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美國大兵頓頓烤肉還不膩?解放軍都吃什麼 看完這個我終於放心了

美國大兵頓頓烤肉還不膩?解放軍都吃什麼 看完這個我終於放心了

上期「舌尖上的軍隊」結尾,小兵兵留下了幾個「坑」。首先,我軍為什麼不效仿西方一些國家,直接把一大塊牛排之類的肉食作為主食呢?還有,同是在西方國家,燒烤經常可以成為他們的正餐,而在我國,燒烤雖然也很受歡迎,但很少擺上正餐餐桌,這又是為什麼呢?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聊聊,軍隊主食的故事。

咱們還是先從肉說起。小兵兵是個特別喜歡小動物的人,喜歡到什麼程度呢?基本上頓頓都有吧,所以也造就了小兵兵身高腰圍俱八尺的現狀。可是像這種無肉不歡的吃法,在遙遠的古代可是難以想像的。我大中華是農耕民族出身,幾千年來都靠種田養活自己,再嚴酷的環境,我們智慧的先輩也有辦法種出吃的來,這也就決定了我們的主食結構一定是以糧食作物為主,肉一類的東西都是稀罕物。而且,對於農耕民族來說,珍貴的肉類到手之後,肯定不能隨便烤一烤就吃了,那必須要經過煎、炒、烹、炸、蒸等一系列細緻的烹調之後,才能端上桌子。所以說,除了一些少數民族,在我國各大菜系中,正餐的菜譜里很少有燒烤,只有在茶餘飯後的消遣時刻,燒烤才會登場。

美國大兵頓頓烤肉還不膩?解放軍都吃什麼 看完這個我終於放心了

然而,對游牧民族出身的很多西方國家來說,情況可就大不相同了。游牧民族不種田,他們的食物主要來源於所飼養的各種牲畜,肉類自然是主角。而且,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就是不斷地遷徙,所以從鋪蓋卷到鍋碗瓢盆都要「便攜」,這也決定了炊具不能太麻煩,如果學習農耕民族,煎、炒、烹、炸、蒸全用上,搬家的時候恐怕會相當麻煩。那麼,在只有簡單炊具的情況下,該怎麼處理肉類呢?答案就是燒烤,搭個架子點一堆火,幾乎都不用什麼炊具就搞定了。游牧民族軍隊在作戰時更是這樣,上馬砍人,下馬燒烤,到今天,也就形成了中西方不同的飲食格局。現在,雖然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早已今非昔比,就算給我們的戰士頓頓吃肉也沒什麼壓力,但幾千年來形成的飲食習慣,可不是說改就能改的,「小米加步槍」依然是我軍克敵制勝的王道啊!

不過說到小米(動圖:你個買手機的湊什麼熱鬧),話可就長了。在上古時期,小米一直叫「粟」,這種和狗尾草同屬的植物,中國人已經種了八千年了,可以說它滋養了整個華夏,華夏民族能從游牧轉為農耕,最後創造出偉大的中華文明,小米功不可沒。就算到了近現代的革命戰爭時期,一提起小米,熟悉我軍戰史的小夥伴也一定是百感交集,因為人民軍隊和小米的淵源可是由來已久。1937年「七七事變」後,八路軍120師359旅進駐山西廣靈,這裡可是著名的小米產區,所產的小米明宣德年間便享譽京城,一直是皇家貢品。不過,在日寇犯我中華的歲月里,廣靈小米很快就成了我軍戰士的重要口糧,當地百姓幾乎每天都會用小米飯迎接前線歸來的將士們。此後的八年中,小米一直都是晉察冀根據地的重要糧食作物,養育了無數的抗日健兒,也是軍民魚水情的最好見證。即使在建國後,我軍的很多高級將領甚至國家領導人,也仍然對小米飯情有獨鍾。

美國大兵頓頓烤肉還不膩?解放軍都吃什麼 看完這個我終於放心了

說完了小米,該講講中華主食界的另一位大功臣了,那就是小麥。小麥在我國的種植歷史雖然不如小米,但也有幾千年了,一度是中國人的絕對主食,也造就了各類麵食傳奇。例如漢唐時期,中國軍隊食譜上的麵食種類,可能你一天吃一樣,一年都不帶重樣的。小麥給中國帶來了說不盡的好處,但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也隨之出現了。在我國歷史上,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基本都集中在陝西、河南、山東等地,這些地方在北宋之前一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然而,他們同樣也是小麥的主產區。小麥是一種旱地作物,帶來糧食的同時也大量消耗著土壤的肥力,一塊地上種過一季小麥後,這塊地最好就要休耕一兩年,而人多地少的中國往往是沒這條件的,隨著土壤肥力的下降和氣候變化,小麥種植區的糧食產量也極不穩定,風調雨順還好說,一旦碰上災年,就只能自求多福了。沒飯吃的農民,不造你的反難道留著過年啊?所以說,每到災年,中原小麥產區必會陷入戰亂。可以說,秦漢唐這一系列軍事上非常強盛的王朝最後敗亡,其實背後都有小麥的影子。小麥既養育了華夏,但也給華夏帶來了危機。

美國大兵頓頓烤肉還不膩?解放軍都吃什麼 看完這個我終於放心了

不過,這難不倒勤勞智慧的中國人,發自江南的另一種主糧水稻,迅速彌補了小麥的不足。首先水稻的產量要高於小麥,而且不需要一季一休耕,江南溫潤的氣候更是可以一年兩熟甚至一年三熟,極大提高了糧食產量。在宋高宗「衣冠南渡」之後,水稻很快成為了我國的主要口糧。到了今天,除了溫潤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外,廣袤的東北平原也成為了我國主要的水稻產區之一,而且因為這裡四季溫差較大,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水質也好,所以東北黑土地上長出來的大米口感極佳,可謂米中精品,讓人讚不絕口。但是,這種長在中國土地上的優質大米,卻曾在長達14年的時間裡,讓中國人無福消受。

大家可能已經猜到小兵兵要說什麼了,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佔了東三省,扶植起了「偽滿洲國」。那個時候,東北淪陷區的中國人是不準吃大米白面的,否則就叫「經濟犯」,那可是大罪,輕的話罰跪打耳光,重的話甚至會被日本兵用刺刀挑開肚子。據偽滿時期的老人回憶,他們當時過年,想吃一頓大米,必須關起門來偷偷吃,還要在上面覆蓋一層高粱米,掩人耳目。而黑土地上長出來的優質大米,都去了哪裡呢?多數都被充做了日本關東軍的軍糧。那是一段黑暗的歷史,也是一段痛心的歷史,國家衰弱,普通人可能連最簡單的飯碗都保不住。即使到今天,我們吃到嘴裡的每一粒糧食,也都不是天經地義的,如果沒有農民的辛勤耕種,沒有袁隆平為首的農業科學家的努力攻關,沒有我們的軍人保家衛國,那一切的一切都將是奢求。我們面前的每一餐飯,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努力,我們理應心存感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