情穩定後,再請心內科大夫安排有關會診和轉診。

許樟榮教授:有感於《大眾醫學》七十華誕


2、 3天前,我在上海瑞金醫院燒傷研究所講課後,發現手機上有個未接電話,即撥號過去。來電者是我兒子的同學,他告訴我,他的岳父去世了,並對我表示感謝。

我對此深感遺憾和震驚。因為他岳父才62歲,糖尿病合併腎病、腎衰、冠心病、心衰、高血壓。一個月前,他給我打電話,要帶他岳父來北京看病。我認真讀了患者住院記錄和有關檢查後,勸他不必到北京,因為青島就有很好的醫院能夠治療他岳父的這類疾病,比如青島大學附屬醫院。他告訴我,他們確實去過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專家建議患者住院進行血液透析,並進一步治療心臟病變。但他們拒絕了,因為患者覺得自己還沒有必要行這類治療。

我認為,這位患者的問題不是到哪裡就診、找哪位更有名的醫生,而是應該認真聽取醫囑。不遵醫囑,不相信醫生,結果很悲慘。

許樟榮教授:有感於《大眾醫學》七十華誕


3、 5天前,我上午在武漢同濟醫學院的學習班講課後,即乘車去梨園醫院看一位未見過面的糖友。

該患者糖尿病足病,足趾缺血壞死。 其女兒通過網路檢索找到我,要到北京找我會診。我請她將患者相關檢查結果準備好,通過視頻與她進行了溝通,建議她就近到武漢梨園醫院找李炳輝教授團隊會診,他們有能力解決問題。就近就醫,醫療費用好報銷,其他費用會大大節省,及時治療,療效也好。

患者到了梨園醫院後,接受了血管介入治療,疼痛問題解決。截去1個足趾後,保住了足。患者及其家屬非常滿意。

許樟榮教授:有感於《大眾醫學》七十華誕


這是本周我親身經歷的三件令我感慨的事,我之所以花時間將這三件事寫出來,就是為了再次提醒患者及其家屬:請一定相信您的接診醫生。

醫生與患者及其家屬心情一樣,目標一致,那就是治病救人。儘管身份和角度不一樣,但是這些不能改變這個基本事實——醫護人員是健康衛士,生命的捍衛者。

一部分患者之所以病情發展迅速乃至於死亡,不是因為醫療技術不到位、科學不發達,也不是醫生護士不盡心盡責或者醫療水平不夠,而是由於患者及其家屬不信任醫護人員,拒絕了生命能夠得到挽救的機會!儘管他們並沒有想到這種拒絕科學的後果是那麼可怕!

所以,無論是從醫療的效果效益,還是從衛生經濟學,或者從患者的利益、社會的利益,我們都需要醫患彼此的信任和合作,都需要超出醫學的人文精神,需要全社會對於醫護人員、對於醫學科學的尊重!

許樟榮教授:有感於《大眾醫學》七十華誕


《大眾醫學》的宗旨是讓醫學歸於大眾,讓醫者更有仁愛之心,讓國民提高健康素養,在醫患之間搭起理解、信任的橋樑。在《大眾醫學》創刊70周年的重要時刻,我祝願《大眾醫學》越辦越好,為促進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許樟榮 寫於2018年11月16日深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顧事 的精彩文章:

常見兒科用藥誤區

TAG:醫學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