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顱腦手術入路選擇的一般原則

顱腦手術入路選擇的一般原則


顱腦手術入路選擇的一般原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理想的入路是保護正常的腦血管結構,有效和徹底的處理病變。而手術入路的技術複雜性在重要性上退而其次。

2、術者應避免習慣性或熱衷於使用幾個有限的入路,相反,應該根據顱內病變來調整手術入路。

3、選擇手術入路最重要的原則是:

a.能嚴格保護正常解剖;

b.病變能得到最大且足夠的暴露,保證沒有手術盲點。

4、手術不僅僅是如何到達那裡,更確切的是當你在那裡時該做什麼。這意味著,術者必須盡量減少手術入路的複雜性,進而選擇一個最有效和通暢的入路到達病變。一旦開始處理病變,術者應該把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花在保護正常的神經組織上。

5、必須根據正常的神經組織、病變以及術者本人的經驗,綜合起來選擇手術入路。

6、擴大顱底開顱術(如經岩入路)非常重要,但在顱腦外科中使用不多。強烈建議,仔細的選擇病人和合理地使用這些入路。

應該熟知每一種入路的優缺點。術者對某一入路熟悉度,不應成為入路選擇的唯一決定因素。當然術者應該不斷積累每個手術入路及其改良術式的經驗。

骨窗完成後,下步是從硬膜下選擇暴露病變的通道。為了保護正常的神經組織,術者應該不斷創新並提高自己的手術技術與方法。以下所列為我設計合適硬膜下通道的策略:

經過解剖形成硬膜下通道到達病變部位過程中必須盡量減少牽拉性腦損傷,可以藉助於手術入路設計和病人體位擺放。重力牽拉、擴大骨窗、腦鬆弛、廣泛解剖蛛網膜,最重要的是,在處理病變時對正常腦組織有策略地使用動態牽拉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因素。

例如,眶上入路是一個側顱底入路,適用於顯露鞍旁、視交叉旁以及側裂區。該入路腦牽拉小,是一個到達深部病變的重要入路,尤其是優勢半球的病變。通過去除眶頂的改良眶上入路,更易於顯露眶內和視交叉的腫瘤。

顱腦手術入路選擇的一般原則


聯合使用眉弓切口,眶上入路就成為一個微創鎖孔入路。與標準翼點外側額下入路相比,眶上額下手術通道更靠前,需要更長的操作行程,但減少對大腦的牽拉和損傷。結合使用吸引器和剝離子,為眶上額下入路處理複雜病變提供了靈活的工作角度和足夠的操作空間,這些病變包括前循環動脈瘤和前顱底的大腫瘤。

在經額下入路時,我們常常低估了額葉底部的功能。眶額葉和內側基底部皮質往往被誤認為是「沉默」和無功能的。然而,對於病人家屬和同事而言,其功能顯而易見是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當病人出現高功能自閉症時。在經額下入路中如果損傷了眶額葉,常常會出現抑制功能喪失,導致認知和決策力異常。欲了解更多信息,請參閱維基百科.

幕上手術入路和方法

翼點入路及其改良術式是幕上手術入路的主要方式。徹底磨除蝶骨嵴和眶頂的擴大翼點入路是一種類似於眶顴入路的顱底手術入路。

顱腦手術入路選擇的一般原則


圖2:通常是在腦中先構思好處理病變的最佳暴露方式,接著在術中根據情況調整並尋找最為安全的入路和手術通道。在打開硬膜前,我也習慣性想像出病變切除後手術視野最後的結構,並加快處理病變速度。如圖所示,我先想像出深部重要結構(如視神經等)的三維形態,接著設計好其切除周邊病變的手術通道。

顱腦手術入路選擇的一般原則


圖3:根據特定的蛛網膜界面以及可輕柔牽拉的鄰近腦組織來界定手術通道。如圖所示,額下入路有三個手術通道。然後根據預計的手術通道來設計手術計劃。

顱腦手術入路選擇的一般原則


圖4:路線圖有助於構思手術通道。上圖顯示到達大腦中動脈和前交通動脈動脈瘤的解剖路徑。

幕下手術入路

顱腦手術入路選擇的一般原則


圖5:顯示到達橋小腦角的手術通道和路徑:到達位於VII/VIII複合體上方病變的手術通道(小腦上外側路線:藍色箭頭)和到達位於VII/VIII複合體下方病變的手術通道(外側小腦或小腦絨球下路線:綠色箭頭)。

顱腦手術入路選擇的一般原則


圖6:本插圖顯示膜髓帆入路的手術解剖路徑,該入路與小腦扁桃體,小腦蚓部及小腦半球內側有關。

最後,術者的經驗影響了手術入路和通道的局限性。隨著解剖的深入,當病變暴露到一定程度,我們操作越輕鬆。

動態牽拉不能一下子顯露整個病變,但是可以顯露每次操作所需要暴露的部分。術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感覺來選擇分段或分步的顯露方法。同時,動態牽拉可以避免增加大骨窗和過度腦牽拉所引起的術後併發症。

隨著我職業生涯的經驗積累,我習慣於用較小的顯露來完成更大的手術。我可以通過恰好的顯露空間來處理術中的災難性意外,這點我非常有信心。恰好這個詞的定義很難準確描述,但是它與術者的手術經驗和技巧有關。

我職業生涯的另一個轉折點是根據每個病人的病情需要提出了個體化理念。當然在適當時候可以一併考慮運用微創鎖孔和個體化手術入路,因為我相信術者理應非常熟悉所有入路的改良方式以及各自的優缺點。

最後,手術的工作角度比手術的操作空間更重要。使用靈活的手術工作角度可以避免擴大操作空間,避免在病變周邊正常結構上進行有創性操作。這些原則在經鼻內鏡入路中進行描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顧事 的精彩文章:

曹雪濤在免疫學領域取得新突破
老年人患腳氣的注意事項

TAG:醫學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